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哲學名作《莊子》:外篇·胠篋(2)原文賞析及白話譯文

哲學名作《莊子》:外篇·胠篋(2)原文賞析及白話譯文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莊子》,又稱《南華經》,是戰國後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的一部道家學說彙總,是道家學派經典著作,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莊子》一書主要反映了莊子的批判哲學、藝術、美學、審美觀等,其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宇宙生成論等諸多方面。《莊子》不僅是一本哲學名作,更是文學、審美學上的寓言傑作典範。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胠篋”的意思是打開箱子。本篇的主旨跟《馬蹄》篇相同,但比《馬蹄》更深刻,言辭也直接,一方面竭力抨擊所謂聖人的“仁義”,一方面倡導拋棄一切文化和智慧,使社會回到原始狀態中去。宣揚“絕聖棄知”的思想和返歸淳樸的政治主張,就是本篇的中心。本篇深刻揭露了仁義的虛僞和社會的黑暗,一針見血地指出“竊鉤者誅,竊國者爲諸侯。”

莊子·外篇·胠篋(2)

夫川竭而谷虛,丘夷而淵實。聖人已死,則大盜不起,天下平而無 故矣!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雖重聖人而治天下,則是重利盜跖也。 爲之鬥斛以量之,則並與鬥斛而竊之;爲之權衡以稱之,則並與權衡 而竊之;爲之符璽以信之,則並與符璽而竊之;爲之仁義以矯之,則 並與仁義而竊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爲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則是非竊仁義聖知邪?故逐於大盜,揭諸侯,竊仁 義並鬥斛權衡符璽之利者,雖有軒冕之賞弗能勸,斧鉞之威弗能禁。 此重利盜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聖人之過也。

故曰:“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聖人者,天下 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故絕聖棄知,大盜乃止;擲玉毀珠,小 盜不起;焚符破璽,而民樸鄙;掊斗折衡,而民不爭;殫殘天下之聖 法,而民始可與論議;擢亂六律,鑠絕竽瑟,塞瞽曠之耳,而天下始 人含其聰矣;滅文章,散五采,膠離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 毀絕鉤繩而棄規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 有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鉗楊、墨之口,攘棄仁 義,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彼人含其明,則天下不鑠矣;人含其聰, 則天下不累矣;人含其知,則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則天下不僻矣。 彼曾、史、楊、墨、師曠、工倕、離朱者,皆外立其德而爚亂天下者 也,法之所無用也。

哲學名作《莊子》:外篇·胠篋(2)原文賞析及白話譯文

子獨不知至德之世乎?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慄 陸氏、驪畜氏、軒轅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伏羲氏、神農氏 ,當是時也,民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 國相望,雞狗之音相聞,民至老死而不相往來。若此之時,則至治已 。今遂至使民延頸舉踵,曰“某所有賢者”,贏糧而趣之,則內棄其 親而外去其主之事,足跡接乎諸侯之境,車軌結乎千里之外。則是上 好知之過也!

上誠好知而無道,則天下大亂矣!何以知其然邪?夫弓弩畢弋機變 之知多,則鳥亂於上矣;鉤餌罔罟罾笱之知多,則魚亂於水矣;削格 羅落罯罘之知多,則獸亂於澤矣;知詐漸毒、頡滑堅白、解垢同異之 變多,則俗惑於辯矣。故天下每每大亂,罪在於好知。故天下皆知求 其所不知而莫知求其所已知者,皆知非其所不善而莫知非其所已善者, 是以大亂。故上悖日月之明,下爍山川之精,中墮四時之施,惴耎之 蟲,肖翹之物,莫不失其性。甚矣,夫好知之亂天下也!自三代以下 者是已!舍夫種種之機而悅伕役役之佞;釋夫恬淡無爲而悅夫啍啍之 意,啍啍已亂天下矣!

哲學名作《莊子》:外篇·胠篋(2)原文賞析及白話譯文 第2張

白話譯文

溪水乾涸山谷顯得格外空曠,山丘夷平深潭顯得格外充實。聖人死了,那麼大盜也就不會再興起,天下就太平而沒有變故了。聖人不死,大盜也就不會中止。即使讓整個社會都重用聖人治理天下,那麼這也是讓盜跖獲得最大的好處。給天下人制定鬥、斛來計量物品的多少,那麼就連同鬥斛一道盜竊走了;給天下人制定秤錘、秤桿來計量物品的輕重,那麼就連同秤錘、秤桿一道盜竊走了;給天下人制定符、璽來取信於人,那麼就連同符、璽一道盜竊走了;給天下人制定仁義來規範人們的道德和行爲,那麼就連同仁義一道盜竊走了。怎麼知道是這樣的呢?那些偷竊腰帶環鉤之類小東西的人受到刑戮和殺害,而竊奪了整個國家的人卻成爲諸侯;諸侯之門方纔存在仁義。這不就是盜竊了仁義和聖智嗎?所以,那些追隨大盜、高居諸侯之位、竊奪了仁義以及鬥斛、秤具、符璽之利的人,即使有高官厚祿的賞賜不可能勸勉,即使有行刑殺戮的威嚴不可能禁止。這些大大有利於盜跖而不能使他們禁止的情況,都是聖人的過錯。

因此說,魚兒不能脫離深潭,治國的利器不能隨便拿給人看。那些所謂的聖人,就是治理天下的利器,是不可以用來明示天下的。所以,斷絕聖人摒棄智慧,大盜就能中止;棄擲玉器毀壞珠寶,小的盜賊就會消失;焚燒符記破毀璽印,百姓就會樸實渾厚;打破鬥斛折斷秤桿,百姓就會沒有爭鬥;盡毀天下的聖人之法,百姓方纔可以談論是非和曲直。拔掉律管,攪亂六律,毀折各種樂器,並且堵住師曠的耳朵,天下人方能保全他們原本的聽覺;消除紋飾,離散五彩,粘住離朱的眼睛,天下人方纔能保全他們原本的視覺;毀壞鉤弧和墨線,拋棄圓規和角尺,弄斷工倕的手指,天下人方纔能保有他們原本的智巧。因此說:“最大的智巧就好像是笨拙一樣。”削除曾參、史鰌的忠孝,鉗住楊朱、墨翟善辯的嘴巴,摒棄仁義,天下人的德行方纔能混同而齊一。人人都保有原本的視覺,那麼天下就不會出現毀壞;人人都保有原本的聽覺,那麼天下就不會出現憂患;人人都保有原本的智巧,那麼天下就不會出現迷惑;人人都保有原本的秉性,那麼天下就不會出現邪惡。那曾參、史鰌、楊朱、墨翟、師曠、工倕和離朱,都外露並炫耀自己的德行,而且用來迷亂天下之人,這就是聖治之法沒有用處的原因。

哲學名作《莊子》:外篇·胠篋(2)原文賞析及白話譯文 第3張

你唯獨不知道那盛德的時代嗎?從前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慄陸氏、驪畜氏、軒轅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伏羲氏、神農氏,在那個時代,人民靠結繩的辦法記事,把粗疏的飯菜認作美味,把樸素的衣衫認作美服,把純厚的風俗認作歡樂,把簡陋的居所認作安適,鄰近的國家相互觀望,雞狗之聲相互聽聞,百姓直至老死也互不往來。像這樣的時代,就可說是真正的太平治世了。可是當今竟然達到使百姓伸長脖頸踮起腳跟說,“某個地方出了聖人”,於是帶着乾糧急趨而去,家裏拋棄了雙親,外邊離開了主上的事業,足跡交接於諸侯的國境,車輪印跡往來交錯於千里之外,而這就是統治者追求聖智的過錯。統治者一心追求聖智而不遵從大道,那麼天下必定會大亂啊!

怎麼知道是這樣的呢?弓弩、鳥網、弋箭、機關之類的智巧多了,那麼鳥兒就只會在空中擾飛;鉤餌、魚網、魚籠之類的智巧多了,那麼魚兒就只會在水裏亂遊;木柵、獸欄、獸網之類的智巧多了,那麼野獸就只會在草澤裏亂竄;僞騙欺詐、奸黠狡猾、言詞詭曲、堅白之辯、同異之談等等權變多了,那麼世俗的人就只會被詭辯所迷惑。所以天下昏昏大亂,罪過就在於喜好智巧。所以天下人都只知道追求他所不知道的,卻不知道探索他所已經知道的;都知道非難他所認爲不好的,卻不知道否定他所已經贊同的,因此天下大亂。所以對上而言遮掩了日月的光輝,對下而言銷解了山川的精華,居中而言損毀了四時的交替,就連附生地上蠕動的小蟲,飛在空中的蛾蝶,沒有不喪失原有真性的。追求智巧擾亂天下,竟然達到如此地步!自夏、商、週三代以來的情況就是這樣啊,拋棄那衆多淳樸的百姓,而喜好那鑽營狡詐的諂佞小人;廢置那恬淡無爲的自然風尚,喜好那喋喋不休的說教。喋喋不休的說教已經搞亂了天下啊!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