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李白爲何一生都沒有參加科舉考試?

李白爲何一生都沒有參加科舉考試?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白爲何一生都沒有參加科舉考試?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李白是我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因其在詩歌作品中常常運用想象、誇張、比喻、擬人等綜合手段,給人造成一種豪邁奔放、神奇異彩、飄逸若仙的意境,而被後人讚譽爲“詩仙”。

這樣一位天縱奇才的大詩人,給後人留下了一個難以解答的問題,那就是,李白爲何沒有參加當時的科舉考試?

要知道,自從開皇七年(587年),隋文帝楊堅正式取消九品中正制,設立科舉考試爲國家選拔官吏的新制度以來,但凡想要入仕的讀書人,只有通過科舉考試,金榜題名後,纔有了做官的資格。

在唐代,一個讀書人不去參加朝廷組織的科舉考試,這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當然,如果你是世家大族之後,也是可以享受一定的照顧,入朝爲官的。

但這種官員往往又不被那種進士出身的官員所認同,所以,在唐代及以後的宋、元、明、清各朝,讀書人要想出人頭地,必須參加科舉考試,在取得進士頭銜後,纔有可能在未來的人生飛黃騰達。

唐代詩人孟郊在46歲時才進士及第,當得知自己終於得中後,心花怒放的他寫下了這首著名的《登科後》:

《登科後》 孟郊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這首詩大概代表了從古至今,那些讀書人在考取功名後的得意情境。

李白爲何一生都沒有參加科舉考試?

那麼,作爲一個素有遠大的抱負的李白,立志要“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爲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的他爲什麼沒有參加科舉考試呢?

天寶元年(742年),42歲的李白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詔書,興奮中的他,揮筆寫下“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的自負之語,通過這兩句詩,說明李白也是渴望入仕爲官的。

能把詩歌、文章寫得天人合一、出神入化的李白,假如他去參加科舉,我想,即使考不中狀元,進士及第的目標還是能輕易實現的。

其實,李白之所以沒有參加科舉考試,他是有難言之隱的,這和他的身世有關。

在唐代,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參加科舉考試的,應試之人是有着諸多嚴苛的要求的。

中唐時期的科舉考試,考進士時還要考你的判案能力,年輕的白居易特別聰明,他自己就做了一些模擬題,其中就有一道討論題:商人的兒子能不能參加進士考試?

白居易自己做的回答是:可以的,他希望朝廷的科舉政策能夠開明一點。

從白居易的這個小故事裏,我們就可以得知,在那時,經商的後代是沒有資格參加科舉考試的。

在唐代要參加科考,要先通過資格審查,即要求“郡縣鄉里名籍”,也就是你是哪個地方的人,還要求註明“父祖官名”,也就是你的父親、祖父叫什麼,都是幹什麼的?同時,如果你是犯人之後,也是沒有資格參加科考的。

衆所周知,李白的家世和身世,在當時就諱莫如深,李白自己很少談及家世,偶有所及,也往往只提遠祖,諱言近親,閃爍其辭。

近代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在《李太白氏族之疑問》一文裏說李白的先人“因罪竄謫”,還說他們是“胡商”。

“詩仙”李白的身世,恰好把這兩條都給佔了:罪人之後、商人之子。

這樣一來,李白不是不想參加科舉考試,而是他根本就沒有參加科舉考試的資格。

但是,對於李白來說,中不中進士真的是無所謂,因爲,他的詩歌成就已經成爲我國文化史中一個不可逾越的高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