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戰史祕聞 > 17歲便統帥三軍 敵人稱他的軍隊爲“陰兵”

17歲便統帥三軍 敵人稱他的軍隊爲“陰兵”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

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出生於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縣老城)。

清初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皇太極率軍攻明,多爾袞在漢兒莊、遵化、北京廣渠門諸役中奮勇當先,斬獲甚衆,一年半後,他又參加了大淩河之役,攻克堅城的功勞也有他一份。

天聰八年(1634),皇太極再度攻明,多爾袞三兄弟入龍門口,在山西擄掠,結果“宣大地方,禾稼踐傷無餘,各處屋舍盡焚,取臺堡、殺人民更多????俘獲生畜無數”。

當然,使他名聲大振的是征服朝鮮和攻擊蒙古察哈爾部之役。

朝鮮和察哈爾被皇太極視爲明朝的左膀右臂,是後金攻明的後顧之憂。天聰六年皇太極雖大敗察哈爾部。

林丹汗走死青海大草灘,但其殘部仍散佈在長城內外,於是天聰九年(1635),皇太極便命多爾袞率軍肅清殘敵。

17歲便統帥三軍 敵人稱他的軍隊爲“陰兵”

結果他首遇林丹汗之妻囊囊太后及瑣諾木臺吉來降,又趁大霧包圍林丹汗之子額哲所部,使人勸其歸順,雙方盟誓而回。這一次出征,多爾袞不費一刀一槍,出色地完成了皇太極的使命。

更具重大意義的是,多爾袞從蘇泰太后(林丹汗之妻)那兒得到了遺失二百餘年的元朝傳國玉璽,其璽“交龍爲紐,光氣煥爛”,後金得之,使皇太極獲得稱帝根據及招攬人心的工具。

果然,皇太極聞訊大喜,親率王公大臣及衆福晉等出瀋陽迎接凱旋之師,對多爾袞等亦大加褒獎。

這兩役之後,戰局頓時改觀,皇太極除去了後顧之憂,便可全力對付明朝。

當年四月皇太極稱帝,論功行封,多爾袞被封爲和碩睿親王,已列六王之第三位,其時年僅二十四歲。

在此之後,多爾袞幾次率師攻明,均獲輝煌戰績。崇德三年(1638)他被授予“奉命大將軍”,統率大軍破牆子嶺而入,於鉅鹿大敗明軍,明統帥盧象升戰死。

然後兵分兩路,攻打山東、山西,多爾袞所部共取城三十六座,降六座,敗敵十七陣,俘獲人畜二十五萬七千多,還活捉明朝一親王、一郡王,殺五郡王等,給明朝以沉重打擊。

鬆錦之戰後,明朝關外只剩下寧遠孤城,清軍入關已是時間問題。

清入關後,多爾袞以統軍入關,定鼎中原之首功,開始了長達7年的攝政生涯,一路走來,逐漸位高權重,勢焰莫當。

順治元年(1644)十月,當世祖福臨於太和門(時稱皇極門)重行即位大典加封多爾袞爲叔父攝政王的同時,即令爲多爾袞建碑紀功,“永垂功名於萬世”。從此,在待遇上,多爾袞開始凌駕於諸王之上。

1650年十一月,多爾袞出獵古北口外,同時也是爲了實地勘察地形,爲其於喀喇城(今承德市郊)營建避暑之城。

行獵時,多爾袞因素患“風疾”(即今之心腦血管病),不幸墜馬跌傷了膝蓋,由於醫治不得要領,竟於十二月初九日客死喀喇城,年僅39歲。

多爾袞生前雖然有很多的功勞,但是他一直在滿族貴族明爭暗鬥的中心,這樣就導致了他的敵人比較多,並且他也遭到了順治皇帝的忌恨。

17歲便統帥三軍 敵人稱他的軍隊爲“陰兵” 第2張

多爾袞在1650年 12月31日的時候去世。

他去世後僅兩個月的時候順治帝剛好親政了兩個月,他當時下了詔書,給多爾袞下了14個大罪。

不僅把他的官爵削去了,還把他的家產全部沒收,這些懲罰已經是很嚴苛的了,順治還不解恨,對多爾袞掘墓鞭屍。

掘墓鞭屍的意思是在人死了之後挖開他的墳墓,鞭打他的屍體,它用來形容兇惡或者仇恨很深,在古代,這是一種古老的、嚴厲的懲罰。

當時對於多爾袞被鞭屍一事有一個外國傳教士記載了過程。

在他的記錄之下,還原了多爾袞當時的遭遇:當時多爾袞的屍體被挖了出來,被一些人用棍子打,用鞭子抽,最後還被砍掉了腦袋,暴屍示衆。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