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唐代文宗張說,他有哪些貢獻?曾寫下著名送別詩《送樑六自洞庭山作

唐代文宗張說,他有哪些貢獻?曾寫下著名送別詩《送樑六自洞庭山作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說,字道濟,又字說之,在唐代文壇上被稱爲一代文宗,他是德高望重的文壇領袖,是文壇新秀的最大推手,是這些新人命中的伯樂。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所謂文宗,一方面是說他們本身具有極高的文學造詣,擁有崇高的文壇地位,另一方面,是說他們善於提攜文壇後進,進而影響一代文壇之風。張說執掌文壇三十年,提攜了很多文壇新秀,爲唐代的文學良性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唐代文宗張說,他有哪些貢獻?曾寫下著名送別詩《送樑六自洞庭山作

張說自武后時代起歷仕四朝,玄宗時任中書令,封燕國公。玄宗本人頗有標榜崇儒復古的意識,但實際上他對文藝有濃厚的興趣和較好的修養,並不以狹隘的功利眼光來看待。所以,就他的態度在文學領域所起的客觀作用而言,主要是阻遏了專事辭藻雕飾的浮華傾向。如《新唐書·文藝傳》所說:“玄宗好經術,羣臣稍厭雕琢,索理致,崇雅黜浮,氣益雄渾。”

而張說作爲玄宗長期信任的輔弼大臣,是這一過程中的關鍵性人物。開元十三年,玄宗改麗正書院爲集賢書院,並擴大規模,增設學士,以時任中書令的張說知院事。而張說“喜延納後進”(《舊唐書》本傳),張九齡、王翰等許多著名文士均常遊其門下。他實際成爲盛唐前期文學界的領袖人物。

唐代文宗張說,他有哪些貢獻?曾寫下著名送別詩《送樑六自洞庭山作 第2張

張說是作爲盛唐時代著名政治家與詩人,對盛唐的政治與文化都是有相當大的貢獻的。在政治上,張說從文治到武功都成就斐然,他是推動玄宗李隆基登基,以及推動李隆基平定太平公主內亂走向開元之治的重要推手。在文化上,張說積極培養和提攜人才,從詩人王灣到張九齡到賀知章,再通過張九齡、賀知章,提攜了王維、孟浩然和李白等大詩人,打造了兩條伯樂鏈,爲盛唐時代燦若晨星的詩人羣體,貢獻了詩仙李白、詩佛王維和山水田園詩派的大宗師孟浩然。

於是,有張說這麼一個人物在文壇撐着場子,唐朝那些有勁兒沒處使的詩人們肯定是用盡渾身解數來歌頌他,再加上他自身的文學水平以及政績還都不差,所以在歷史上留了一個不錯的名聲

不過,張說的仕途也並非一帆風順的,爲官可謂一波三折,大起大落,晚年被貶後居於嶽州的洞庭湖畔。有一次,一位老朋友來看他,而當朋友要離開了的時候,他觸景傷情,寫下了著名的送別詩《送樑六自洞庭山作》: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見孤峯水上浮。

聞道神仙不可接,心隨湖水共悠悠。

此詩雖爲送別,但送別之意卻無跡可求,“心存魏闕”之意也隱微深沉。詩人借眼前景物表述自己對樑六入朝的歆羨與對朝廷的思念,深藏不露。詩寫得十分自然、平實,毫無造作的痕跡!有人認爲是七絕由初唐進入盛唐的里程碑式之作。

首句“巴陵一望洞庭秋”,在巴陵一眼看去,全是洞庭湖的秋色。好像毫無感情色彩,僅僅是寫眼前所見的景色,其實不然,一個“秋”字就有無限蘊藉,無限情味。“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屈原《湘夫人》)秋風起,黃葉飄,水波海浪,愁思綿綿,無限惆悵盡在此中。寫景而不渲染,平實簡淡,似毫不着力,卻餘味無窮,這就有別於南北朝的詩風,也比初唐前進了一大步。

唐代文宗張說,他有哪些貢獻?曾寫下著名送別詩《送樑六自洞庭山作 第3張

同樣一種意境,孟浩然說“天涯一望斷人腸”,就顯得脈露而情淺,詩人不象孟浩然一樣把話一氣說完,而是隻說了一半“巴陵一望”,就不再說下去,反而宕開一筆,避開情而說眼前景,把所要說的情融入景中,憑讀者自己去體味。

次句“日見孤峯水上浮”。孤峯,指君山,在岳陽西南洞庭湖中。相傳舜妃湘君遊此,故名。自謫居以來詩人天天與它相見,卻並無“相看兩不厭”(李白)的曠達情致,它給詩人最深的印象是“孤”。這實際是詩人心情的外化。“容華因別老,交舊與年頹。”(《嶽州別樑六入朝》)詩人是孤獨的。而今老友又將遠去,異鄉送故人,依依惜別情,詩人眼中的君山更顯孤獨。

第三、四句“聞道神仙不可接,心隨湖水共悠悠。”引出一段虛無縹緲的神話,湖山模糊,浮想聯翩,美麗的傳說令君山更富神祕色彩。詩人以仙境暗示皇宮,送友人入京爲官,難免自憐自傷。“不可接”盡顯詩人心中惆悵,友人已送別,他望着樑六遠去的帆影,自己內心卻久久不能平靜,貶謫的失意、前途的憂慮、僻居的孤獨、惜別友人與暮年傷感之情,交織在一起,就像那秋風中盪漾的湖水,悠悠不盡,寄託了詩人無奈的哀傷情思。

這首詩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用口頭語寫眼前景,而有弦外音味外味,引人遐想,耐人涵詠。章法上通體散行,風致天然,不似初唐絕句的結句“多爲對偶所累,成半律詩”(楊慎《升庵詩話》),故胡應麟認爲“至張說《巴陵》之什(按即此詩)、王翰《出塞》之吟,句格成就,漸入盛唐矣。”(《詩藪》)正確指出了此詩在中國絕句史上具有標誌詩風轉變的重大意義。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