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陳維崧的《沁園春·十萬瓊枝》妙在何處?

陳維崧的《沁園春·十萬瓊枝》妙在何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陳維崧的《沁園春·十萬瓊枝》妙在何處?這首詞中虛實結合,善用對比,情詞兼勝,骨韻都高,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讀,接着往下看吧~

創作背景

康熙十年(1671)徐渭文去南京,陳維崧有《贈徐渭文序》,囑其應一訪“畸人而隱於繪事”者如龔半千等。他此遊原有一吊故國之意。徐氏歸,成《鐘山梅花圖》,旋即掀起一場題詠殆遍的憑弔活動,一批懷抱易代之悲的詞人紛紛爲此畫題詞。這實際上是一次借圖哭陵的集會,遙祭明孝陵,也即吊故國。此詞即是其一。

作品原文

沁園春·十萬瓊枝

題徐渭文《鐘山梅花圖》,同雲臣、南耕、京少賦。

十萬瓊枝,矯若銀虯,翩如玉鯨6。正困不勝煙,香浮南內;嬌偏怯雨,影落西清8。夾岸亭臺,接天歌管,十四樓中樂太平。誰爭賞?有珠璫貴戚,玉佩公卿。

如今潮打孤城,只商女船頭月自明。嘆一夜啼烏,落花有恨;五陵石馬,流水無聲。尋去疑無,看來似夢,一幅生綃淚寫成。攜此卷,伴水天閒話,江海餘生。

白話譯文

題徐渭文的《鐘山梅花圖》,與雲臣、南耕、京少一起賦詞。

畫上數枝梅花,盤曲昂健如海龍,輕盈鋪張如鯨噴。倦怠好似不能承受煙氣,嬌弱好似害怕雨水。香氣飄到南宮,疏影落在西宮。兩岸的亭臺中,歌舞管絃聲飄上天際,那是十四樓中歌頌太平。是誰爭着玩賞?是那些佩戴珍珠玉佩的達官貴人。

如今潮水拍打孤城,只有商女船頭的月兒獨自明亮。可嘆夜裏啼叫的烏鴉,明孝陵前的石馬,落花帶着恨意,流水默默流淌。尋過去又好像沒有,看起來像夢一樣,是用淚化成的這幅畫。帶着這卷畫,我將與水天相伴,在煙波江湖中了卻餘生。

整體賞析

陳維崧的《沁園春·十萬瓊枝》妙在何處?

這首詞把畫中的梅花寫得真幻難分,亦真亦幻,使往昔與如今、想象與現實兩相錯雜交織成篇,從而抒發世事滄桑、恍如一夢之感。

詞的上片極寫花之繁盛,而所寫花開之地南京也正在興盛之時,名花與名城適相襯映。起調三句,以“十萬”形容花樹之衆多,以“瓊枝”“銀虯”“玉鯨”比擬勁健的枝幹之盤折飛舞、盛開的花朵之雪白一片。

四至七句中,以“困不勝煙”“嬌偏怯雨”形容花之風韻,以化自林逋詠梅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山園小梅》)的“影落”“香浮”描寫花影與花香,而以“南內”“西清”爲“香浮”“影落”之地,則把梅花山附近的明故宮也攝入詞境,把梅花與明太祖奠都南京的歷史相聯繫,使時間倒流到明代開國之初的極盛時期。

後面的“夾岸”三句,更把詞境從當時的大內擴大到秦淮河兩岸,寫其亭臺相連、歌板喧天的“樂太平”景象;歇拍“誰爭賞?有珠璫貴戚,玉佩公卿”三句,則進而想象賞梅季節冠蓋雲集的盛況,使花之繁茂與明初歌舞昇平的太平盛世相映,以表達對前朝的緬懷和眷戀。其曲寄句外之旨,正是作者在《留都見聞錄序》中所云“展《東京夢華》之錄,撫《清明上河》之圖”的故國之思。

詞的下片以“如今”兩字開端,把時間從過去轉換到現在,把人事從興盛轉換到衰亡。換頭“潮打孤城”及“商女船頭月自明”的描寫,化用劉禹錫《石頭城》詩“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及杜牧《泊秦淮》詩“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意境,暗示南明弘光朝的覆滅。

緊承此換頭兩句,以一“嘆”字領起四句,再把詞筆從石頭城邊、秦淮河上推向鐘山畔、孝陵前,描寫梅花落時、南明亡後鐘山、孝陵一帶的淒涼景象。四句中的“一夜啼烏,落花有恨”及“流水無聲”諸語,似化用李煜《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詞“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及“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的句意及詞調名。在此,落花之恨與亡國之恨是合二而一的。

這是一首題畫詞,而詞篇到此還沒有點到畫卷;下片的後六句就以收到畫卷及其作者來結束全詞。“尋去疑無,看來似夢”兩句,詞情極其沉重,詞語則十分空靈,寫出了展看此圖時所生髮的人事無常、興亡一夢的迷茫悅惚之感。而“一幅生綃淚寫成”句,則既寫作畫者構圖運筆時之淚和墨下,也可見題畫者撫圖尋夢時之淚眼模糊。

陳維崧的《沁園春·十萬瓊枝》妙在何處? 第2張

結拍“攜此卷,伴水天閒話,江海餘生”三句,推開詞筆,而不離畫卷,點出畫家的遺民身份,及其今後行蹤與不仕新朝的操守

此作的詞題中所云“雲臣、南耕、京少”三人與徐元徠均爲宜興人,系作者的同鄉和摯友,題此圖所用詞調分別爲《望海潮》《望梅》《沁園春》,其詞語是彼此呼應,其詞情是相互交流的。當時賦此圖的還有另一些宜興詞人,如作者之弟維嶽等。這與其說是一次題畫活動,毋寧說是一次集體哀悼明室覆亡的活動。陳維崧等人的這一活動,與《樂府補題》衆作者在南宋亡後四次聚會,借分詠《龍涎香》《白蓮》《蓴》《蟹》等題以抒發亡國之恨的活動,其性質是相同的。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