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戰史祕聞 > 爲明朝抗金流盡最後一滴血的 還有蒙古族的他

爲明朝抗金流盡最後一滴血的 還有蒙古族的他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自強漢以武力驅逐分化匈奴後,招撫西域諸國,積極容納吸收少數民族,中原王朝就不再僅僅是單一民族。此後各民族之間雖時有戰亂,但又不斷在流血犧牲中融合,塑造了偉大的中華民族。各少數民族勇士常充當中原王朝中低級軍官,以此奮身融入到中華文化圈中,其中有許多驍勇善戰之輩躍升爲王朝高級將領。明末的蒙古族勇士滿桂,以異族之軀躋身於名將之列,奮不顧身爲大明浴血奮戰數十年。

滿桂出身卑微,自幼隨族人遷入宣府,稍長便練就蒙古勇士必備的騎射本領。歷代漢家王朝,內附少數民族選擇入伍是很常見的謀生手段。

滿桂也不例外,投身於行伍後,作戰勇猛,每戰必身先士卒常獲戰功。但苦於明末軍隊基層建設崩塌,滿桂生性木訥又非漢族,斬獲無數卻只能得到獎賞而不能提拔軍職。

爲明朝抗金流盡最後一滴血的 還有蒙古族的他

年近三十才至總旗,而後相隔十餘年才升任百戶長,隨後幾度升遷才任潮河川守備。但滿桂從不與爭辯也無處爭辯,依舊埋頭苦幹、神勇異常,以卓越的軍功讓人無法不矚目。

懷才藏能且無背景者奮起之路通常艱難無比,還得忍受在惡劣環境中被庸人同化,但只要越過這道坎後前途便不可限量。

韓信出身卑微,屢歷艱辛,兜兜轉轉大半輩子才被髮掘,此後度陳倉滅三秦,妙計平六國,四面楚歌剿霸王,終於封土爲王。滿桂的人生軌跡在經歷了前數十年的艱辛磨難後,同樣迎來了輝煌。

薩爾滸一戰明軍大敗後,一時名將強兵盡亡,軍中急需提拔一批懂軍事的將領重新組建遼東守軍,滿桂毫無疑問脫穎而出。天啓二年孫承宗奉詔巡視遼東邊防,見其形貌偉壯、性格忠厚,熟悉後大爲讚歎其軍事能力。

雖然帳下文武官員衆多,但唯獨器重滿桂,將其火速提拔爲副總兵,統帥帳下主力部隊,滿桂此後才真正開始作爲高級將領參與到帝國征戰事業中。

滿桂的一生與袁崇煥互有羈絆,最初相互賞識、配合默契,駐守關寧錦防線取得了寧遠、寧錦大捷。但後來又互生間隙,相互排擠後又被命運安排共同守衛京師,最終一被殺,一戰死。正是因爲二人之間出現的矛盾,而且袁崇煥死後又由滿桂統領衆軍,後世橋接出袁崇煥“射滿桂”的故事,並將此作爲袁崇煥通敵的證據。

初時,袁崇煥對於滿桂的軍事才能十分認可。孫承宗計劃修築寧遠城時,時任山海關總兵馬世龍十分質疑滿桂能力,袁崇煥卻極力推薦由滿桂與其共同築城守邊,將寧遠發展成爲遼邊重鎮。兩人在駐守寧遠之初,配合極爲默契。

當時督餉郎中楊呈秀剋扣軍糧,副將徐漣激發兵變,率部包圍袁崇煥的府邸。滿桂聽聞兵變後迅速領家兵前往營救,徐漣素聞滿桂勇猛,不敢應戰便撤圍向東邊逃奔。滿桂和袁崇煥領軍追上斬殺兵變發起者,順利解決這次兵變。

爲明朝抗金流盡最後一滴血的 還有蒙古族的他 第2張

天啓五年十月,孫承宗被魏忠賢陷害奮而辭官,接任者高第爲縮減開支迎付朝堂歡心,下令撤離寧錦防線,退守山海關。袁崇煥與滿桂誓死不從,率領孤軍鎮守寧遠城。

六年正月,努爾哈赤聽聞承宗已被撤職,明軍自廢武功將防線收縮至山海關,便極速率軍圍困寧遠。而高第聽聞後金大軍即發,擔心戰敗擔責,命令衆將不可援赴寧遠,寧遠成爲遼東二百餘里中的一座孤城!袁崇煥見狀便橫下心來,泣血激勵衆將,堅清壁野,守衛寧遠與金軍誓死決戰。

滿桂作爲寧遠城內首要將領,自然義不容辭擔當起禦敵重任。所幸寧遠城堅炮利,袁滿二人指揮得當,軍民上下一心,金軍因此屢攻不下,傷亡慘重被迫撤離。此役是爲寧遠大捷,是明朝對後金作戰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後金自興兵以來未曾遭受如此挫敗。

未曾料到這場空前的勝利卻成爲了袁滿二人間隙的開端。滿桂素來與趙率教相好,此役之中率教囿於上級命令,未能率軍前往救援。滿桂怨恨率教坐視不救,牛脾氣一上來與其大肆爭鬧相互埋怨,此事都被明熹宗知曉,可見矛盾之大已到不可調和。趙率教是袁崇煥手下心腹大將,袁在後來被朱由檢召見時曾自信滿滿的向皇上表態,聲稱其收復遼東所依賴三員大將,其中一名便是趙率教,可見率教在袁崇煥心中的分量。

寧遠城中以文官袁崇煥爲大,武將中以滿桂爲首,滿桂此時因爲一時意氣與袁崇煥手下相互攻訐,袁自然大爲不滿。更爲關鍵的是袁崇煥爲人頗爲自負,對上不能尊重,對同僚不能團結,睥睨物表又十分偏袒護下,因此袁崇煥竭力要求朝廷將滿桂調往他處。

朝廷都熟知滿桂的軍事才能,但經此一戰袁崇煥聲勢正旺,經過多次調節而不聽從,朝廷也只好滿足他的要求。滿桂被調離後袁崇煥卻又感覺到指揮調度力不從心,大爲後悔又將其調回到山海關駐紮。

滿桂出身於行伍,深知下層軍官艱苦,因此十分愛護甚至縱容其手下兵士。沾染一身行伍之氣,也如蒙古勇士一般性情直爽、快意恩仇。更難得可貴的是忠心愛國,在大是大非前能夠放下個人恩怨,認清敵我、以國事爲重。

爲明朝抗金流盡最後一滴血的 還有蒙古族的他 第3張

這種品質明末文臣武將多有不及,崇禎十二年盧象升被清軍包圍在鉅鹿,高起潛恨其拒絕和議,擁兵數萬不救,盧象升力戰殉國;同年楊嗣昌督師剿匪,左良玉、賀人龍等將領擁兵自重,因與楊嗣昌不和多次殆誤軍機,導致農民軍坐大。

天啓七年五月,皇太極率大軍包圍錦州,並再次進攻寧遠,滿桂聞訊後不計前嫌迅速領兵從山海關奔赴救援,與後金援軍在笊籬山大戰一場不相上下,隨後進入寧遠城與袁崇煥商議退兵之策。

不久,金軍大部隊抵達寧遠城下,將帥二人壓制對彼此的不滿,同心禦敵。滿桂親自率領衆副將出城與後金軍決戰,身先士卒,受重傷才被擡下戰場。後金傷亡巨大也無法攻破寧遠和錦州,無奈只得撤離,明軍再次取得寧錦大捷。滿桂記前後功加升爲太子太保,其英勇忠烈一時被世人稱讚。後來滿桂被調任大同總兵,上任後巡閱軍防,整頓安民,招撫蒙古諸部,大同軍威一時大振。此時的袁崇煥也因魏忠賢構陷憤而辭官,崇禎元年才被重新啓用。

朱由檢繼位後,後金吸取兩次作戰不力的教訓,與蒙古諸部結盟後於崇禎二年十月繞道進攻京師,一時朝野震動。滿桂率領五千騎兵火速入衛,在順義與金軍交手不利後撤往京師,再次與敵軍交戰不幸被己方誤傷,覲見時展示創傷被朱由檢連連陳贊其英勇。

袁崇煥卻因擅殺毛文龍被朝廷猜忌,接連佈下幾道防線都未能阻止金軍勢頭,朝廷更加猜疑其與後金勾結。十二月初一再次覲見時被捉拿下獄,祖大壽擔心被牽連率軍毀山海關東去,此時諸將之中滿桂的聲望經驗無人能及,朱由檢隨即命滿桂統領所有勤王之師,這一紙詔令奏響了滿桂人生最後的絕唱。

朝廷十一月頒佈勤王詔書後,京師總兵力雖不亞於後金,但能戰之精兵除滿桂自率的五千輕騎兵外只有遼東軍了。後來袁崇煥被殺,遼東軍心瓦解,祖大壽後來雖歸回也無法安心應戰。滿桂能夠調動的兵馬少之又少且箭傷未愈,可朱由檢賜其尚方寶劍,不顧一切的要求率軍出擊。

爲明朝抗金流盡最後一滴血的 還有蒙古族的他 第4張

滿桂此時雖名義上統帥衆軍,但各鎮之兵雲集並未服從其指令,毫無時間緩衝磨合諸部矛盾。監軍太監連番多次催促之下,兵將互補相知,出戰只有死路一條,可滿桂仍忠心不減率軍應戰,史書上記載滿桂之愚大概就是如此吧。

十二月十五日率領黑雲龍、麻登雲、孫祖壽等將領出城到永定門外二里的地方紮營,金軍正愁攻城被火器阻撓,見明軍出城野戰極其興奮。十六日,金軍將精銳騎兵分爲四隊,從四面圍攻。滿桂身先士卒,左右衝突,強忍創痛,從早上一直戰到太陽落山。在兵力極其懸殊的情況下苦苦支撐,然而諸將終究抵抗不住,滿桂舊傷復發難以支撐,從馬上墜下,力盡而死,用生命爲大明帝國年輕皇帝的血氣方剛買了單。

滿桂出身極其卑微,每戰必定身先士卒,從行伍之中一刀一槍砍到總兵一職,以守疆禦敵、匡扶大明爲己任。寧遠、寧錦大捷之中,滿桂作爲主要軍事首領,其功績之大不言而喻,己巳之變明知不敵仍奮勇殺敵、以身殉國。

明末爲國而死的高級武將大有人在,從未有如滿桂這般壯懷激烈。大小曹剛猛英勇,此時尚無名倫;周遇吉寧武死戰赴國,未立顯赫之功;遼東同系祖大壽拒敵數十載,終爲被擒;李定國兩蹶名王,前恥難銷。

反觀唐朝外族將軍哥舒翰,軍旅一生屢破吐蕃何其榮耀,“安史之亂”時卻被俘降敵,晚節不保。滿桂身非漢族能爲大明慷慨捐軀,在民族認同尚未強烈之時,能“委身許國,見危不避,可謂得死所者與”,足以堪稱千古第一番帥。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