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梁書》韋粲傳記載的是什麼樣的歷史故事?

《梁書》韋粲傳記載的是什麼樣的歷史故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樑是一個神祕的朝代,曾經短暫的存在過,這是中國歷史上南北朝時期南朝的第三個朝代,由蕭衍代齊稱帝,《梁書》主要記述了南朝蕭齊末年的政治和蕭樑皇朝(502—557年)五十餘年的史事。爲了方便大家理解,今天本站小編帶來的是《梁書》中的韋粲傳白話文版本。

韋粲字長..,車騎將軍韋睿的孫子,北徐州刺史韋放的兒子。韋粲有其父親的風範,好學、講義氣,身長八尺,容貌俊美。初做官時任雲麾晉安王行參軍,不久到法曹任職,遷外兵參軍,兼任中兵。當時潁川的庚仲容、吳郡的張率是有名的前輩,同韋粲一起共事,都是韋粲的忘年之交。晉安王遷鎮雍州時,韋粲跟隨他轉任記室,仍兼任中兵。晉安王被立爲皇太子後,韋粲遷任步兵校尉,入東宮任領值。後因父親去世守喪離職。不久起用爲招遠將軍,後又任領值。服喪期滿,繼承父親的爵位爲永昌縣侯,任命爲安西湘東王諮議,歷遷太子僕左衛率,仍兼任領直等職。韋粲因爲父祖舊恩,任官很多,雖然職位經常變動,但總是擔任宮廷禁衛要職,威名很大,特別放蕩傲慢,同輩人都很不服氣。右衛朱異曾在酒席上厲色地對韋粲說:“你怎麼能夠擔任領軍面向衆人!”

《梁書》韋粲傳記載的是什麼樣的歷史故事?

十一年(545),遷通直散騎常侍,未就任,出任持節、督察衡州諸軍事、安遠將軍、衡州刺史。皇太子在新亭爲他設宴餞行,握着他的手說:“和你不要分別得太久。”太清元年(547),韋粲到衡州不久,便上表請求辭職。

太清二年(548),徵爲散騎常侍。韋粲回到廬陵,聽到侯景作亂的消息,便檢閱部下,挑選精兵五千,馬百匹,日夜兼程前去增援。到豫章時,得到報令說“賊軍已渡過橫江”,韋粲立即與內史劉孝儀商量怎麼辦,劉孝儀說:“果真如此,當有其他的詔令,怎能輕信一個使者,隨意驚動,恐怕不是這樣的。”當時劉孝儀設酒招待韋粲,韋粲將酒杯摔在地上說:“賊兵已經渡江,便可直逼京城,水陸都被阻斷,怎能有空傳報;即使沒有詔令,怎能自安?韋粲今天哪有情致飲酒!”立即躍馬出征,將士將要出發,剛好江州刺史當陽公蕭大心派人邀請韋粲,韋粲便飛馬急馳前去見蕭大心說:“上游蕃鎮,江州離京最近,殿下的情況,實宜在前沿衝鋒陷陣,但中游任務重,當需接應,不可無人鎮守。現在可虛張聲勢,移守湓城,派偏將隨行,事情就妥了。”蕭大心同意了他的計謀,派中兵柳昕率兵二千人跟隨韋粲。韋粲將家人全都留在江州,輕船上路。到南州,韋粲的外弟司州刺史柳仲禮亦率步兵一萬餘人到了橫江,韋粲立即送去糧食武器接濟柳仲禮,並用自己私人的金帛獎賞將士。

此前,安北將軍鄱陽王蕭範也從合肥派遣西豫刺史裴之高和他的兒子裴嗣,率江西兵衆趕赴京城,屯居在張公洲,等候上游各路軍馬的到來。當時,裴之高派船渡送柳仲禮,與聯軍一起進駐王遊苑。韋粲建議推舉柳仲禮爲大督軍,通報下游各軍。裴之高自認爲年長,恥於位居柳仲禮之下,便說:“柳節下是州將,何需我敲邊鼓。”多天相持不下。韋粲便在大衆面前解釋說:“現在同赴國難,按理應先剷除賊衆,我所以推舉柳仲禮爲大督軍,主要是由於他長期以來捍衛邊疆,先前侯景就畏懼他;而且兵馬精銳,沒有人能超過他。若論官位大小,柳仲禮比我韋粲要低;論其年齡,也比我小,完全是爲社稷着想,不準再討論,現在的形勢,將士和睦爲貴;如果人心各異,大事便完了。裴公您是朝廷的元老,年歲威望很高,怎麼能夠帶着私人的情緒,影響救國大計。韋粲請求替各位將帥解釋清楚這件事。”於是單舟駛向裴之高營地,懇切地勸他說:“以前各位將領的意見,豫州您有些不同的想法,現在京城危急,賊寇滔天,大臣們應同心盡力,怎麼能相互爭鬥,您如果想自立門戶,衆人的矛頭將會指向您。”裴之高流着淚說:“我深蒙國家的恩惠榮澤,自應身先士卒,只是恨自己衰老,不能效命,企望柳仲禮一同平定兇禍叛賊,各位意見一致,不要顧及老夫。如果還不相信,我當剖開心窩給你們看。”於是衆將領一致同意,柳仲禮才得以進軍。

《梁書》韋粲傳記載的是什麼樣的歷史故事? 第2張

大軍至新亭,賊兵在中興寺佈下戰陣,兩軍相持一直到晚上,各自收兵回營。當晚,柳仲禮到韋粲的營地,佈置分配各路軍隊,次日天明將與敵作戰,各位將帥各有據守之地,令韋粲留守青塘。青塘正在石頭城的通道上,韋粲擔心營寨未扎穩,賊敵必然爭奪這一要衝,很是害怕,便對柳仲禮說:“下官沒有禦侮的才幹,只想以身殉國。節下您應考慮妥當,不能招致大的損傷。”柳仲禮說:“青塘安營紮寨,靠近淮水灘頭,想把儲備糧草的船隻全部停泊在那裏,這是大事,非兄不可。如果害怕兵力不夠,可再派兵增援。”於是又派直閣將軍劉叔胤所部增援韋粲,率領所部水陸官兵一起前進。不巧當天傍晚大霧,部隊迷失道路,等到了青塘,已過半夜,工事堡壘營寨天亮時尚未修好,侯景登上禪靈寺門樓,看到韋粲營寨沒有扎穩,便率精銳部隊來攻打,軍副王長茂勸韋粲依憑營寨迎戰侯景軍隊,韋粲不聽,命令軍主鄭逸出兵阻擊敵軍,命劉叔胤率水軍斷絕敵軍的後路。劉叔胤畏懼怯懦不敢前進,鄭逸也因此失敗。賊兵乘勝攻入營寨,左右侍衛拉韋粲躲避敵軍,韋粲堅決不走,仍然吼着讓子弟拼力迎戰,兵士差不多全都戰死,韋粲也被殺害,終年五十四歲。韋粲的兒子韋尼和他的三個弟弟韋助、韋警、韋構、從弟韋昂都在戰鬥中陣亡。親戚中有幾百人戰死。敵軍將韋粲的頭顱傳到城下,以警告城內守軍,太宗聽說後流着眼淚說:“社稷的希望,只寄託在韋公身上,爲何不幸,在戰鬥中陣亡。”下詔追贈護軍將軍。世祖平定侯景叛亂後,追贈韋粲諡號爲忠貞,並追贈韋助、韋警、韋構及韋尼都爲中書郎,韋昂爲員外散騎常侍。

韋粲的長子韋臧,字君理,歷任尚書三公郎、太子洗馬、東宮領直。侯景攻下京城,韋臧率兵屯駐西華門,京城失陷後,突圍逃至江州,收集舊部,佔據豫章,被其部下殺害。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