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傳統文化 > 探索杯子的演變過程,最原始的杯子是怎樣的?

探索杯子的演變過程,最原始的杯子是怎樣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杯子,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如今隨處可見的杯子,叫法也有很多,最常見的是按照用途來分類,我們通常分爲水杯、酒杯、茶杯、咖啡杯等,如今的杯子大都結構精巧,以玻璃、陶瓷、不鏽鋼、塑料等材料爲主,雖然使用起來尤爲方便,但到底是大同小異,相比古時的觥籌爵觴斛樽盞,卻顯得乏味多了。

而縱覽中華數千年的歷史進程,不難發現,隨着人類文明的發展,杯子似乎也成了一種文化的載體,不斷的豐富和演化,最終變成了我們熟悉的模樣。

每一個時期的杯子,也成了當時文化的縮影。

探索杯子的演變過程,最原始的杯子是怎樣的?

最原始的“杯子”來源於大自然

上古時期,人類文明尚未完全開化,最原始的“杯子”或者說是容器,是自然界中的自然物,像貝殼、葫蘆、動物的犄角等,在石器時代甚至之前就已有之。

典籍上曾記載,形容古代盛宴“觥籌交錯”的觥,最先即是用獸角制的原始盛酒器。爾後利用堅硬的瓜果外殼制飲具,最爲典型的莫過於用葫蘆的外殼製成的酒瓢,這是廣泛應用於民間的原始飲具。

從文字學角度也可以看出,古人造字遵從象形象意的原則,至今,我們依然可以從現代文字上看到一些蛛絲馬跡,比如觚、觥、觶、觴等均有個“角”字,瓠、瓢、觚等均有個“瓜”字,亦可看出最早的容器其實是來自於動植物。

探索杯子的演變過程,最原始的杯子是怎樣的? 第2張

石器時代的陶杯,最早的杯子

據郭伯南等所著《華夏風物探源》中記載,酒大約產生於距今六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時期,在舊石器時代人類就可能已經發現野果自行發酵了。到了新石器時代,農業開始後不久就可能有穀物造的酒了。

而與酒一同誕生的還有各種酒器,自然也有杯子。

這段時間所出現的杯子,大都是以石杯爲主,而考古學家發現,在山東莒縣陵陽河的一處距今4800年的墓葬中,發現了一組成套的釀酒用具:有穀物發酵用的大口陶尊,過濾用的漏缸,接酒用的陶陶盆,儲酒用的陶甕,溫酒用的陶,以及飲酒用的觚形陶杯和高柄陶杯。

而當時的陶杯,從形狀上也極爲接近後世的杯子,因此,這個時期被我們認定爲人類最早製作和使用杯子的時期。

探索杯子的演變過程,最原始的杯子是怎樣的? 第3張

夏商周時期,青銅質杯子登場

商代是一個十分崇尚酒的社會,造酒業發達,嗜酒之風盛行,飲酒成爲宴飲、祭祀中不可缺少的禮儀。當時的人們冶鑄青銅,製造了大量造型各異、種類繁多的飲酒器具,如鼎、彝、斛、罍、觶、觥籌等。奴隸主貴族爲了“明尊卑、別上下”,將青銅酒器納入禮器的範疇,形成了完整的青銅酒器系統。“禮以酒成”,常作爲禮器的青銅杯子成爲文化亮點。

最具代表性的應是爵杯,青銅爵流行於商和西周,西周以後便罕見爵杯的蹤跡了,到了秦漢時期,人 們幾乎不知爵爲何物了。宋代以來,以古物爲研究對象的金石學興盛起來,人們才重新開始認識商周爵杯的原始面貌,隨之而來的仿古之風大作,目前所見的仿古爵 杯,有銀爵、銅爵、玉爵和瓷爵等。這些仿古爵杯也常常出現在當時的繪畫作品中,明代畫家陳洪綬的《蕉林酌酒圖》中就有用仿古爵杯飲酒的形象。

探索杯子的演變過程,最原始的杯子是怎樣的? 第4張

爵是商周時期除鼎之外重要的青銅禮器,具有社會制度、組織和規範等具體意義。在商、周時期,它是 典型、 常見和 基本的酒禮器,是當時等級、身份的標誌,是青銅禮器組合的核心器(西周以後禮器組合的核心爲青銅鼎),也就是說擁有爵的數量越多,身份、地位就越高。殷墟的婦好墓出土了各種形式的爵四十件,其中一件爵杯的銘文上記載爵的用途爲“用獻用酌”,說明爵是飲酒之器。近來還有人認爲爵是祭祀時“澆酒敬神”之用,並將其與商人的圖騰崇拜相聯繫。考古中 常見的爵是圓腹,也有個別方腹,一側的口部前端有流(即倒酒的流槽),後部有尖狀尾,流與口之間有立柱,腹部一旁有把手,下有三個錐狀長足。

探索杯子的演變過程,最原始的杯子是怎樣的? 第5張

戰國至秦漢,羽觴、漆杯、青瓷杯出現

戰國時期,大都還沿用早期的青銅器杯子,而又有了進一步的演變,以橢圓形、淺腹、長沿旁有扁耳的杯爲主,最具代表性的應是“羽觴”。

羽觴杯兩側,有兩個半月形杯耳,看上去就像鳥的雙翼,故名羽觴,簡稱觴,俗名耳杯。

出土文物中的羽觴,年代最早的是戰國時期。文學作品中的羽觴,也出現在這個時期,屈原在《楚辭·招魂》中寫道:“瑤漿蜜勺,實羽觴些。”將美酒和蜂蜜混合在一起,盛滿羽觴入口享用,看來楚人喝酒喜歡甜甜的口感。

羽觴在漢代還很流行,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和湖北省江陵鳳凰山167號漢墓等地,都出土了羽觴。漢代的羽觴,多爲漆器,也有玉器和陶器。

漢人寫羽觴,有張衡的《西京賦》“促中堂之狹坐,羽觴行而無算。”有才女班婕妤的《自傷賦》“俯視兮丹墀,思君兮履綦;仰視兮雲屋,雙涕兮橫流;顧左右兮和顏,酌羽觴兮銷憂。”

張衡寫衆人舉羽觴行樂,班婕妤則是借羽觴銷愁。

因爲羽觴形似小船,這種造型不僅外觀好看,還有一種特殊的用途,即上巳日舉行祓禊儀式之後的“曲水流觴”。

在古代,每逢三月的第一個巳日,人們都去水邊洗濯,潔身除垢,祓除不祥。

後來,此風俗又進一步演變成臨水宴飲。宴飲時,大家坐在彎曲的溪水兩旁,在上游放置酒杯,任其順流而下,酒杯到了誰的面前,誰就端起來一飲而盡,故稱爲“曲水流觴”。

探索杯子的演變過程,最原始的杯子是怎樣的? 第6張

雖然古代的酒杯有很多種,但最適合在水面上漂流的杯子,無疑是外形像一隻小船的羽觴了。而在各種材質製作的羽觴中,輕盈的漆杯應是不二之選。

當文人墨客在上巳節臨水宴飲之際,“曲水流觴”就變成了詩酒唱酬的風雅之事。而正是這種由傳統習俗演變而成的文人雅集,誕生了中國第一行書《蘭亭序》。

王羲之的這篇登峯造極之作,使“曲水流觴”的“觴”變成一個獨特的文化符號,影響所及,令後世詩人在飲酒作詩時都喜歡用“觴”字,使觴成爲歷史上最有文化品位的杯子。

而在這一時期,青瓷杯也已經被廣泛應用,實際上,早在商周時期就出現了原始青瓷,如今在安徽屯溪,江蘇南京、丹徒等地商周遺址和墓葬中,先後出土了許多原始青瓷及殘片,可以證明這一說法。

而在秦漢時期,因爲青瓷比之於青銅器更具有清潔衛生實用,工藝製作簡單,原料方便易得等優點,所以一經出現便博得了貴族階級的喜愛。

隨着當時人們的審美進一步提高,對青銅器和青瓷器都達到了一個新的審美高度,早在先秦時期,便有了青釉瓷杯的出現。

探索杯子的演變過程,最原始的杯子是怎樣的? 第7張

隋唐,白瓷杯的興盛

自漢代開始,茶酒之風漸漸興起,人們從席地而坐也漸漸轉爲倚桌而坐,隋唐時期的杯子較之前更小也更爲精巧。

而隨着飲茶在唐代盛起,白瓷茶杯開始出現,而瓷杯也從之前的橢圓狀轉變爲圓形,這是因爲瓷器是在輪車上拉制成形,做成圓形方便許多。

唐時飲茶的杯子稱爲茶盞,又稱“甌”,陸羽《茶經》中說:“甌越州上,口脣不卷,底卷而淺,受半升而已”,由此可見越窯盞的大致形態。越窯盞多配有盞託,其託常常設計成荷葉卷邊狀,上託蓮瓣狀茶盞,頗爲精巧動人。越窯盞胎質細膩,釉層均勻,釉色青綠,被陸羽稱爲上品是理所當然的。邢窯盞以"白如雪"而聞名,且"天下無貴賤而通用之",由此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唐時南北茶盞均以敞口,斜直腹壁、玉壁底足爲常見器型。

下面放上托盤,是爲了防燙手,這或許是如今蓋碗的原型。

而另一種盞,將底座增高,其實也是爲了防燙。

探索杯子的演變過程,最原始的杯子是怎樣的? 第8張

總的來說,至唐時,瓷器的應用已經十分廣泛,三彩釉更是讓瓷器工藝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宋元,瓷茶杯興起,瓷器工藝到達巔峯

宋代鬥茶之風大盛,飲茶習慣也不同於唐,唐人吃茶用煎茶法,把茶餅碾成粉末,放蔥姜鹽在沸水中煮,好像現在人喝湯。宋朝流行點茶,把茶末碾碎,調成膏狀,放入茶盞,沸水衝注,再以茶筅攪出白沫,因便於觀察茶沫白色的緣故,所以宋人特別崇尚建窯和永和窯的黑釉盞。

原本青瓷白瓷爭鋒的格局,到宋時卻被黑瓷佔了先機,宋徽宗趙佶在《大觀茶論》中直言: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爲上。

而當時的瓷器工藝又到了新的高度,汝窯更是冠絕一時。

而到了元代黑釉茶盞相對減少,多見青白釉製品,成熟的青花瓷工藝也出於元朝。

探索杯子的演變過程,最原始的杯子是怎樣的? 第9張

明清,杯子小而精美,種類也繁多

到了明代,最爲直觀的便是杯子變得更小了,明代之前,酒杯茶杯和飯碗大小相似,明朝時杯開始比碗小。

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因爲在明之前,酒的度數並不高,民間大都以碗飲酒,十碗八碗不見醉意,而明代普及了蒸餾酒,酒精度上去了,再用過去口徑十幾釐米的杯,一個人可能都喝不掉,所以開始把酒杯做小,這種小號的酒杯又影響到了茶杯。

明清較有特色的杯子,包括青花、祭紅、琺琅彩的。歷史上,還有玉製酒器、象牙酒器等。“葡萄美酒夜光杯”中的夜光杯,應該就是一種玉製酒杯。明代著名玉杯“一捧雪”,杯身琢爲梅花形,“杯中斟酒,夏日無冰自涼,冬日無火自溫”。銀製酒杯在古代被認爲可鑑別酒是否有毒。明代文人袁宏道認爲,酒杯:古玉及古窯器爲上等,犀角瑪瑙次之,近代上好瓷又次。

到了清中後期,隨着西方文化的影響,極具西方特色的馬克杯傳入中國,此種杯子呈圓筒狀,深,且帶有握把,自此之後,這種形狀的杯子越來越多,成了如今我們最熟悉的杯子模樣。

而在那之前,不管是喝酒的酒杯,還是喝茶的盞,古人的杯子,大都是沒有“把”的。

箇中原因其實很容易理解,中國的茶酒文化綿延數千年,而杯子作爲載體,自然承載着數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禮儀。

杯子不帶“把”其實來自於古人的“禮”與“雅“。

雙手執杯,一手握持,一手託底,與人敬酒,一來表示莊重和尊敬,此爲”禮“,二來也顯得姿態端重,氣韻十足,此爲”雅“。

探索杯子的演變過程,最原始的杯子是怎樣的? 第10張

杯子,除了是中華文化的載體,而更是文化的傳承者。

古時文人多愛飲酒,他們借酒抒懷,舉杯高歌,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何等豪氣,杜甫“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何等暢快,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何等慨然.....

杯子也隨着茶與酒成了歷史舞臺上不可或缺的一個道具,所謂酒裏乾坤大,杯中日月明,正像是明代戲曲中所唱:

何暇談名說利,漫自倚翠偎紅。請看換羽移宮,興廢酒杯中。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