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成語典故 > 如何理解成語“一鼓作氣”?成語背後有何典故?

如何理解成語“一鼓作氣”?成語背後有何典故?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解釋成語“一鼓作氣”?有什麼典故?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成語】: 一鼓作氣

【拼音】: yī gǔ zuò qì

【解釋】: 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氣:勇氣。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奮。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幹勁,一口氣把工作做完。

如何理解成語“一鼓作氣”?成語背後有何典故?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有一次齊國和魯國交戰。當齊軍打過第一通鼓的時候,魯莊公也要下令擂鼓,準備衝擊,但大將軍曹判阻止住了。一直等到齊軍擂過第三通鼓時,曹判對魯莊公說:打仗靠的是勇氣,第一次擊鼓時,士兵的勇氣大大振作,第二次就要差一些,到第三次擊鼓時,士兵幾乎沒有勇氣了。當敵人已沒有勇氣時,而我軍勇氣正高漲,這纔是取勝的最好時機。在曹判的幫助下,魯莊公打勝了這一仗。

鼓:指敲響戰鼓。這個成語原指作戰時第一次擊鼓,士氣極爲高昂。現在指做事時趁勁頭足一口氣幹完。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