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古代戰役 > 官渡之戰中,曹操與袁紹分別是如何部署的?

官渡之戰中,曹操與袁紹分別是如何部署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軍隊與袁紹軍隊在官渡展開了一場戰略決戰,史稱“官渡之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戰爭部署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紹挑選精兵十萬,戰馬萬匹,企圖南下進攻許都,官渡之戰拉開了序幕。袁曹兩家的決戰,一觸即發。

官渡之戰中,曹操與袁紹分別是如何部署的?

袁紹麾下的監軍沮授、別駕田豐勸諫道:“近來討伐公孫瓚,出兵長達一年,百姓疲憊窮困,倉庫沒有積餘,賦稅勞役正多,這是國家使人深爲擔憂的事情。最好先派使者向天子進獻俘虜和戰利品,致力於農耕,使人馬得到休息。若是不能通達天子,就上奏說曹操阻隔我通達天子的路徑,而後進兵駐守黎陽,逐步經營黃河南面,多造船隻,整修器械,分派精良騎兵,抄掠對方的邊境地區,使其不得安寧,而我得到安逸。這樣就可安坐而定天下。”治中別駕審配、謀臣郭圖說:“兵書上的方法,比敵人多十倍就將其包圍,比敵人多五倍就進攻敵人,力量相當就可以交戰。眼下憑藉明公的神明威武,會合河朔地區強大的軍隊,用來討伐曹操,其勢易如反掌。現在不及時攻取,將來就難對付了。”沮授說:“救亂誅暴,謂之義兵;恃衆憑強,謂之驕兵。義兵無敵,驕兵先滅。曹公迎天子安宮許都,如今舉兵南向,是在違反義理。況且,廟勝之策,不在強弱。曹公法令暢通,士卒精練,非公孫瓚等人可比也。如今,放棄萬安之術,而興無名之兵,我實在是爲袁公感到憂懼。”郭圖說:“武王伐紂,不曰不義,何況,出兵是討伐曹公而非討伐天子,並不是師出無名!而且,袁公的文臣武將都竭力盡忠,民衆都想爲袁公效力,如果不及時早定大業,實在是思慮的過失啊。夫天與弗取,反受其咎。這正是越王勾踐之所以稱霸、吳王夫差之所以滅亡的道理啊。監軍沮授之計,確實很持重、牢靠,但這不是見機行事的靈活應變啊。”沮授諫阻出兵,違背袁紹的意旨,郭圖等乘機進饞,說沮授的軍權太大、威望太高,難於控制,引起袁紹懷疑。於是,袁紹分監軍爲三都督,讓沮授與郭圖、淳于瓊各典一軍。

袁紹舉兵南下的消息傳到許都,許都的議臣多認爲袁軍強大不可敵。但曹操卻根據他對袁紹的瞭解,認爲袁紹志大才疏,膽略不足,刻薄寡恩,剛愎自用,兵多而指揮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於是決定以所能集中的數萬兵力抗擊袁紹的進攻。爲爭取戰略上的主動,他作出如下部署: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玡(今山東臨沂北)入青州,佔領齊(今山東臨淄)、北海(今山東昌樂)、東安(今山東沂水縣)等地,牽制袁紹,鞏固右翼,防止袁軍從東面襲擊許都;曹操率兵進據冀州黎陽(今河南浚縣東,黃河北岸),令于禁率步騎二千屯守黃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協助扼守白馬(今河南滑縣東,黃河南岸)的東郡太守劉延,阻滯袁軍渡河和長驅南下,同時以主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一帶築壘固守,以阻擋袁紹從正面進攻;派人鎮撫關中,拉攏涼州,以穩定翼側。

官渡之戰中,曹操與袁紹分別是如何部署的? 第2張

從以上部署看,曹操所採取的戰略方針,不是分兵把守黃河南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點設防,以逸待勞,後發制人。從當時情勢而言,這種部署是得當的。首先,袁紹兵多而曹操兵少,千里黃河多處可渡,如分兵把守則防不勝防,不僅難以阻止袁軍南下,且使自己本已處於劣勢的兵力更加分散。其次,官渡地處鴻溝上游,瀕臨汴水。鴻溝運河西連虎牢、鞏、洛要隘,東下淮泗,爲許都北、東之屏障,是袁紹奪取許都的要津和必爭之地。加上官渡靠近許都,後勤補給也較袁軍方便。

袁紹派遣使者招攬衆人,遣使招誘兗州、豫州諸郡。

劉表則響應了袁紹攻曹的號召,派人策動諸州郡陰謀反曹,而陽安都尉李通則拒絕了袁紹、劉表的反曹號召。除了陽安郡之外,豫州的其餘諸郡大多響應袁紹的號召。

關中諸將表示中立,既不助袁,也不助曹。

十一月,張繡準備同意,賈詡卻當着張繡的面回絕了袁紹的來使,準確地指出袁紹不能容人,而投降曹操有三點優勢: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名正言順;曹操兵力較弱,更願意拉攏盟友;曹操志向遠大,一定能夠不計前嫌。張繡聽從賈詡的建議,率衆歸順曹操,被拜爲揚武將軍。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