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元朝真的近百年都沒舉行過科舉考試嗎?

元朝真的近百年都沒舉行過科舉考試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八倡、九儒、十丐”這幾個字在剛剛粉碎“四人幫”時,是一個使用頻率頗高的詞組。中國大陸的許多人在批判“四人幫”大搞文化愚民政策、不尊重知識和知識分子時。

常把元朝人這段發自己朝代牢騷的牢騷話當成歷史加以引用,有一位近年才崛起的“歷史學家”甚至由之推斷,元朝立國到亡國近百年間沒有舉行過一次科舉考試。

由於這位史學家頗有名氣,有相當一部分喜歡“文化快餐”的人相信了他的話,於是,又一個誤區出現了——

元朝真的近百年都沒舉行過科舉考試嗎?

網絡配圖

衆所周知,科舉制度是隋朝以後各王朝設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系由分科取士而得名。

公元587年,隋文帝楊堅廢除世族壟斷的“九品中正制”,設志行修謹、清平幹濟二科。煬帝楊廣時始置進士科。

唐代於進士科外,復置秀才、明法、明書、明算諸科,又有一史、三史、開元禮、童子、道舉等科。至武則天時則天本人親行殿試。

並增設武舉。其由皇帝特詔舉行者,稱爲制科。一般的史學著作或工具書,在談到科舉制度時前舉唐、宋,後舉明、清,很少提到元代,遂給人造成一種錯覺,以爲元代根本就沒有舉行過科舉考試,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

大漠深處有“綠洲”

元代究竟是否舉行過科舉考試,我們還是應該讓《元史》來說話。

《元史·選舉志》:“太宗始取中原,中書令耶律楚材請用儒術選士,從之。九年秋八月,下詔令斷事官術忽斛與山西東路課稅所長官劉中歷諸路考試。

以論及經義、詞賦,分爲三科,作三日程,專治一科,能兼者聽,但以不失文義爲中選。其中選者復其賦役,令與各處長官同署公事。得東平楊奐等凡若干人,皆一時名士。”

太宗即元太宗窩闊臺,太宗九年即公元1237年,耶律楚材是蒙古時代一個最爲有名的賢相。

這段歷史告訴我們,蒙古立國之初確實行過科舉考試,考試中選者享有免除徭役、賦稅。

與長官同署公事的權利,並且點出了第一批中選者中的榜首楊奐的名字。

也許有的人要斤斤計較蒙古帝國與元帝國之間的區別,認爲開科取士的是蒙古,元代根本未曾開科取士,這話也不對。

我們不妨再引一段《元史》。

元朝真的近百年都沒舉行過科舉考試嗎? 第2張

網絡配圖

《元史·選舉志》:“(元世祖至元)四年九月,翰林學士承旨王鶚等請行選舉法。遠述周制,次及漢、隋、唐取士科目。

近舉遼、金選舉用人與本朝太宗得人之效。以爲負舉法廢,士無入仕之階,或習刀筆以爲吏胥,或執僕役以事官僚。

或作技巧販鬻以爲工匠、商賈,以今論之,惟科舉取士最爲切務……帝曰:‘此良法也,其行之!’

中書左三部與翰林學士設立程式,又請依前代立國學,選蒙古人諸職官子孫百人,專命師儒教習經書,俟其藝成,然後試用。”

此舉因故未果。

到了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九月,當時的丞相火魯火孫、留夢炎等人又一次重新建議開科取士,雖然也因故未果,但當時的科舉取士的方略卻確定了下來。

到了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皇慶二年(公元1313年)十月,當時的中書省官員又上書給皇帝,稱“科舉事。

世祖、裕宗累嘗命行,成宗、武宗尋亦有旨,今不以聞,恐或有詛其事者。夫取士之法,經學實修己治人之道,詞賦乃摘章繪句之學。

自隋、唐以來,取人專尚詞賦,故士習浮華。今臣等所擬,將律賦省,題詩小義皆不用。

專立德行、明經科,以此取士,庶可得人!”——建議皇帝重開科舉,不過範圍比隋、唐時代縮小了,只有德行、明經二科。

元仁宗立即準其所請,並頒下一道詔書。這位皇帝大人在詔書中說:“惟我祖宗,以神武定天下。

世祖皇帝設官分職,徵用儒雅,崇學校爲育材之地,議科舉爲取士之方,規模宏遠矣。聯以眇躬,獲承丞祚,繼志述事,祖訓是式。

若稽三代以來,取士各有科目,要其本末,舉人宜以德行爲首,試藝則以經術爲先,詞章次之,浮華過實,朕所不取。爰命中書,參酌古今,定其條制!”

元仁宗延祐元年(公元1314年)八月,元帝國所屬各州、郡、縣遵從皇帝的旨意推選出“賢者、能者”參加科舉考試。

元朝真的近百年都沒舉行過科舉考試嗎? 第3張

網絡配圖

公元1315年2月,各州、郡、縣推選出來的士子會試京師。

愛育黎拔力八達雖然是個蒙古人,但他所下的詔書可一點也不“蒙古”。

在他所下的詔書中對哪些人可以參加科舉考試,考試的內容,甚至監考人員的組成都作了明確的規定。

我們首先看看哪些人可以參加考試:

詔書上說的是:“年及二十五以上,鄉黨稱其孝悌,朋友服其信義,經明行修之士”——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德才兼備”者方可以參加考試。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