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傳統文化 > 羌族舞蹈 羌族的巫舞是什麼時候跳的

羌族舞蹈 羌族的巫舞是什麼時候跳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解放前,除一部分鄰近藏族地區的羌族信仰喇嘛教外,其餘普遍相信萬物有靈,在屋頂上供奉白石以爲天神。相傳羌人的祖先因一次戰爭失利,由北遷入岷山一帶,與當地土著氏族戈基人發生大戰,戈基人是狩獵氏族,身強善戰,屢敗羌人。當羌人準備轉移時,有神向首領託夢,讓他們以堅硬的白石和木棍爲武器,頸上懸羊毛作標誌,於是羌人照此辦理,經過血戰,大敗戈基人,從此定居下來。爲了感謝神恩,白石就成了羌人的最高神靈。羌族稱巫爲“許”,稱白石爲“俄許”,巫師是勾通羌人與神靈的媒介。

巫,在羌族中世代相傳,大多數還要參加勞動。節日中村民請巫師朗誦史詩、爲村民祈福驅鬼(如“還犛牛願”)、以及天旱求雨等都屬巫的職能範圍。羌巫作法事都是通過舞蹈來體現的。“犛牛願”多在農曆七月舉行三至五天,相傳在明、清兩代,理縣的薛城一帶頗爲盛行。解放初期仍有這種古老的習俗。屆時領頭的大巫師身穿法衣,頭戴法帽,左手執羊皮鼓,有節奏地敲打着,時而聳身跳躍,時而蹲身竄撲;高舉戈矛、刀、明火槍和棍棒的人羣,在巫師的帶領下,踩着皮鼓的節奏,圍着寨子繞一圈之後,彙集在羌寨廣場,殺牛祭祀神,人羣隨之擊鼓起舞。解放以來,羌族人民逐步擺脫了宗教迷信思想的束縛,舉行“犛牛願”的活動已經消失。

羌族舞蹈 羌族的巫舞是什麼時候跳的

羌族特別重視喪禮。莊子曾說:“羌人死,燔而揚其灰”。《呂氏春秋·義賞》曾記載:“氐羌之民,其虜也,不憂其縲,而憂其死而不焚也。”可見羌族葬禮以火祭爲主的習俗由來已久,火在古代是生命的象徵,舉行火葬有表示靈魂不滅和生命永存的意思。羌族風俗,人死後要舉行爲期三天的葬禮,富貴人家更爲隆重,屆時都要請巫師主持進行。

葬禮第一天要跳“葉隆”,第二天要跳皮鼓舞(羌語稱“莫爾達沙”、“惹日崩”),第三天舉行隆重的大葬舞,以軍禮的形式來紀念死者。這是源於古代羌人的出征儀禮,其意是悼念有功將士以鼓舞衆人士氣,由隨軍巫師主持,他手執弩,肩上掛兩個銅鈴,皮盔上插麥杆和野雞翎,領隊而跳。現此舞已失傳。大葬舞分三段進行:一段葬禮開始時的喪歌;二段盔甲舞;三段安葬完畢的喪歌。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