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明朝專權太監王振:敢把皇帝賣給敵人

明朝專權太監王振:敢把皇帝賣給敵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史學家稱明朝爲"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太監帝國",王振是明朝第一個專權的太監。他本來是一個失敗的教書先生,卻自閹進宮,得到了明英宗的寵幸,開始擅權,結黨營私,干涉朝政,揭開了太監帝國的序幕。爲了建立所謂的豐功偉績,根本不知作戰爲何物的他,慫恿皇帝親征來犯的也先,結果是皇帝做了俘虜,自己搭上了性命。

明朝專權太監王振:敢把皇帝賣給敵人

網絡配圖

在中國帝王史上,宦官專權誤國的歷史幾乎涵蓋了整個帝王史的漫長曆程,基本沒有或者很少有這種情況的朝代只有兩個,而且都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的朝代,就是元朝和清朝。元朝因爲對漢族的文化吸收很少,宮中大多使用功臣貴族子弟侍衛,宦官數量很少,地位更是卑微,所以元朝基本沒有宦官之禍。而清朝離明朝太近了,明朝宦官禍國害民直接導致了明朝的敗亡,給清朝的教訓也是太深刻了。加上清朝皇帝幾乎沒有太昏庸的,至不濟也是中等的君主,而對宦官的管理可以說是最嚴格的。只有慈禧太后用了幾個得寵的宦官如安德海、李蓮英等,也不過是竊取些威勢,聚斂些金銀而已,對國家政務卻不敢染指。

明太祖朱元璋是個很善於借鑑前朝失敗教訓的人,他建國以後,鑑於歷朝歷代因宦官而王國滅家的經驗教訓,對宦官限制極嚴,曾立下規章制度,不許宦官讀書識字,不許宦官兼任外臣文武銜,不許穿戴外臣所穿戴的冠服,品級不得超過四品等。還在官門掛一塊高3尺的鐵牌,上面刻有"內臣即宦官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幾個大字。朱元璋確實對宦官管制很嚴,曾有一位作鑷工的老宦官,服事朱元璋幾十年了,有一次說話時沒有注意,談到了朝廷政務,朱元璋立即把他打發回家了。

明朝專權太監王振:敢把皇帝賣給敵人 第2張

網絡配圖

建文帝即位後,盡幫太祖時的虐政,一時民心歡悅。卻對宦官的管制更爲嚴格,左右內侍常常因小餅而被誅殺,這些宦官心裏都怨恨不已,紛紛逃到明成祖朱棣的軍中,或者給他暗通消息,明成祖能攻入南京,奪走侄兒的江山,宦官也立了大功。朱棣稱帝后,這些宦官都邀功請賞,朱棣沒辦法,又不願意他們在朝中干擾國家政務,便讓他們到各地去監軍、或者鎮守,以及徵稅、採辦這些事務。至於鄭和下西洋,以及幾個親信宦官出使異國,倒也是這些人確實有這方面的才幹。鄭和七下西洋,遠振國威,便是當時明朝的大將也無人能做到。但是明朝宦官得到重用是從明成祖開始卻是無可辯駁的,至於他創辦東廠更爲後人所詬病。但總體來說,明成祖對宦官的控制還算不錯,至少宦官在這段時期還沒對國家造成大的危害。

宦官開始讀書識字是從明成祖的孫子宣宗開始的,宣宗是明初很有作爲的皇帝,卻也是喜歡玩樂的皇帝,不僅喜歡琴棋書畫之類翰墨藝術,還被稱爲"蟋蟀"皇帝,因爲他願意鬥蟋蟀。宣宗並不重用宦官,而是重用當時的賢臣"三楊",國家政治清明,國力也很強盛。但宣宗對宦官的待遇很優厚,他甚至給自己寵愛的幾個太監頒發免死敕書,文辭褒美和開國功臣的鐵券差不多。他還在宮內設立內書堂,讓大學士陳山教宦官讀書。宦官雖未到達擅權亂政的程度,但條件已經成熟了。

於是明王朝第一個專權亂政的宦官王振便脫穎而出了。王振是明初蔚州今河北蔚縣人,略通經書,後來又做了教官,但是中舉人、考進士這條榮身之路對他而言是太難了些。於是他便自閹入宮。

史稱王振"狡黠"、善於伺察人意。其實這也是一切奸佞宦官取得昏庸帝王信任的先決條件。大臣立身於朝,受明主賞識,靠的是才能和機遇,而無恥小人就只能靠"狡黠"二字了。王振入宮後,宣宗皇帝也很喜歡他,便任他爲東宮局郎,服侍皇太子也就是後來的英宗皇帝。大抵昏君與奸佞之間都有一種很難言說的"緣分",並不單純是手段的問題。英主和賢臣有時也會這樣。比如唐太宗善於納諫,卻也只願意聽魏徵的,別人向他進諫,他一樣要發火,還得魏徵出來解圍。王振也是一樣,當時宮中也有很多宦官,論奸佞、論狡黠他也未必便是超羣的,如宣宗寵愛太監金英等人,王振並沒能奪去金英在宣宗心目中的地位。而他一遇到英宗,便如魚得到水一樣,誰也離不開誰了。

明朝專權太監王振:敢把皇帝賣給敵人 第3張

網絡配圖

宣宗在宣德十年1435正月病死,英宗即位,改元正統。這時,英宗年僅9歲,不能親自處理國家大事,太皇太后張氏英宗祖母垂簾聽政。張太后雖然秉政,並不處理國家政務,而是把國家一切政務交給內閣大臣"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處理,這也是明朝的一個好傳統,只有明朝沒有太后專權外戚亂政的事。英宗即位後,很自然要重用自己喜愛的人,王振便越過原司禮太監金英等人,出任宦官中權力最大的司禮太監。這倒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一朝天子一朝臣,宦官也不例外。

司禮監是明代宮廷裏24個宦官衙門中最重要的一個,它總管宮中宦官事務,提督東廠等特務機構,替皇帝掌管內外一切章奏和文件,代傳皇帝諭旨等,由於此職事關機要,歷來都由皇帝心腹宦官擔任。後來,隨着"票擬"制度的形成,皇帝最後的裁決意見,要由司禮監秉筆太監用紅筆批寫在奏章上,稱爲"批紅"。奏章經過"批紅"以後,再交內閣撰擬詔諭頒發。宦官掌握了"批紅"大權,實際上就成了皇帝的代言人。這些宦官成天在皇帝旁邊,善於察言觀色以迎合皇帝,又常常利用皇帝深居簡出、和外廷官接觸少的弱點,欺上瞞下,假傳諭旨或歪曲篡改諭旨,以售其奸。英宗把這樣一個重要官職交給王振,爲他日後擅權開闢了道路。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