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雍正皇帝爲什麼非要派李衛去賜死年羹堯?

雍正皇帝爲什麼非要派李衛去賜死年羹堯?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雍正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雍正王朝》中,除了有皇帝、皇子、朝臣之間的相互爭鬥,還有各個政治勢力之間的內鬥演繹。皇四子胤禛登基成爲雍正皇帝以後,除了要面對廉親王胤禩爲代表的“八爺黨”勢力,還要應對昔日“四爺黨”成員對於皇權的威脅和挑戰。恃寵而驕、搖擺不定的隆科多;功高震主、不知死活的年羹堯;都讓雍正皇帝費盡了心思,用盡了手段。

年羹堯,作爲“九王奪嫡”事件中爲胤禛繼位稱帝做出卓越貢獻的潛邸奴才,雍正皇帝繼位後又在西北戰場立下不世功勳,擁立大功和西北軍功,再加上自己“出身潛邸”、節制西北四省的封建大吏身份,讓年羹堯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逐漸成爲“作死界”翹楚的年羹堯,對雍正皇帝的皇帝權威乃至皇權統治造成了巨大威脅,但出於自身形象的維護;“誅殺功臣”罵名的顧慮;雍正皇帝一再容忍着這個“換做別人,早已經死了幾次”的“西北王”!

西北大捷讓雍正皇帝得以將全部心思收回,專注於國內各項新政的推行;更讓初一登基、立足未穩的雍正皇帝得到了片刻的緩衝、朝野的支持。但是雍正皇帝親自出城迎接年羹堯時,年羹堯面對羣臣跪拜,安坐馬上;雍正皇帝近前,年羹堯驅馬靠近;於朝臣面前,放出“我軍中將領只知有軍令,而不知有皇上”的狂悖之言;都時刻在挑戰着雍正皇帝的忍耐底線。

被雍正皇帝派往西北軍中的耿直之臣孫嘉誠,被狂妄的年羹堯殺害以後,朝野上下對於這個“恃權而驕”、“毫無人臣之禮”、“狂悖犯上”的年羹堯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彈劾。就連雍正皇帝深爲倚重的張廷玉也給出了“不殺年羹堯,無法給朝野一個交代”的態度後,雍正皇帝下定決心,將已經被貶爲杭州城門看守的年羹堯賜死!

時任江蘇巡撫的李衛,被雍正皇帝命令前往杭州,親自賜死年羹堯!

那麼,李衛被雍正皇帝安排這樣一個差事,是因爲江蘇巡撫對杭州地方事宜的該管?還是雍正皇帝故意爲之?

一般情況而言,皇帝下令賜死一個小小的城門守衛,當地縣衙就能辦理;就算年羹堯是雍正皇帝的潛邸奴才,是曾經的撫遠大將軍,讓前往傳旨的人員賜死年羹堯即可;雍正皇帝爲何派人先行繞道蘇州給李衛傳旨,然後讓李衛親自前往賜死年羹堯,多此一舉呢?

雍正皇帝爲什麼非要派李衛去賜死年羹堯?

首先,應該確定,雍正皇帝遣派李衛前往杭州賜死年羹堯的行爲,是故意爲之!

那麼,雍正皇帝爲什麼要多此一舉、故意爲之呢?

我們從雍正皇帝、李衛、年羹堯三人身上詳細分析:

01 對於雍正皇帝而言

從皇十四子胤禵被任命爲“大將軍王”到年羹堯取得西北叛亂的勝利這段時間內,年羹堯對於雍正皇帝而言,意義重大。

對於當初的皇四子胤禛而言,時任川陝總督、負責西北大軍錢糧供應的年羹堯能夠有效鉗制胤禵的西北大軍,保證其不可能發動兵變,保證康熙皇帝對胤禛的皇權平穩交界,皇位傳承的順利進行;

對於初一登基的雍正皇帝而言,時任撫遠大將軍的年羹堯如果能夠取得西北戰事的勝利,能很大程度上穩固雍正皇帝的皇權統治,能省點雍正皇帝很大部分心思,從而專心於弊政改革、新政推行;

所以,同時擁有“擁立之功”和“西北軍功”的年羹堯能夠在“作死”的邊緣上徘徊基本是雍正皇帝直接造成的。也就是說,年羹堯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對於嚴重挑戰自己忍耐底線甚至皇帝權威的年羹堯,一再容忍,不願誅殺,原因有三:

1、年羹堯是雍正皇帝一手調教、提拔而成的封建大吏,將其除掉,無疑就是對自己的否定,會讓自己成爲天下人的笑柄;

2、朝野上下對於年羹堯的彈劾雖然合情合理、無法反駁,甚至都是忠於大清、忠於“君臣之禮”的清流派大臣所爲,但這畢竟是雍正皇帝最爲反感的“朋黨”行爲,是“聚衆要挾”,這是雍正皇帝最不能容忍的。如果雍正皇帝順了這些清流大臣的心意,將年羹堯處死,無疑就是雍正皇帝向“朋黨”行爲的低頭和默認,這會嚴重影響雍正皇帝的權威乃至皇權統治;

3、同時擁有“擁立之功”和“西北軍功”的年羹堯乃系雍正朝“功臣”的代表人物之一,當時的雍正皇帝揹負着“弒君篡逆”、“只有奴才,沒有兄弟”的罵名。如果將年羹堯處死,那麼雍正皇帝就會再被添上一個“誅殺功臣、兔死狗烹”的罵名。

所以,雍正皇帝不願意對年羹堯動手,但在朝野上下口徑一致的彈劾下,在年羹堯死不悔改的作死行爲下,甚至連張廷玉這個深知雍正皇帝心意的心腹重臣也給出了“處死”態度後,雍正皇帝不得不對年羹堯動手了!

但作爲大清王朝的帝王,雍正皇帝就算是迫於壓力不得不殺掉年羹堯,也要保持自己不低頭、不屈服的“執拗”。而這份無可奈何的“執拗”就是雍正皇帝派遣李衛前往的重要原因。

雍正皇帝爲什麼非要派李衛去賜死年羹堯? 第2張

就算將年羹堯處死,也只能我的人來辦!

雍正皇帝的無奈還在於其“錢、糧、軍”大局規劃後的痛心,自己費心安排的全局管控,必須毀在自己人手中才行!

在當初的“四爺黨”成員中,鄔思道“半隱”離去;皇十三子胤祥必須留在雍正皇帝身邊擎天保駕;隆科多則掌管着步軍統領衙門,乃系雍正皇帝和京城安全的另一層保障;剩餘的年羹堯、李衛和田文鏡纔是雍正皇帝用以布控全國、從全局出發而用心設置的“錢、糧、軍”管控體系。

年羹堯手握重兵,鎮守西北,基本代表了清朝的軍事力量,乃系雍正皇帝皇權穩固的京外有效保障,是其對於“軍”的全局布控;

田文鏡時任河南巡撫,而河南自古以來就是糧食產出大省,有清一朝一旦有大型戰事發生,河南一般就會成爲軍糧的主要供給地。而且,就河南的地理位置而言,它幾乎可以顧及到全國範圍內所有的糧草供應。這乃是雍正皇帝對於“糧”的全局布控;

李衛時任江蘇巡撫,作爲清朝的“錢袋子”,江蘇地區每年上繳的賦稅佔據了清朝財政收入的絕大部分,也就是說只要穩定住了江蘇地區就能保證清廷的財政收入。這是雍正皇帝對於“錢”的全局布控。

不可否認,雍正皇帝在京城內和全國範圍的用心安排和從大局着眼做出的具體安排,僅靠着昔日“四爺黨”的幾個關鍵人物就能基本完成對國家命脈、對朝廷大政的完全管控。

年羹堯一死,這個“錢、糧、軍”完美大局的布控體系就會被破壞,雍正皇帝用盡心思來保證皇權穩固、保證新政順利推行的完美體系在“外力”的影響下被打破,雍正皇帝心中的無奈和心疼可想而知。

按照雍正皇帝的“執拗”秉性,如果自己的安排非要被破壞不可,也必須由自己人來完成,才能稍微平息他心中的憤懣。作爲雍正皇帝的寵臣,李衛前往“親自破壞”,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02 對於李衛而言

除了雍正皇帝自身的原因,對於李衛的選擇,也有着雍正皇帝對於李衛的具體打算和暗裏用意。

1、信任和震懾兼備的帝王心術

昔日的“四爺黨”成員中,除了一個身有殘疾的“智囊”——鄔思道,其餘幾乎所有人都被雍正皇帝委以重任,並在各個險要部門爲雍正皇帝掌管着偌大的大清國。年羹堯的倒臺,讓雍正皇帝開始了對自身政治勢力的擔憂。

對於李衛的委派,就有將其視爲“自己人”的絕對信任,又有具體政局環境下的必要震懾。

和“孤臣”田文鏡不同,李衛作爲雍正皇帝一手調教、一手簡拔的潛邸奴才,因爲其乞丐出身和胸無點墨的客觀缺陷,讓雍正皇帝對其的政治智慧、政治站位乃至人臣綱常等方面不得不更爲擔心。

年羹堯的倒臺,讓雍正皇帝得到了足夠的教訓,讓雍正皇帝對寄予厚望的李衛更爲擔憂,對其的震懾和提醒也變得更爲必要。

2、讓李衛積累人脈和政治聲望,爲其正在進行的“財政改革”助力

李衛,從一個流浪街頭的小乞丐變成一方封建大吏,而且是江蘇巡撫這等肥差,原本就飽受朝野上下詬病,再加上雍正皇帝命令李衛在江蘇推行“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等嚴重傷害士紳階層的新政改革,就更讓李衛成爲了衆矢之的,成爲了代替雍正皇帝受過的“替罪羊”!

在全國一片反對新政的聲浪中,在李衛諸多客觀缺陷的制約下,新政推行乃至李衛的官職都變得岌岌可危甚至難以爲繼。所以,雍正皇帝必須想盡辦法爲李衛“包裝”,對其強行改造。

讓李衛聲望提高、資格提升最爲有效的辦法莫過於親手處死一個得罪了朝野上下的年羹堯。擁有了這項可以得到朝野上下認可的功勞,對新政的推行、李衛政治聲望的提升有着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雍正皇帝爲什麼非要派李衛去賜死年羹堯? 第3張

03 對於年羹堯而言

作爲“九王奪嫡”事件中堅定支持皇四子胤禛的“四爺黨”成員,年羹堯替胤禛完成了太多和“王道”之舉不沾邊的“背地陰謀”,他對於胤禛負面形象的瞭解甚至遠遠超過了幾乎洞察一切的鄔思道。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如果年羹堯臨死之際將雍正皇帝曾經的陰謀手段和盤托出,將會是對雍正皇帝形象的致命打擊,如果再牽扯坊間盛傳的“雍正繼位不正說”,甚至會嚴重威脅雍正皇帝的皇權統治,皇帝之位。所以,雍正皇帝不會給予年羹堯這個“大放厥詞”的機會,哪怕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性,雍正皇帝也必須將其扼殺。

從本質上將,李衛和年羹堯對於雍正皇帝而言,意義等同,甚至因爲“近前服侍”的便利,李衛對於雍正皇帝昔日的負面形象更爲了解。所以,即使年羹堯給李衛說了什麼,也不會有所影響。而且,以雍正皇帝對李衛的忠心程度瞭解,就算年羹堯臨終將“不該說的說出來”,也絕對不會被除李衛之外的第二個人知道。

所以,保住昔日祕密,維護自身形象,也是雍正皇帝派遣李衛前往賜死年羹堯的原因之一。

不可否認,按照劇中的演繹,出身雍正皇帝潛邸的年羹堯和雍正皇帝之間是有真感情的,這份感情來源於長時間的同舟共濟、來源於年羹堯前期的絕對忠誠,更來源於雍正皇帝在每個關鍵時期,年羹堯的堅定站位和忠誠表現。

這也是雍正皇帝在明知道年羹堯“議功以後,功過相抵,仍然死有餘辜”,卻還不忍心痛下殺手的原因之一。

從年羹堯和雍正皇帝之間的感情上,也能找到李衛被派去親賜年羹堯自盡的原因。

雍正皇帝之所以不得不將年羹堯處死,很大程度上是因爲他已經犯下了衆怒,已經得罪了包括張廷玉這類不太願意表露政治態度的決策層高官。如果讓這些人前往此時年羹堯,年羹堯會得到何種待遇,可想而知!甚至,他能不能落下一個囫圇屍體都是一個未知數。

作爲昔日朝夕相處的朋友,作爲李衛的“救命恩人”,年羹堯和李衛之間的真感情,雍正皇帝非常清楚。派李衛去,他既不會違抗雍正皇帝的聖旨,私放年羹堯;又不會對年羹堯百般凌辱,而只會讓其體體面面的走完最後一程。

雍正皇帝用李衛親往賜死年羹堯,就是雍正皇帝爲了將這段“君臣知遇”的感情劃上一個句號。

而年羹堯將曾經的胤禛交給他的那串念珠,交給李衛,說道:

“狗兒,替我把這個還給他!”

也就是年羹堯給予雍正皇帝“派遣李衛前來賜死,而非別人”的正面迴應。

年羹堯的痛哭中,有悔、有恨、有怨、有情!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