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怎樣去理解呢?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怎樣去理解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原文】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何似 一作:何時;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長向 一作:偏向)

【註釋】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怎樣去理解呢?

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這一年蘇軾在密州(今山東省諸城市)任太守。

2達旦:到天亮。

3子由:蘇軾的弟弟蘇轍的字。

4把酒:端起酒杯。把,執、持。

5天上宮闕(què):指月中宮殿。闕,古代城牆後的石臺。

6歸去:回去,這裏指回到月宮裏去。

7瓊(qióng)樓玉宇:美玉砌成的樓宇,指想象中的仙宮。

8不勝(shèng,舊時讀shēng):經受不住。勝:承擔、承受。

9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種舞姿。弄:賞玩。

10何似:何如,哪裏比得上。

11轉朱閣,低綺(qǐ)戶,照無眠:月兒移動,轉過了硃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着沒有睡意的人(指詩人自己)。朱閣:硃紅的華麗樓閣。綺戶: 雕飾華麗的門窗。

12不應有恨,何事長(cháng)向別時圓:(月兒)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爲什麼偏在人們分離時圓呢?何事:爲什麼。

13此事:指人的“歡”“合” 和月的“晴”“圓”。

14但:只。

15千里共嬋(chán )娟(juān):只希望兩人年年平安﹐雖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賞。嬋娟:指月亮。

【譯文】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怎樣去理解呢? 第2張

丙辰年的中秋節,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思念弟弟蘇轍。

明月從什麼時候纔開始出現的?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間。

月兒轉過硃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着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爲什麼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時所作。詞前的小序交待了寫詞的過程:“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蘇軾因爲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輾轉在各地爲官。他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爲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公元1074年(熙寧七年)蘇軾差知密州。到密州後,這一願望仍無法實現。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詞人與弟弟蘇轍分別之後,已七年未得團聚。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