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宋詞之鼓笛慢·亂花叢裏曾攜手賞析,寫這首詞的背景是什麼?

宋詞之鼓笛慢·亂花叢裏曾攜手賞析,寫這首詞的背景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鼓笛慢·亂花叢裏曾攜手【宋代】秦觀,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亂花叢裏曾攜手,窮豔景,迷歡賞。到如今,誰把雕鞍鎖定,阻遊人來往。好夢隨春遠,從前事、不堪思想。念香閨正杳,佳歡未偶,難留戀、空惆悵。

永夜嬋娟未滿,嘆玉樓、幾時重上。那堪萬里,卻尋歸路,指陽關孤唱。苦恨東流水,桃源路、欲回雙槳。仗何人細與、丁寧問呵,我如今怎向?

宋詞之鼓笛慢·亂花叢裏曾攜手賞析,寫這首詞的背景是什麼?

《鼓笛慢·亂花叢裏曾攜手》初讀似是思念佳人,但一點佳人的影子也沒有。作者擺了一個迷魂陣,在“佳人”的身上虛晃了幾槍,然後轉入他對友人們的懷念。作者初到郴州時,有“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元尋處”的慨嘆,而此詞卻說:“苦恨東流水,桃源路欲回雙槳。”表現出他對“尋桃源”的疑慮,而更多的考慮則是“我如今怎向”,開始思索今後了,面對現實了。此詞是詞人在郴州總結自己的過去,考慮自己的未來。

上半闋是回憶他從前的生活,詞人在蔡州與汴京時,曾涉足青樓,爲歌妓寫詞。開篇從與戀人攜手賞花的美好回憶寫起,在對“好夢隨春遠”的痛惜之中,流露出離別後“香閨正杳,佳歡未偶”的無限惆悵。重上玉樓與佳人團聚這樣簡單的願望,卻無法實現,因爲詞人正處在“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孤零處境中,受着現實的種種羈絆,他只能將所有的感傷交付給長長的嘆息,相思中透露出身不由己的無奈。因此,詞人在結尾處發出“仗何人,細與丁寧問呵,我如今怎向”的疑問,滿腹辛酸汨汨流出,既揭示了他對命運的惶惑,更突出了他相思無望的悲涼。

過片緊承前意,脈絡不斷。表面上仍以綺語寫豔情。詞人舉頭望月,月兒還未團圓,它象徵着人之團圓時機還未到來。因此他對重上玉樓(重回朝廷)表示懷疑。從寫豔情到寄慨身世,都是自然的過渡,如灰蛇蚓線,忽隱忽顯,使人不覺,可見藝術手法之高妙。故詞人云:“那堪萬里,卻尋歸路,指陽關孤唱。”詞人愈貶愈遠,求歸不得,心緒無比悲涼。古人西出陽關,遠征塞外,總有家人與親友備酒餞別。可是此刻的詞人,獨自南遷,舉目無親,只能一個人唱着《陽關曲》。“孤唱”二字,用得極妙,它點明瞭遷客身份,也渲染了淒涼悲苦的氛圍。比他略早的張舜民在《賣花聲》詞中說:“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陽關。”張於元豐年間,被謫往郴州,途經洞庭湖畔岳陽樓,寫下此詞,表達心頭的悲憤。少遊元祐年間與舜民有交往,也許讀過他的《賣花聲》,熟悉這一辭旬。張怕聽令人腸斷的《陽關曲》,秦則一人孤唱《陽關》。二人處境相同,心情相似,但在對待《陽關曲》的藝術處理上,卻手法有異。張重於憤,秦偏於悲,在宋代的遷謫文字中各具特色。

宋詞之鼓笛慢·亂花叢裏曾攜手賞析,寫這首詞的背景是什麼? 第2張

此詞又不僅僅是一首相思之作。古典詩歌,常常通過男女戀情別抒懷抱。秦觀此詞,就能從細膩隱約的相思筆墨中讀出作者自傷不遇的複雜心境。在他那“不堪思想”的“從前事”中,不僅有對美好戀情的回憶,還有對春風得意的往事的回首。在“誰把雕鞍鎖定”的無奈探詢中,不僅有戀愛被阻隔的苦惱,更暗合事業遭受打擊、壯志消磨的感慨。在“卻尋歸路”、“欲回雙槳”的嚮往追尋中,不無想要得到朝廷重新任用的期待。在“如今怎向”的茫然中,他面對人生挫折的失意與遺憾之感相當強烈!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