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綠營兵最早是輔助八旗兵作戰 他們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綠營兵最早是輔助八旗兵作戰 他們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清朝綠營兵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導語:

清朝的綠營兵是順治年間收撿投降的明軍而建立的武裝力量體系,它建立的初衷是在戰爭中彌補八旗軍隊數量不足的缺陷,輔助八旗兵戰鬥。

綠營兵由於是由漢人組成,因此在滿洲入關的戰鬥中,並不能被充分信任,主要是用來駐守已經被控制的土地,防止忠於明朝的民衆造反,個別情況下才會允許輔助八旗軍野戰。

綠營兵最早是輔助八旗兵作戰 他們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到了康熙平定三藩,旗丁戰鬥力迅速下降,已經不堪再用,綠營開始成爲清朝主要的軍事力量。綠營兵的戰鬥力在平定吳三桂,對葛爾丹,羅布藏丹津,大小和卓的戰鬥中亦經受住了考驗,全盛時期的六十萬綠營漢軍成爲滿清國防,內衛的主要組成部分。

標協營汛分駐在滿清領土的要衝,在接受八旗軍隊監控之時,自身完成對民衆的監控,綠營體系是高度符合滿清民族和政治特點的軍事體系,後期隨着這個體系的衰落,滿清的掌控力開始逐年的降低了。

一.綠營制度的興起

1.綠營制度的建立

早在滿清入關之前,大量的關外明軍就有成建制的投降的先例,等到滿清入關,順治掌握朝政後,北方各地衛所投降的明軍數量已經非常驚人了。

清朝統治者將投降的明軍編爲了綠營,以綠色旗幟爲標記,作爲八旗兵的有力補充。中原的土地過於的廣闊,八旗兵雖然悍勇,對於征服如此廣大的土地數量上卻大大的不夠,綠營的作用非常的重要。

綠營兵最早是輔助八旗兵作戰 他們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第2張

爲了徹底消滅南明和大順,大西政權的抵抗,綠營漢軍輔助八旗轉戰南北中國,他們熟練的鞏固新近被征服的土地,保護八旗主力的側翼和補給線,成爲了滿清入主中原重要的臂助。

2.綠營的編制與駐地

綠營以標協營汛爲基本編制,標爲總督,巡撫率領的綠營兵丁,協爲副將率領的綠營軍士,營則有,參將,遊擊,都司率領,汛由千總把總帶領,標爲一個區域內綠營的老營,協則在重要的城市,營負責軍事上險要的關隘和重要道路的守護,汛則監控市集。

這種自上而下,主官到駐地都嚴格限制的綠營制度,幫助清政府牢牢的在軍事上把控住了基層,他由點到面控制具體的區域,防衛可能的叛亂。

值得注意的是,八旗兵的駐地和體系和綠營是完全不同的,八旗在入關後就被駐紮在了最最重要的城市,比如西安和南京,清滅亡的時候都有大量旗民的聚居點被攻佔,他們大都是八旗兵的家眷,滿漢分居的政策造成了都是世兵制度的八旗和綠營營地的巨大宛如城市。

八旗在康熙朝後,主要的功用就是用來監督綠營軍體系了,他是旗人統治基礎的根本,一直在滿清的軍制中具有超然的地位。

二.綠營制度的發展

1.八旗的戰鬥力迅速下降

康熙鎮壓吳三桂的叛亂中,發現短短數十年的時間,那支弓馬無敵的八旗勁旅已經退化到不能作戰了,八旗兵在湖南和陝西的戰鬥中,屢次被吳三桂擊敗,讓康熙大爲震怒。

綠營兵最早是輔助八旗兵作戰 他們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第3張

雖然圖海和周培公對旗人進行了整編和訓練,然而戰事不可能等待八旗精兵練成的,趙良棟等漢族將領率領的綠營兵在戰鬥中大顯身手,將吳三桂的勢力牢牢限制在長江以南一線,綠營兵的重要性第一次在朝廷面前凸顯。

康熙開始擴充綠營部隊的編制,將人數擴大的將近六十萬人,而對臺灣的收復,水師和綠營的配合也是勝利的重要保證。補充提出的是,八旗的戰鬥力下降和八旗兵優厚的待遇,整個滿清旗人降生就能夠拿到一筆固定收入是密不可分的。

既然努力不努力都能衣食無憂,八旗戰鬥力下降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和平的時候旗人爲了旗丁的待遇爭相入伍,戰爭中又尋找各種各樣的理由拒絕上戰場,由於旗人是滿清的國本,皇帝打也打不得,罵也罵得不能太重,清朝的戰爭主力組成從八旗向綠營傾斜了。

2.綠營的世襲制和土著

綠營的種類,按照軍籍分爲騎兵,步兵,守兵和餘丁,守軍由余丁挑選,步兵由守兵挑選,騎兵又由步兵中的精銳組成,他們餉銀自然也是不同的,騎兵最高,依次下降。餘丁理論上都是軍戶,綠營和八旗一樣,軍人的子女當兵成爲了兵源主要的來源。

綠營兵最早是輔助八旗兵作戰 他們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第4張

然而實際操作過程中,滿清的各個時期,中國的各個地域,綠營兵有很多不是從軍戶,而是從社會上招募的,考慮到嘉慶朝以後清急劇下降的掌控力,綠營雖然餉銀漸漸不夠謀生,好歹有份錢可拿,並且後期綠營在漕運,剿匪等等活動中賺取外快的現象非常普遍,那麼綠營兵的招募中官員的自主性,收受賄賂的可能也大大的增強增加了,總之,綠營兵的來源越來越駁雜。

同時,綠營的士兵大部分都是駐地本地的居民,拖家帶口到軍營,同鄉的土著化逐漸在綠營實行起來,理論上管帶以上的官職因爲官兵分離的原則,不能由駐地本地人擔任,實際操作則有大量的例外,綠營兵痞化,鄉土化慢慢開始形成,戰鬥力比起全盛時期逐年下降。

3.綠營軍隊的職能

綠營在康熙朝後,就成爲了國防中堅,在雍正乾隆大規模的連續的對西北用兵過程中,綠營兵和滿蒙騎兵,構成了步兵和騎兵的核心。

從數量上來看,綠營的地位更加的重要。作爲內地的綠營,武警內衛的作用非常明顯,沿江沿海的綠營,自動充當海警的角色,山東湖南等匪患嚴重的區域,綠營則是藉着徵繳的機會,大規模的搜刮民財,而在京杭運河沿線的綠營,則和漕運衙門或者合作。

或者杯葛,來操持漕糧的運輸,綠營如此的全面,成爲滿清最好用的刀把子,無論對內對外都是如此。

三.綠營的衰落與鄉勇的興起

1.低工資水平使綠營失去了操練心氣

綠營的工資在雍正的時候基本就不堪家用了,俸祿由銀兩和米組成,由於土著化的綠營都是一人當兵養一家子,同時軍隊吃空額的風氣越來越興盛,軍事長官嚴格控制的兵員數量和他們的經濟水平關係很大,補缺變成了非常困難的事情。

綠營兵最早是輔助八旗兵作戰 他們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第5張

同時即使進了綠營編制,收入沒有灰色油水的話也少的可憐,所以大量綠營士兵開始做買賣甚至走私,老實點的賣小吃,擺攤子。膽子大的甚至販鹽,介入地方灰色產業也成爲了綠營兵喜歡的營生。

沒有人還有心思去操練,整個綠營漸漸變成了筆生意,從上到下都想着辦法撈錢,地方匪患除了正常的戰時軍餉外,地主和富商還要掏出額外的銀子,看過雍正大帝書的人想必記得,像江夏鎮劉八女那樣的頂級富豪,甚至能買通整棚的綠營兵做爲他私人的保鏢。

2.綠營戰鬥力的下降

早在嘉慶剿滅白蓮教的時候,綠營的表現已經非常糟糕了,經常被半農民半教匪的白蓮軍擊敗,到了太平天國的時候,綠營江南大營,江北大營的連續被踏平,更是讓長江以南,清廷幾乎無兵可用,綠營慢慢被朝廷嫌棄起來,鄉勇開始嶄露頭角。

看過曾國藩三部曲的書的人,都可以看到綠營和鄉勇惡劣的關係,相見如同仇寇,這正是因爲綠營已經被看作是一盤生意,很多武官雖然自己打不過太平軍,看到鄉勇奪走了錢財和勝利卻是憤憤不平的。

到了晚清,綠營的表現更加的不堪,有的營,大堆大堆的士兵開始沾染鴉片,本來就不高的戰鬥力開始呈現斷崖式的下降,綠營的編制也被大量的裁剪,慢慢的綠營消散在歷史的舞臺。

結語:

綠營制度是高度匹配滿清政治制度的軍事體系,綠營兵不是具體的單位,而是一整套獨立的國防體系,是清朝統治者將漢人武裝充分利用的產物。

綠營兵最早是輔助八旗兵作戰 他們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第6張

與待遇優越,裝備精良的八旗兵不同,綠營兵在很大的程度上算不得是清政府的自己人,對漢族武裝力量天生的懷疑使駐地分散,綠營兵軍餉微薄,這些都成爲了清政府有意爲之的削弱綠營兵的舉措。

綠營士兵不但是開拓疆土的士兵,還是保護社會安寧的警察,打擊盜匪山賊的武警,保護江防海防的海警,協助漕運鹽政的經警。但也正是繁雜的任務,低劣的待遇,讓他們越來越不專業,精力越來越放在了謀生上。

從厚黑學的角度來講,綠營夠用就可以了,就像是清廷的手紙,過於專業精悍是會讓皇帝不滿的。更具有諷刺意義的是,綠營衰落以後,滿清對中國,特別是南方中國的影響力直線下滑,鄉勇這支異軍突起的漢人武裝成爲了綠營的替代者。

他們簡直是某些大臣的私兵,而鄉勇衰落以後新軍的崛起,更成了滿清滅亡直接的導火索,綠營對清政府的重要性,從這些簡單的事實中就可見一斑了。

參考文獻:

《養兵論》

《綠營兵制》

《中國軍事史》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