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辛棄疾所作,描繪了一幅蕭瑟破敗的風情畫

《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辛棄疾所作,描繪了一幅蕭瑟破敗的風情畫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詞風激昂豪邁,風流豪放,是南宋豪放派詞人的傑出代表,他是一位“文能提筆安天下 武能上馬定乾坤”的人物。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辛棄疾素所作的《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吧。

辛棄疾(1140-1207),諡號“忠敏”,山東濟南歷城人。辛作爲南宋豪放詞派詞的代表人物,被後世冠以“詞中之龍”美譽,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辛棄疾一生志力於恢復宋土,渴望建功立業,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作爲南宋抗金的領軍人物,在仕途的失意挫折後,他更多的通過自己的詩詞寄託自己關切國家興亡、憂慮民族命運的滿腔激情,其文采風格沉雄,豪邁雄渾,夾雜了自己的一種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不知三國、亦知其言”,可以看作世人對其的高度評價!

辛棄疾(1140)在北方淪陷區長大,1161年完顏亮南侵,22歲的辛棄疾揭竿而起,南歸宋朝。南歸後數次被起用,旋又罷免,大部分時間是在閒居,最後一次出仕是65歲任鎮江知府,任期15月左右再次被免職,於1207年含恨而終。

雖有志不獲騁,然而每當朝廷起用,辛棄疾總是“滿懷對於恢復事業的信心與希望,開始了他的仕宦生涯,在恪盡職守的同時,時刻準備着爲朝廷北伐獻計獻策。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在此後的漫長歲月裏,他輾轉於江西、湖北、湖南、兩淮一帶擔任地方官……卻始終無緣參與恢復中原的大計。

《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辛棄疾所作,描繪了一幅蕭瑟破敗的風情畫

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辛棄疾來到江西,並且選擇了在上饒隱居,這一時期他就像是一位普通的農夫,每天無非是讀書寫作,然後做一些農活。閒下來時就去到周邊遊玩,無非是想要讓自己平靜下來,儘管這一時期他已經45歲了,但是他喜歡旅行,每到一個地方還留下了很多優美的詩詞。其中這首《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那就寫得很有趣,語言優美,寥寥數語,寫得很是生動。

《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繞牀飢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髮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

辛棄疾說,飢餓的老鼠繞着牀竄來竄去,蝙蝠圍着昏黑的油燈上下翻舞。狂風夾帶着松濤,猶如洶涌波濤般放聲呼嘯;大雨瓢潑而下,急促地敲打着屋頂;糊窗紙被風撕裂,發出呼啦啦的聲音,彷彿在自言自語。從塞北輾轉江南,如今歸隱山林,已是容顏蒼老,滿頭白髮。一陣淒冷的秋風吹透了單薄的布被,突然驚醒,眼前依稀還是夢中的萬里江山。

《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辛棄疾所作,描繪了一幅蕭瑟破敗的風情畫 第2張

辛棄疾的詞體現出了豐富的多樣式,既有“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豪邁,又有“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柔情,還有“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的清新秀麗。他的各種風格的作品都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成就,這首《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也不列外。

這闋《清平樂》,代表了辛詞的一種藝術風格,全詞僅有八句話四十六個字,但是卻描繪了一幅蕭瑟破敗的風情畫。

這首詞的上片寫了作者的所見所聞,還有他當時內心的感受,短短的幾句,寫得很是有趣,也很是感人;這牀下飢餓的老鼠竄來竄去,讓人不得安寧,蝙蝠圍着昏暗的油燈更是上下飛舞。此時,外面又是颳起了狂風,這狂風夾帶着松濤,猶如洶涌般的波濤,只是在瞬間大雨如注,那碩大的雨點敲打着屋頂,窗戶紙也被撕碎了,發出了呼呼的聲響,好像是一個人在夜雨中自言自語。這幾句寫得很生動,也讓人感受了深夜中不一樣的雨。

《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辛棄疾所作,描繪了一幅蕭瑟破敗的風情畫 第3張

在這首詞的下片,辛棄疾直抒胸臆:“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髮蒼顏” 兩句,概括了他大半生的經歷,突出了“華髮蒼顏”的老態,隱含萬分感慨。儘管如此,他在“秋宵夢醒”之後,想的卻還是祖國的“萬里河山”!思想境界着實崇高。辛棄疾43歲被罷官,遭受沉重打擊還不以己悲,一如既往地憂國憂民。這是何等偉岸之男兒啊!有這樣的大哥,吾心足矣!

這首詞用文字構築的畫面和表達的感情,若改用線條和色彩是完全能夠表達出來的,可見作者用抽象的文字符號所捕捉、表現的景物的具象化程度了。而且,每一句話都是一件事物、一個景點,把它們拼接起來,居然連連接詞都可以省略掉,形成了一幅難得的風情畫。通過這幅畫面,表現作者的悽苦的、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心情。

正如王國維說:“幼安之侍處,在有性情,在有境界。”深沉強烈的愛國情懷正是辛棄疾“性情”之所在。歸根結底,他譏評朝權勉勵友人,都是因爲秉持着一顆拳拳愛國之心、雄雄北伐之志,其情殷殷,其志切切。詞人驅詞用典,不失當行本色,全在意氣平心之間,全詞讀來鏗鏘有聲,清切感人。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