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入黃溪聞猿》柳宗元被貶永州時所作,借山間景物排遣無望無助之情

《入黃溪聞猿》柳宗元被貶永州時所作,借山間景物排遣無望無助之情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柳宗元,字子厚,唐朝時期文學家、思想家,河東人,世稱“柳河東”、“河東先生”,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文方面的成就大於詩。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了解一下柳宗元被貶永州後所作的《入黃溪聞猿》吧。

永貞革新失敗,唐憲宗即位之後,“二王八司馬”均遭到貶黜。柳宗元身在其中,當然也無法避免。永貞元年(公元805年),柳宗元被貶永州。唐時永州之地,窮鄉僻壤,生存環境十分惡劣,生活狀況無比艱辛。

政治失意之餘,柳宗元卻沒有意志消沉,仍然一邊刻苦鑽研學問,一邊借遊歷山水磨礪文字,以此治療內心的失落與哀傷。他在《遊黃溪記》中曾說:“其間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數,永最善”,而永州,“其間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數,黃溪最善”。

《入黃溪聞猿》

【唐】柳宗元

溪路千里曲,

哀猿何處鳴?

孤臣淚已盡,

虛作斷腸聲。

黃溪,在今湖南永州境內,溪水出於雙牌縣陽明山後龍洞,流經芝山區,入祁陽縣,至白水匯入湘江。這首《入黃溪聞猿》,便寫於永州期間,此時柳宗元已經來此七年之久。時間漫長到,足以湮滅胸中壯志。

《入黃溪聞猿》柳宗元被貶永州時所作,借山間景物排遣無望無助之情

首句“溪路千里曲”,寫景,目光所到之處,皆是彩筆所觸,爲我們展現出一幅幽寂的畫圖:溪水潺潺,淙淙流淌,山路曲折,蜿蜒盤旋,彷彿銀蛇旋舞,匍匐千里,一眼看了過去,就像沒有止境。

在這裏,詩人擺在明面上的,好像是在寫山澗溪路,然而細心體會後就可以察覺,這既是一條連綿不絕的崎嶇山路,實際上更像是一條充滿了坎坷的人生道路。山間諸般狀況,便是人世百態;漫漶地方,與糟糕人生旅程何等相似。

《入黃溪聞猿》柳宗元被貶永州時所作,借山間景物排遣無望無助之情 第2張

次句“哀猿何處鳴”,行走山澗,穿越溪畔,小路崎嶇,坎坷不平,驀然之間,聽見從遠方傳來陣陣猿啼,情緒悲哀莫名的同時,不禁在心底浮現疑問:爲何只聞猿羣叫聲,而不見它們的身影?山巒起伏,疊嶂連綿,聞聲不見猿。

猿從何處而來?所謂心猿意馬。心有所感,恍然若夢,頓時疑慮叢生。猿因何而悲鳴?大約是感慨於溪路的千里蜿蜒,崎嶇不平,故而心懷幽寂。此處之猿,實乃詩人夫子自況,有感於命運多舛,所以借猿之悲啼,抒自身之孤苦哀愁。

末尾兩句,“孤臣淚已盡,虛作斷腸聲”,揭開真相,抒發真情:官途失意,慘遭貶謫,時間如許久遠,人生再也沒有什麼希望,唯餘悲慟憂憤;想到這些慘狀,我的淚水早已流乾流盡,如今唯剩一片衷腸,也在這窮途末路的磨折之下,開始愁腸寸斷。

前面兩句,詩人處處都在寫景,可是落到細微處,卻無處不是對人生現狀的描摹。到了此處,詩人終究是兜不住情緒,只能放開釋懷,恍如杜鵑啼血一般來了一句“孤臣淚已盡”。淚水已經流完了,現在唯有像黃溪悲猿一樣“虛作斷腸聲”矣。此中悲涼意,撲面而來。

《入黃溪聞猿》柳宗元被貶永州時所作,借山間景物排遣無望無助之情 第3張

詩人“俟罪”永州久哉,“長爲孤囚,不能自明”(《與顧十郎書》),這種境遇遭際,又豈是詩句裏簡單的“曲”與“哀”二字能夠完全概括。七年之久的貶謫生涯,置身於此種時時失意滿懷的環境之內,心境自然孤寂悽清,幽憤填胸,實在難以平舒懷抱,由此感物傷懷,唯有假借山間景物用以排遣無望無助之情。

基於以上種種緣故,本詩鋪敘而成,有條不紊,前二句寫景,則景爲情而設,化情入景;後二句抒情,則情由景而生,情景交融。詩人刻畫的山水景物愈生動傳神,其中抒發的情愫便愈加深厚,凸顯出來的心中鬱積的悲憤和悽苦也愈發沉重。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