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送李十五》王昌齡所作,寫出送別者和被送者之間的深情厚誼

《送李十五》王昌齡所作,寫出送別者和被送者之間的深情厚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昌齡,字少伯,唐代著名邊塞詩人,與李白、高適、岑參等人都有很密切的來往。王昌齡的詩作以七絕見長,在我國文學史上有着較高的地位和影響力,被譽爲“七絕聖手”。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王昌齡所作的《送李十五》吧。

送別詩,在詩歌王國裏,不僅是古代,即便是現代,也佔據了某種至高點。所謂“人生自古傷離別”,又謂“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大抵便是所指如此。正是因爲與別離相關著名詩句太多,想要寫出新穎別緻的詩作,是十分困難的。

這首《送李十五》,又名《送李邕之秦》,作者是以“邊塞詩”聞名於世的唐朝詩人王昌齡。詩題中提到的李邕,字泰和,唐代著名書法家、詩人,人稱“李北海”,後爲奸相李林甫誣害杖死。此詩不以句勝,而以情別,詩貴真情,並不是說說而已。

《送李十五》王昌齡所作,寫出送別者和被送者之間的深情厚誼

《送李十五》

【唐】王昌齡

怨別秦楚深,

江中秋雲起。

天長杳無隔,

月影在寒水。

王昌齡是唐朝著名的邊塞詩派的創始先驅,素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情深厚,有“七絕聖手”的美譽。其流傳下來的作品雖然不多,但質量往往有保證,其詩意境開闊健朗,語言蘊藉圓潤,韻律宛轉和諧,耐人尋味。

首兩句“怨別秦楚深,江中秋雲起”,點明瞭事件:送別;指出了季節:秋天。雖然詩人緩緩道來,採用了普遍性的寫作手法,但是卻能夠在其中融入情感,使平常之中顯出不一般的景象,達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良好形態。

首先一個“怨”字,把離別雙方的感情驀然拔高一定程度,從熟悉的地方去往陌生的異地,將要面對的也是心思各異的人物,如果此時還有好心情,除非此人心胸十分闊大,不然都會多少有些勉強之意藏在心底,流露於顏面之上的。詩句中的“秦楚”指代古秦古楚兩國,本就分隔兩方,此處專門用來代表分別後的天壤之別。

《送李十五》王昌齡所作,寫出送別者和被送者之間的深情厚誼 第2張

首字爲“怨”後接“深”,可謂“怨深”,是離別人的心理狀況的真實寫照。詩人忽然盪開筆墨,去寫眼前所見自然景物“秋雲”。江水緩緩流淌,彷彿千古憂愁,無法停止地涌上心頭。秋天的江面是平靜的,高空上飄蕩的雲朵,倒影浮現在江心,起起伏伏,隨風流散。

在這裏,末尾那個“起”字,用得十分微妙。我們看上去的那一刻,似乎只能感覺到詩人明確說的就是“秋雲”這個自然景物,但是當我們再去深究的時候,才能體察到詩人內藏在背後的用意。此時此刻,在江面上緩緩升起的,何止秋雲,更有別離人無法排遣的愁怨。

末兩句“天長杳無隔,月影在寒水”,句中“杳”字,另本作“夢”字,據我個人感覺,認爲此處用“夢”字要稍微好。前面已有反映距離的“天長”,接續兩用“杳”字便有重疊之感,而改爲“夢”字,則可引出送別者和被送者之間的深情厚誼。雖然從今往後,因爲分別兩地而無法能夠輕易相見,但是能夠分隔的只是空間上的距離,卻無法隔斷彼此思念的情誼穿越時空到達對方的夢境。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情此景在夢中。再遙遠的現實距離,也無法分隔彼此的情誼。詩人和友人被迫在現實裏分開,但卻因爲感情深厚,所以當然有可能會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基於此,在拋開兩地分隔的困境之後,詩人便理所當然地聯想到了夢境,這個可以使人跨越山河湖海也可“相見”的奇妙幻想。

《送李十五》王昌齡所作,寫出送別者和被送者之間的深情厚誼 第3張

然而終究還要面對現實,當送別友人之後,就只能煢孑立,形單影隻。於是引出最後一句比較傷感的“月影在寒水”,懸掛高空的月亮,垂落清冷孤單的影子,寂寞地沉浸在充斥寒意的江水中。明白寫月,暗地寫人,月之孤寂,月之落寞,未嘗不是這一刻詩人真實狀況的巧妙再現。

本詩雖小,短短五言二十字,而且並非詩人所擅長的七絕,但即便是在如此簡陋的範疇內,詩人仍是巧妙構思,步步推進自己的思想,不肯放過一絲一毫的地方,借景抒情,力爭情景交匯,從而“意象深矣”,用心達到傳遞情感的終極目標。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