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成語典故 > 如何理解成語“遊刃有餘”?成語背後有何典故?

如何理解成語“遊刃有餘”?成語背後有何典故?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解釋成語“遊刃有餘”?有什麼典故?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成語】: 遊刃有餘

【拼音】: yóu rèn yǒu yú

【解釋】: 刀刃運轉於骨節空隙中,在有迴旋的餘地。比喻工作熟練,有實際經驗,解決問題毫不費事。

如何理解成語“遊刃有餘”?成語背後有何典故?

【成語故事】:

梁惠王有一個廚子叫庖丁。有一回,他去看這個庖丁宰牛,只見他絲毫不費勁地就把牛的骨頭和肉分割下來,只用手一觸,用肩一倚,用腳一踩,用膝一靠,就聽到皮和骨頭脫離的聲音,他用起刀來,都是恰到好處,手起刀落,非常利索。

梁惠王感到非常吃驚,便佩服地問庖丁:“你的手藝爲什麼這麼高啊?”庖丁放下屠刀,對文惠君說道:“我所以技術好的原因,是知道了用刀的道理,運用到技術方面去。我剛學宰牛的時候,眼中看到的是整頭的牛;三年之後,就不曾再看到整頭的牛了;現在,只要憑我精神的感覺,依着這精神的運用,就能知道牛身體骨骼的組織,自自然日地支解開來,不必用眼睛去看牛,這是因爲熟能生巧,運用起來,都能砍到緊要的地方,因爲我非常熟悉牛的骨頭和肉的結構,因此才能這樣輕而易舉。”

如何理解成語“遊刃有餘”?成語背後有何典故? 第2張

梁惠王又問:“那麼,你使的這把刀一定非常鋒利吧?”庖丁輕輕揮了揮刀,笑着回答:“一般宰牛人用的刀,一個月就要換一把,因爲他們的刀刃經常碰到牛骨。可是我這把刀,已經用了十九個年頭,宰殺了幾千頭牛,但它仍像新刀一樣鋒利。其實,刀刃非常薄,而肉和骨頭中間有一條縫,要比刀刃寬得多,把這樣薄薄的刀刃插進去還綽綽有餘呢!”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