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陳維崧《唐多令·春暮半塘小泊》:充滿了江南鄉土生活氣息

陳維崧《唐多令·春暮半塘小泊》:充滿了江南鄉土生活氣息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陳維崧(1625年—1682年),字其年,號迦陵,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今江蘇宜興)人。明末清初詞人、駢文作家,陽羨詞派領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陳貞慧之子。與吳兆騫、彭師度同被吳偉業譽爲“江左三鳳”。與吳綺、章藻功稱“駢體三家”。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陳維崧的《唐多令·春暮半塘小泊》,一起來看看吧!

陳維崧《唐多令·春暮半塘小泊》:充滿了江南鄉土生活氣息

唐多令·春暮半塘小泊

陳維崧〔清代〕

水榭枕官河,朱欄倚粉娥。記早春、欄畔曾過。開着綠紗窗一扇,吹鈿笛,是伊麼?

無語注橫波,裙花信手搓。悵年光、一往蹉跎。賣了杏花挑了菜,春縱好,已無多。

這是一首暮春懷人詞。從題材來看,也是唐宋以來詞人寫得較爲普遍的,但作者能在共有的題材中寫出自己的特色。這是由於他的藝術構想不同,既着力於寫景抒情,又融入了江南民間生活風情,令人讀來感受到鮮明的地方色彩。

上片寫景而景中有人;下片抒情而寓情於景。起兩句“水榭枕官河,朱闌倚粉娥”,描繪了典型的江南水鄉小鎮的景色。“水榭”,建築在水邊或河上的亭閣。這裏是從唐代詩人杜荀鶴《送人遊吳》“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中點化而來。因爲江南水鄉臨河住有人家,所以乘小舟緩航,可以窺見亭閣紅闌干傍立着一位濃豔的女子。“記早春”以下是寫對景生情,由此而想起不久前船過紅闌干旁時留下的深刻印象。那時這裏的綠紗窗雖然緊閉着,但透過紗窗依稀地看見盛裝的女子在吹笛,耳際傳來一陣陣悠揚動聽的笛聲。“是伊麼”,大概就是她吧!是倚闌凝望的“粉娥”吧!這裏的筆墨含蓄,夾帶着強有力的暗示,他與這位女子並非初見,而是早有感情糾葛的。

陳維崧《唐多令·春暮半塘小泊》:充滿了江南鄉土生活氣息 第2張

下片“無語注橫波,裙花信手搓”兩句,承上抒寫往日的深情。“橫波”是比喻眼光閃爍如水波流動的形態。但這裏不是寫男女離別之情,如柳永《雨霖鈴》“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所寫那種與情侶分別時的場景與微妙的心態,而是勾勒出一幅男女幽會的柔情密意的情狀。熱戀的男子默默地、深情地盯視着她那動人的眼神,這種目光具有過分的透視力,使她低垂着頭,用纖手輕搓着身上的花裙衣,而心中蕩起的漣漪既是歡悅的,又是羞澀的。這是一種難以言說的戀愛的心理狀態。“悵年光、一往蹉跎”,表明上文所寫的男女相會是在去年的春天,歲月蹉跎,不覺春天又來到了人間。結束三句寫暮春景象,而以景襯情。“賣了杏花挑了菜”,這是江南民間生活風情,也說明春已將盡。南宋傑出詩人陸游在《臨安春雨初霽》詩中寫過“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的名句。這裏不僅有叫賣杏花的聲音,而且有挑菜的動態,形象細緻生動。這些歸結爲“春縱好,已無多”,透露出詞人既惜春,又懷人的意緒。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三謂:“閒情之作,非其年所長,然振筆寫去,吐棄一切閨襜泛話,不求工而自工,才大者固無所不可也。”從這首詞作來看,語言通俗流暢,寫景清新,而情思纏綿,又充滿了江南鄉土生活氣息,正是“不求工而自工”。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