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哲學著作《墨子》:16章·兼愛(下)(1),原文、註釋及翻譯

哲學著作《墨子》:16章·兼愛(下)(1),原文、註釋及翻譯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墨子》,戰國時期的哲學著作,一般認爲是墨子的弟子及後學記錄、整理、編撰而成,共分爲兩大部分:一部分記錄墨子言行,闡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墨家前期的思想;另一部分被稱爲墨辨或墨經,着重闡述墨家的認識論和邏輯思想。《墨子》原有71篇,當前通行本只有53篇,佚失了18篇,其中8篇只有篇目而無原文。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墨子·16章 兼愛(下)(1)

墨子從兼愛的角度闡述了治國之道。他所提出的“兼愛”是“無等差之愛”,比儒家提出的以血緣爲準則的“差等之愛”更有號召力,更能取得廣大民衆的擁護,他認爲,一個國家要想繁榮富強,百姓獲益,就必須實行“兼相愛,交相利”。他主張像愛自己的親人一樣去愛他家之人,從而營造一種人人相愛、其樂融融的社會環境

墨子以“兼”來代替“別”,“兼”在墨子看來是大公無私、不分彼此的,關心別人就如同關心自己一樣的高貴品質,和“兼”相對立的是隻顧自己,不爲旁人設想的自私自利的惡劣品質,墨子把這種品質叫作“別”,“別”是很壞的,是不道德的。

但“兼愛”的實際意義在於維持搖搖欲墜的貴族制度,他企圖使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相安無事,和平共處,儘量做到“強不劫弱,衆不暴富,詐不謀愚,貴不傲賤”。但墨子的學說只是延緩了舊制度崩潰的作用,企圖用階級調和來緩和當時階級鬥爭的緊張局勢,也是不現實的。

“兼愛”的思想始終貫穿墨子全書,墨子提出的“兼愛”思想,目的是爲了給大家創造一個友好的和諧的社會氛圍,不是整天鉤心鬥角,爾虞我詐。整天處在一個恐怖、陰森的環境中,到處提防着別人,害怕一不小心就落入陷阱。這個思想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值得提倡,但卻很困難。

哲學著作《墨子》:16章·兼愛(下)(1),原文、註釋及翻譯

【原文】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事者,必務求興之利,除之害。”然當今之時,天下之害,孰爲大?曰:若大國之攻小國也,大家之亂小家也,強之劫弱,衆之暴寡,詐之謀愚,貴之敖①賤,此天下之害也。又與爲人君者之不惠也,臣者之不忠也,父者之不慈也,子者之不孝也,此又天下之害也。又與今人之賤人,執其兵刃、毒藥、水、火,以交相虧賊,此又天下之害也。姑嘗本原若衆害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愛人、利人生與?即必曰:“非然也。”必曰:“從惡人、賊人生。”分名乎天下,惡人而賊人者,兼與?別與?即必曰:“別也。”然即之交別者,果生天下之大害者與?是故別非也。

子墨子曰:“非人者必有以易之,若非人而無以易之,譬之猶以水救火也,其說將必無可焉。”是故子墨子曰:“兼以易別。”然即兼之可以易別之故何也?曰:藉爲人之國,若爲其國,夫雖②獨舉其國以攻人之國者哉?爲彼者,由爲己也。爲人之都,若爲其都,夫誰獨舉其都以伐人之都者哉?爲彼猶爲己也。爲人之家,若爲其家,夫誰獨舉其家以亂人之家者哉?爲彼猶爲己也。然即國都不相攻伐,人家不相亂賊,此天下之害與?天下之利與?即必曰天下之利也。

姑嘗本原若衆利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惡人賊人生與?即必曰:“非然也。”必曰:“從愛人利人生。”分名乎,愛人而利人者,別與?兼與?即必曰:“兼也。”然即之交兼者,果生之大利者與?是故子墨子曰:“兼是也。”且鄉①吾本言曰:仁人之事者,必務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今吾本原兼之所生,天下之大利者也;吾本原別之所生,天下之大害者也。是故子墨子曰:別非而兼是者,出乎若方也。

今吾將正求與之利而取之①,以兼爲正。是以聰耳明目相與②視聽乎!是以股肱畢強相爲動宰乎③!而④有道肆相教誨,是以老而無妻子者,有所侍養以終其壽;幼弱孤童之無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長其身。今唯毋以兼爲正,即若其利⑤也,不識之士,所以皆聞兼而非者,其故何也?

然而天下之士,非兼者之言猶未止也,曰:“即善矣,雖然,豈可用哉?”子墨子曰:“用而不可,雖我亦將非之;且焉有善而不可用者。”姑嘗兩而進⑥之。誰⑦以爲二士,使其一士者執別,使其一士者執兼。是故別士之言曰:“吾豈能爲吾友之身,若爲吾身?爲吾友之親,若爲吾親?”是故退睹其友,飢即不食,寒即不衣,疾病不侍養,死喪不葬埋。別士之言若此,行若此。兼士之言不然,行亦不然。曰:“吾聞爲高士於天下者,必爲其友之身,若爲其身;爲其友之親,若爲其親。然後可以爲高士於天下。”是故退睹其友,飢則食之,寒則衣之,疾病侍養之,死喪葬埋之。兼士之言若此,行若此。若之二士者,言相非而行相反與?當⑧使若二士者,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猶合符節⑨也,無言而不行也。然即敢問:今有平原廣野於此,被甲嬰胄,將往戰,死生之權,未可識也;又有君大夫之遠使於巴、越、齊、荊,往來及否,未可識也。然即敢問:不識將惡託家室?奉承親戚、提挈妻子而寄託之,不識於兼之有是乎?於別之有是乎?我以爲當其於此也,天下無愚夫愚婦,雖非兼之人,必寄託之於兼之有是也。此言而非兼,擇即取兼,即此言行費⑩也。不識天下之士,所以皆聞兼而非之者,其故何也?

哲學著作《墨子》:16章·兼愛(下)(1),原文、註釋及翻譯 第2張

【註釋】

① 敖:通“傲”。

② “雖”爲“誰”字之誤。

① “鄉”:即“向”。

① 此句疑“正”字當刪,“與”爲“興”字之誤,興起。

② “與”爲“爲”字之誤。

③ “畢強”即“畢劼”,有力的樣子。“動宰”爲“助宰”。宰,佐治。

④ “而”疑爲“是以”之誤。

⑤ 即若其利:則其利若此。

⑥ “進”爲“盡”之假借字。

⑦ “誰”爲“設”字之誤。

⑧ “當”如“嘗”,試。

⑨ 符節:古時朝廷傳達命令或調兵遣將所用的憑證。

⑩ “費”通“拂”,違背。

哲學著作《墨子》:16章·兼愛(下)(1),原文、註釋及翻譯 第3張

【翻譯】

墨子說道:“仁人所做的事情,務必是在追求興起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然而在現在的社會條件下,天下最大的危害是什麼呢?回答說:“例如大國攻打小國,大家族擾亂小家族,強大的強奪弱小的,人多的欺凌人少的,狡詐的算計愚蠢的,尊貴的傲視卑賤的,這就是天下的禍害。又如,做國君的不仁惠,做臣下的不忠誠,做父親的不慈愛,做兒子的不孝敬,這又都是天下的禍害。又如,現在的賤民,手握兵刃、毒藥、水、火,用來相互殘害,這又是天下的禍害。姑且試着推究這許多禍害產生的原因。這是從哪兒產生的呢?這是從愛人、利人所產生的嗎?則必然會說:“不是這樣的。”而一定會說:“這是仇恨別人、殘害別人的必然結果。”現在讓我們分析一下事情的來源:世上憎惡別人和殘害別人的人,是兼相愛、還是別相惡呢?則必然會說:“是別相惡。”既然如此,那麼這種別相惡,果然是產生天下大害的原因嗎?所以別相惡是不對的。

墨子說:“如果以爲別人不對,那就必須有東西去替代它,如果說別人不對而又沒有東西去替代它,就好像用水救水,用火救火,那種理論也將沒有什麼可取之處。”所以墨子說:“要用兼相愛來代替視人與己不同的別相惡。”既然如此,那麼兼相愛可以代替別相惡的原因是什麼呢?回答說:“假如對待別人的國家,像對待自己的國家,誰還會用自己國家的力量,去攻打別人的國家呢?爲別人考慮,就像爲自己打算一樣。對待別人的都城,像對待自己的都城,誰還會動用自己都城的力量,去攻打別人的都城呢?對待別人就像對待自己一樣。對待別人的家族,就像對待自己的家族,誰還會動用自己的家族,去侵擾別人的家族呢?對待別人就像對待自己。既然如此,那麼國家、都城不相互攻伐,個人、家族不相互侵擾殘害,這是天下的禍亂呢,還是天下的好事呢?一定會說這是天下的好事。

姑且試着推究這許多利益所產生的原因。這是哪兒發生的呢?這是從憎惡人殘害人產生的嗎?則必然會說:“不是這樣的。”,必然會說:“是從愛人、利人所產生的。分別研究天下愛人並給人以好處的,是別呢?還是兼呢?則必然會說是兼相愛。既然如此,這個相互有利、彼此相愛,果真是對天下大有好處的嗎?所以墨子說:“兼愛的理論確實是對的。”而且從前我曾說過:“仁人所做的事情,必然努力追求興起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現在我推究由兼相愛產生的,都是天下的大利;我推究由別相惡所產生的,都是天下的大害。所以墨子說:別相惡是錯誤的、兼相愛是對的,就是出於這個道理。

現在我將努力興辦對天下有利的事情,以兼相愛來施政。所以大家都耳聰目明,相互幫助看東西聽東西,用強勁有力的四肢相互幫助做事情,並且用道義相互勉勵和教誨;因此那些年老而沒有妻室子女的,也能有所奉養而得以享盡天年;沒有父母的幼弱孤童,也能有所依靠而長大其身。現在用兼相愛來治理天下,有這樣大的好處,但是令人不解的事,天下的士人聽到“兼愛”這件事,都加以反對,這是怎麼回事呢?

然而天下的士子,否定兼相愛的言論還沒有中止,他們說:“即使兼相愛是好事,但是,有哪裏可以用呢?”墨子說:“一種理論,經過使用,證明它不行,即使是我也會否定它的;姑且試着讓主張‘兼相愛’和主張‘別’的兩種人各按自己的主張行事。”假設有兩個士子,其中一士主張“別相惡”,另一士主張“兼相愛”。主張“別相惡”的士子說:“我怎麼能把我朋友的身體看得如同我自己的身體,把我朋友的雙親看成如同我自己的雙親一樣呢?”所以他看到朋友捱餓時,不給他吃,受凍時,不給他穿,生病時,也不照顧他;朋友死了也不給埋葬。主張‘別相惡’的士子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主張‘兼相愛’的士子的說法不是這樣,行爲也不是這樣。他說:“我聽說作爲天下的高士,必須會把朋友的身體看得如同自己的身體,看待朋友的雙親如同自己的雙親。這以後就可以成爲天下的高士。”所以他看到朋友飢餓時,就給他吃,受凍時,就給他穿,有疾病時前去服侍,死亡後給予埋葬。主張兼相愛的士人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這兩個士子,他們的言論是相互否定的,行爲也是相反的嗎?假使這有兩個士子,言出必信,行爲必果,言行一致,沒有一句話是說了不做的。既然如此,那麼請問:現在這裏有一平原曠野,人們將披甲戴盔前往作戰,生死難料;又有國君的大夫出使遙遠的巴、越、齊、楚等地,千山萬水,能否生還,也不知道;那麼不妨多問一句:不知道將怎麼保護其家室?奉養父母、照料自己的妻子,究竟是把他們託付給主張兼相愛的人呢?還是託付給主張別相惡的人呢?我認爲在這個時候,無論天下多麼愚蠢的男女,即使反對兼相愛的人,也必然要託付給主張兼相愛的人。在口頭上即使不贊成兼愛的,具體行動卻又選擇兼愛,這就是言行相違背。我不知道天下的人都聽到兼相愛就反對它,這原因又是什麼呢?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