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古代戰役 > 探索三監之亂的具體經過,他們採取了哪些行動?

探索三監之亂的具體經過,他們採取了哪些行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監之亂,又稱管蔡之亂或武庚之亂。是西周初期分封於商王畿地區(今河南省安陽市附近)周圍的三位統治者叛亂的事件。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武王滅商後,聽取周公旦意見採取“以殷治殷”的政策,分封紂王之子武庚於殷,利用他統治殷民。同時武王派遣其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在殷都附近建立邶、鄘、衛三國以監視武庚史稱‘三監’。三監地域,一般認爲,商都以北地區爲邶;商都以南地區爲鄘;商都以東地區爲衛。武王滅商後不久即病逝,周公旦攝政,引起管叔、蔡叔及其羣弟的疑忌,武庚見機拉攏發動叛亂。周王朝面臨嚴峻的形勢,周公東征,誅武庚,殺管叔而放蔡叔,廢霍叔爲庶民,平定了三監之亂。

探索三監之亂的具體經過,他們採取了哪些行動?

經過

三監的具體君主及領土,說法不一。根據最新史料,三監之亂的實際發動者與三監結局也存在不同的記載。一說爲紂王子武庚和武王弟管叔、蔡叔。另說爲武王之弟管叔、蔡叔、霍叔,在商都朝歌附近武裝,共同監護武庚的領土。前說出現較早,後說較爲通行。三監地域,一般認爲,朝歌以北地區爲邶,由霍叔監管;朝歌以南地區爲鄘,由蔡叔監管;朝歌以東地區爲衛,由管叔監管。 三監的具體人物:周公兄管叔、弟蔡叔、霍叔。所謂“監”,即監督殷商遺民以防其造反,武庚在三監之列明顯說不過去,所以管、蔡、霍爲三監是正確的。

周人取得了政權後,根據當時人們“滅國不絕祀”的原則,保留殷人的祭祀。爲了收買民心,安撫殷商遺民,展示自己的寬柔仁義,鞏固自己的政權,周武王把紂的兒子武庚封在殷商故地。周武王終究對武庚不放心,害怕他起事作亂,於是又把朝歌周圍的原京畿之地分爲邶、鄘、衛三個小國, 安排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駐守在殷都周圍的衛、鄘、邶三國,監督殷商遺民以防其造反。朝歌以北爲邶國,在如今的湯陰東南16公里的邶城,清乾隆《湯陰縣誌》載:“邶城在縣東三十里,此武王滅殷、分封諸侯,封紂子武庚於此。”武王的弟弟、文王的第八個兒子霍叔(姬處)被封爲邶國國君;朝歌以南的地方爲鄘國,在如今的衛輝倪灣,國君是文王的五子蔡叔(姬度);朝歌以東的地方爲衛國,在如今的浚縣衛賢,國君是文王的第三子管叔(姬鮮)。邶、鄘、衛對朝歌形成合圍之勢史稱“三監”。

周人立國未穩,強敵環視,武王爲國事憂慮,常常夜不能寐。他說:“維天建殷,其登名民三百六十夫,不顯亦不賓滅,以至於今。我未定天保,何暇寐 ! ”

探索三監之亂的具體經過,他們採取了哪些行動? 第2張

公元前1043年,武王有疾,死去。成王即位,年幼,由周公代行王事。武王的弟弟中管叔最長,按照兄終弟及的慣例,他最有資格攝政,因此武王的遺命被他認爲是遭到了周公的篡改,加之周公制定的禮制嚴格限制諸侯勢力,引起了武王羣弟的不滿和猜忌。《尚書·金縢》載:“管叔及其羣弟乃流言於國曰:“公將不利於孺子。”在這種情況下,管、蔡與武庚聯合作亂。

武庚早有復國的野心,這時不僅聯合三監,而且又和殷商舊地東夷的徐、奄、薄姑等方國串通,叛亂反周,局勢十分嚴重。

管、蔡以及武庚與東夷地區的叛亂,嚴重地威脅了周王朝的安全。周公團結召公奭,採取果斷措施,親率大軍東征。東征對鞏固西周王朝、擴大周的轄地起了重要作用。 《尚書·金縢》記載:“周公居東二年則罪人斯得。”周公首先鎮壓“三監”,制止了流言,殺了管叔放逐了蔡叔;還誅殺了武庚,以紂王庶兄微子繼承殷祀,在宋(今河南商丘)建國,史稱宋國。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