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杜牧《晚晴賦並序》好在哪裏?有什麼特色?

杜牧《晚晴賦並序》好在哪裏?有什麼特色?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唐朝才子杜牧《晚晴賦並序》好在哪裏?有什麼特色?其實這篇《晚情賦》以寫景狀物見長,同時也隱約地表現了懷才不遇,雄圖大略無法展現的惆悵之情。

【原文】:

秋日晚晴,樊川子目於郊園,見大者小者有狀類者,故書賦雲。

雨晴秋容新沐兮,忻繞園而細履。面平池之清空兮,紫閣青橫遠來照水。如高堂之上見羅幕兮,垂乎鏡裏。木勢黨伍兮,行者如迎,偃者如醉,高者如達,低者如跂。鬆數十株,切切交崎,如冠劍大臣,國有急難,庭立而議。竹林外裹兮,十萬丈夫,甲刃,密陣而環侍。豈負軍令之不敢囂兮,何意氣之嚴毅。

復引舟於深灣,忽八九之紅芰,奼然如婦,斂然如女,墮蕊黦顏,似見放棄。白鷺潛來兮,邈風標之公子。窺此美人兮,如慕悅其容媚。雜花差於岸側兮,絳綠黃紫;格頑色賤兮,或妾或婢。閒草甚多,叢者束兮,靡者沓兮,仰風獵日,如立如笑兮。千千萬萬之容兮,不可得而狀也。若予者,則謂何如倒冠落珮兮,與世闊疏,敖敖休休兮,真徇其愚而隱居者乎?

【譯文】:

杜牧《晚晴賦並序》好在哪裏?有什麼特色?

秋日的傍晚,雨過天晴。我到郊外的園林中去觀賞遊覽雨後晚晴的景色。看到那些大大小小的各種景物彷彿都類似一種事物或人物,所以寫了這篇賦。

黃昏時節,秋雨初停,天空晴朗,自然萬物宛如剛剛沐浴過一般,格外澄新。我心情愉悅,繞着園林而緩步徐行,只見池塘中平靜的水面宛如一面鏡子,清爽的天空映在池中,碧透若洗;那些紫色的樓臺亭閣、綠色的橫山倒映在水中,就像高堂之上懸掛的羅幕在鏡子裏映出一般,歷歷在目。樹木也千姿百態,好像結成各種團伙,有的姿勢如同將要行走,似乎要前去迎接客人;偃伏的好像喝醉了酒斜倚着在那裏休憩,高高挺拔的如同仕途順利者意氣洋洋,低矮的彷彿在翹足遠眺把未來嚮往。幾十棵松樹稀密不等地挺立在那裏,彷彿在竊竊私議,猶如加冠帶劍的大臣,當國家有急難之時,站在朝廷上商議對策。松樹以外是一片竹林,密密層層,好像是十萬精兵,竹枝搖曳,枝葉相摩,若鎧甲兵器相互撞擊,結成密密的營伍嚴陣以俊,不敢違背軍令而喧譁吵嚷,意志士氣顯得是那樣的嚴肅和剛毅。

我又乘小船進入深邃的水灣,忽然瞥見八九朵紅色的菱花。有的美麗嬌羞彷彿是個新娘,有的端莊嚴肅又宛如是未出門的閨女,有的又花蕊墮落,顏色黑紫,彷彿是個被遺棄的女性。一隻白鷺悄悄來到這裏,彷彿是一個風流標致的美公子暗中窺視這幾位美人,在傾心羨慕喜歡她們嬌媚的容貌。兩岸上長滿許多雜花,參差不齊,自逞異態。絳紅色的,綠色的,黃色的,紫色的,異彩紛呈。這些花品格低劣,顏色卑賤,有的是妾室,有的是婢女。閒草很多,叢生的彷彿受到了束縛,倒伏的又拖拖沓沓,隨風偃仰,迎照夕陽。有的好像站立在那裏,有的又宛如在微微含笑。狀貌多樣,儀態萬千,實在無法將其全部描狀出來。像我這樣賦閒而不被重用的人,與其在官場中周旋,又怎能比得上摘去官帽脫落帶有玉珮的官服而辭職隱居,遠離那庸俗不堪的喧囂的塵世,真正依從那些所謂的愚人來過隱居生活呢?

【評介】:

全賦用主要篇幅描摹秋日傍晚雨過天晴後的清新景色,按照所見景物的空間順序佈局謀篇。全文可分兩層。從開頭到“何意氣之嚴毅”爲第一層,重點描寫園林中竹樹的各種樣態。“面平池之清空兮”幾句用水清如鏡來爲全篇渲染氣氛,生動地刻畫出一個澄靜明新毫無塵雜的神話般的世界。在對各種姿勢的雜樹作形象描繪後,作者集中筆墨寫了兩組景物,即幾十棵松樹和其周圍的叢竹。這本來是極爲常見的景象,但在作者眼中,卻都閃現出生命的光華,彷彿是一次大戰前大臣們商議軍情、官兵們集合起來整裝待發的莊嚴場面。因松樹間必有一定距離且姿態各異,形象又較高大,故作者將其比擬成庭議大事的冠劍大臣,四周的叢竹則密密層層,姿勢相似,故作者將其比擬成“密陣而環侍”的十萬精兵,可謂善於狀物者也。我們可以想見,秋雨新晴,松樹傲然挺立,從竹欣欣向榮的繁茂景象,確實令人心馳神往。

杜牧《晚晴賦並序》好在哪裏?有什麼特色? 第2張

從“復引舟於深灣”到結束是第二層。隨着作者的遊蹤,鏡頭轉向了水灣深處的幾朵紅菱花。作者用極其洗煉的筆墨將其比擬爲新婦、美女、棄婦等,形態逼真。接着又把一隻潛出的白鷺比擬爲偷看美人的公子,更增情趣。兩岸的雜花參差不齊,彷彿是卑賤的奴婢或侍妾圍繞在菱花的周圍,侍奉着她們。最後兩句宕開,寫見景之後所產生的深情,表達了對隱居生活的嚮往,曲折地傳達出自己才高而不爲世用的抑鬱情懷。

帶情觀物而將物寫成人的比擬手法並不少見,但不同的人卻表現出不同的情趣,杜牧在本賦中採用擬人手法所描繪的社會生活圖景就帶有他的社會理想和生活經歷的印記。前文提到,杜牧的這篇景物賦重點描繪了兩大組景物,一組是松竹,一組是花草,而這兩種景物所展現出來的社會生活正是他所鍾情的兩個方面。杜牧是中唐名相杜佑之孫,生逢藩鎮割據的戰亂年代,所以他注意研究兵法,曾經註解《孫子》十三篇。其後李德裕在對藩鎮用兵時,曾採納過杜牧的意見並取得了勝利。可見杜牧是個知兵法重軍事的文人,所以那幾十棵松樹和外面的竹叢在他的眼中才儼然成爲議兵的大臣和整隊待發的戰士。杜牧生活的時代又正是牛李黨爭之時,他處在夾縫中,牛黨重其人而不用其謀,李黨用其謀而不重其人。故其仕途偃蹇,在揚州的十年裏曾終日流連於秦樓楚館、煙花柳巷之中,正如他在《遣懷》詩中所說:“落拓江南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正因有如此之生活經歷,所以當他看到深水中的幾朵紅菱花時,纔會將其看成是各種不同處境中的女性,並將周圍的環境渲染成一個尊卑等級森嚴的女性生活的社會圖景。對景物進行如此的選擇與描繪不也正曲折地表現了作者的主體心境嗎?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