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成語典故 > 如何理解成語“一問三不知?成語背後有何典故?

如何理解成語“一問三不知?成語背後有何典故?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5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解釋成語“一問三不知”?有什麼典故?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成語】: 一問三不知

【拼音】: yī wèn sān bù zhī

【解釋】: 原意是對某一事情的開始、發展、結果都不知道,現在用來表示對實際情況一點也不知道。

如何理解成語“一問三不知?成語背後有何典故?

【成語故事】:

公元前468年,晉國的荀瑤率兵攻打鄭國。鄭國在春秋初年是個強國,後來日漸衰弱,成爲一個弱小的諸侯國。鄭國君王抵擋不住晉軍的進攻,於是派大夫公子般到齊國去求救。

公子般到了齊國後,向齊國的君主陳述了晉國如果吞併鄭國就會威脅到齊國的情況,祈求齊國派兵救援鄭國。齊國的君主平公覺得公子般說得有理,況且他也不能容忍晉國吞併鄭國而更加強大,構成對齊國的威脅,於是就派大夫陳成子率軍前去救援。當陳成子率領軍隊到達淄水河岸的時候,天下大雨,士卒們不願意冒雨過河。這時,鄭國的嚮導子思很清楚,如果齊軍不抓緊行進的話,鄭國的都城可能就會有危險了。於是,他力勸陳成子趕快渡河。陳成子也知道情況緊急,於是下令過河。

陳成子披着雨篷,拄着兵戈,焦急地站在山坡上指揮齊軍過河。戰馬見了的滔滔的河水嚇得嘶叫,他使用鞭子狠抽,硬逼它們過河,經過一番努力,齊軍安全地渡過了淄水,準備與晉軍交戰。

如何理解成語“一問三不知?成語背後有何典故? 第2張

晉軍統帥荀瑤見齊國軍隊來救鄭國,感到很意外,因爲他沒有想到齊國會出兵和晉國交戰。他看到齊軍軍容嚴整,心裏有點害怕,便對左右的部將說:“他們的軍隊排列得非常整齊,我們恐怕打不過他們。我們還是撤兵吧。”荀瑤一邊下令撤軍,一邊派一位使者去齊軍營地拜見陳成子,想讓這位使者去離間陳成子和鄭國的關係。沒想到,陳成子根本就不信這個使者說得話,把他趕了回去。

齊國的使者走後,有個名叫荀寅的人報告陳成子說:“有一個從晉軍來的人告訴我說,晉軍打算出動一千輛戰車來襲擊我軍的營門,要把齊軍全部消滅。”陳成子聽了,罵他說:“出發前國君命令我說:‘不要追趕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馬。’晉軍即使出動超過一千輛的戰車,我也不能避而不戰。你方纔竟然講出壯敵人威風滅自己志氣的話回國以後,我要把你的話報告國君。”

荀寅自知失言,於是感慨說:“唉,君子謀事,對於事情的發生、經過、結果都要考慮成熟才能上報。而我現在對這三方面全不清楚就發表意見,怎能不碰壁呢?難怪我總是得不到信任,隻身逃亡在外,全怪我不懂策略呀……”

幾天後晉軍撤兵,陳成子也率軍回國。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