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探索李白與王昌齡之間的情誼,李白曾寫下送別詩

探索李白與王昌齡之間的情誼,李白曾寫下送別詩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昌齡,字少伯,唐代著名邊塞詩人,與李白、高適、岑參等人都有很密切的來往。王昌齡的詩作以七絕見長,在我國文學史上有着較高的地位和影響力,被譽爲“七絕聖手”。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王昌齡所作的吧。

在貶謫之路上,除了辛漸,王昌齡與李白、王維、王之渙、岑參、高適等人都是摯友。他不僅爲摯友寫送別詩,摯友也爲他寫過送別詩。

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李謫仙與王昌齡之間的情誼。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儘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探索李白與王昌齡之間的情誼,李白曾寫下送別詩

當柳絮落盡、杜鵑夜啼之時,李謫仙聽說王昌齡已被貶去龍標那個偏遠之地。五溪現多指雄溪、滿溪、潕溪、酉溪、辰溪。要過着五溪,這一路是極其不容易的。柳絮暗喻離別,是離情別緒的載體;而布穀鳥的啼聲讓那夜更顯悽清惆悵。

李太白寄情於景,還好有那高掛在天空的明月和拂面的清風,可以把自己的思念和關懷帶給在偏遠之地的王少伯,讓他不那麼孤獨。月亮象徵團圓、純潔、光明。李白不但愛酒,也愛月,其筆下的明月也各有各的美,從“舉頭望明月”,“月明白鷺飛”到“人攀明月不可得”,從《關山月》到《把酒問月》,月對他來說都是聖潔的。

太白用自己最愛的月爲王昌齡寫下此首送別詩,足可見其對兩人之間的情誼的珍惜,以及對王昌齡這位朋友的關懷和不捨。

千里共嬋娟,即使兩人相隔甚遠,也可以在月下共飲,請月亮幫忙傳遞對彼此的思念。

古人的交通工具並不像現在這麼發達,沒有飛機和高鐵,要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去與親朋好友相見,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古人們的出行只能騎馬、坐轎子、馬車、或者乘船。然而,這些交通工具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在路上。古代也沒有這些高科技產品,人們無法用手機或者電腦通話、視頻,所以在古代,連寄一封信和等回信都需要很久的時間。

每一次的送別帶來的都是未知,他們不知道下一次見面是何年何月何時何地。

一別,可能便是一生。

探索李白與王昌齡之間的情誼,李白曾寫下送別詩 第2張

當代著名作家、畫家木心先生在《從前慢》中寫道: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可就因爲這“慢”,人們對彼此之間每一次的相聚和交流都充滿了期待,人和人之間的情感也變得非常珍貴,會更珍惜所有美好的情感。

王少伯最不願離別、送別,卻一直在“送”與“被送”。多麼無奈!他應該最希望和摯友長長久久,就如同那照耀黑夜的明月。

他是個重情重義之人,纔會不捨一次又一次與摯友的離別,纔會作下那麼多首流傳至今的送別詩。

在那個時代,知己好友間這樣的情誼非常珍貴。

因爲,這份情誼裏,有清澈無染的冰心,有澄淨無暇的玉壺,有完美皎潔的皓月。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