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宿府》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去理解呢?

《宿府》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去理解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原文】

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

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

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

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註釋】

《宿府》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去理解呢?

⑴府:幕府。古代將軍的府署。杜甫當時在嚴武幕府中。

⑵井梧:梧桐。葉有黃紋如井,又稱金井梧桐。梧:一作“桐”。

⑶炬:一作“燭”。

⑷“永夜”句:意謂長夜中唯聞號角聲像在自作悲語。永夜:整夜。自語:自言自語。

⑸中天:半空之中。

⑹風塵荏苒:指戰亂已久。荏苒:猶輾轉,指時間推移。

⑺關塞:邊關;邊塞。蕭條:寂寞冷落;凋零。

⑻伶俜(pīng):流離失所。十年事:杜甫飽經喪亂,從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至作者寫詩之時,正是十年。

⑼“強移”句:用《莊子·逍遙遊》“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意,喻自己之入嚴幕,原是出於爲一家生活而勉強以求暫時的安居。強移:勉強移就。一枝安:指他在幕府中任參謀一職。

【譯文】

《宿府》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去理解呢? 第2張

井畔梧桐在秋夜的風中抖動,只有蠟燭殘光照着孤單的我。

長夜裏號角聲悲壯似在自語,天空中的月色雖好誰與我共賞。

光陰荏苒哪裏尋覓親人音信?關塞一片蕭條尋找歸路艱難。

我已忍受十年的飄零生活,把家安在這裏不過勉強棲身。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六月,新任成都尹兼劍南節度使嚴武保薦杜甫爲節度使幕府的參謀。做這麼個參謀,每天天剛亮就得上班,直到夜晚才能下班。杜甫家住成都城外的浣花溪,下班後來不及回家,只好長期住在府內。這首詩,就寫於這一年的秋天。所謂“宿府”,就是留宿幕府的意思。因爲別人都回家了,所以他常常是“獨宿”。

杜甫的理想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然而無數事實證明這理想難得實現,所以早在乾元二年(759年),他就棄官不做,擺脫了“苦被微官縛,低頭愧野人”的牢籠生活。這次作參謀,雖然並非出於杜甫自願,但爲了“酬知己”,還是寫了《東西兩川論》,爲嚴武出謀劃策。但到幕府不久,就受到幕僚們的嫉妒、誹謗和排擠,日子很不好過。因此,在《遣悶奉呈嚴公二十韻》裏,他訴說了自己的苦況之後,就請求嚴武把他從“龜觸網”、“鳥窺籠”的困境中解放出來。這首《宿府》詩即作於這種背景之下。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