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戰史祕聞 > 九一八事變後 日軍戰死家屬爲何在兵營前搶奪遺骨

九一八事變後 日軍戰死家屬爲何在兵營前搶奪遺骨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汨羅淵中波濤動,巫山峯旁亂雲飛。混濁之世我獨立,義憤燃燒血潮涌……權貴只曉傲門第,憂國此中真乏人。豪閥但知誇積富,社稷彼心何嘗思……”

1936年2月26日,1400名日軍官兵唱着這首自比屈原的《昭和維新之歌》,由一羣尉級軍官帶領,在東京市內橫衝直撞,以“昭和維新”和“尊皇討奸”爲目標,分頭襲擊了首相岡田啓介、侍從長鈴木貫太郎、內大臣齋藤實、大藏大臣高橋是清等政要,史稱二•二六事件。

最暴力的場面出現在海軍大家齋藤實的家裏,齋藤的妻子春子擋在了他身前,士兵亂槍擊發,在齋藤的身上留下了40多顆子彈,擋在前面的春子卻奇蹟般地倖免,一直活到了1971年。死得最慘的是陸軍教育總監渡邊錠太郎大將,老頭毫不含糊地與自己的下級拔槍對射,腳上的肉都被機關槍掃到了牆上,可見政變士兵真把“清君側”當階級矛盾處理了。

事後,兵變在昭和天皇的強硬要求下被鎮壓,主謀軍官一律死刑,然而,日本走向“軍部”主導的軍國主義的進程卻大大加快了,看起來好像歷史開了個玩笑。

爲什麼呢?

當我們從100年後回望那個時代,就會發現,明治天皇留給兒孫的日本國,根本不是什麼平安喜樂的“王道樂土”。

二•二六兵變中由步兵大尉野中四郎領銜的《蹶起趣意書》直言:

“頃來,私心私慾不顧民生與繁榮之徒簇出,致使帝國主權大遭蹂躪,國民生靈塗炭,痛苦呻吟,目前日本國家遭遇如許困難問題,實皆由此而來。一班元老、重臣、軍閥、財閥、官僚、政黨均爲破壞國體之元兇。”

在中國人看來,這樣的言論簡直不可理喻,剛剛發動過“九•一八”的日本鬼子還民生塗炭、痛苦呻吟?

九一八事變後 日軍戰死家屬爲何在兵營前搶奪遺骨

明治時代日本橫濱的妓女,在明治時代到大正時代中期,即1870年—1920年之間,日本有不少年輕婦女背井離鄉,漂泊到海外賣身謀生,她們的足跡北至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中國大陸,南到東南亞各國,甚至有人到達印度、非洲。電影《望鄉》就是描寫的這一段歷史。

民國時人陳伯熙曾經寫道:

“當光緒初年,外白渡橋有所謂三盛摟者,東洋茶室也。執役其中者均爲彼邦二八妖姬,六寸圓趺不加束縛,高髻盤雲,粉裝替雪,亦覺別饒丰韻。入其中者納資一二角,則春浮螺碧,板拍牙紅,索笑調情,了無慍意,若輸英蚨二翼,不難真個銷魂。故少年尋芳者趨之若鶩,繼遍設英、法各租界,迨後彼邦國力日臻強盛,不欲留此污點於海外,由領事強迫回籍,前度劉郎不免有人面桃花之感矣。”

說的就是當時的東洋妓女在上海的情況,正是類似的“產業”,與無數“包身工”支撐的繅絲廠、紡織廠,撐起了日本的戰車,而虛火支撐下的現代化下面是痛苦呻吟的人民。

事實如何,可以參看當時的鬼子兵末鬆太平大尉(1963年回憶《我的昭和史》)的記錄:

九一八事變後 日軍戰死家屬爲何在兵營前搶奪遺骨 第2張

福澤諭吉像,也被印在10000日元的紙幣上

“農村的貧困狀態還在繼續。‘滿洲事變’(編者注:九一八事變)發生時,青森第五聯隊送回戰死者的遺骨時,戰死者的親屬爲了想得到撫卹金,在兵營門前演出了遺骨爭奪戰!其中也有的父母給出徵的兒子寫信說:‘戰死之後用國家發給的錢來盡孝吧。’”

反觀上層階級,日本思想家福澤諭吉的女婿福澤桃介通過股票發家成爲在野黨議員,在一戰期間的議會發言中“說冒了”,抨擊日本郵船公司和執政黨政友會的金權關係:

“窮人對富人的憎恨和不平是難免的,然而政府卻加以特別保護,如果聽任富者更富、貧者更貧的話,那麼,恐怖或者應當忌諱不講的社會主義就會來了吧?”

執政黨議員跳出來指責他誹謗應該蹲監獄,福澤不甘示弱,拿出一張文書,大喊什麼時間、什麼人拿了多少錢,證據就在我手裏,要看一看嗎?結果,執政黨議員集體沉默,再不敢糾纏。

事實上呢,那只是一份日本瓦斯會社的考勤表……(來自劉三解的頭條號)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