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經歷了宋朝的教訓明朝爲什麼還會出現重文輕武?

經歷了宋朝的教訓明朝爲什麼還會出現重文輕武?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朝的重文輕武政策是其滅亡的很大原因之一,明朝的建立可以說是建立在自身強大戰鬥力之上的。作爲後來居上者,明朝統治者甚至兩宋時期慘痛的教訓。但是爲什麼明朝重文輕武的情況同樣嚴重,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明朝後期,甚至出現了六品文官毆打四品武官而武官不敢還手的事情。  

經歷了宋朝的教訓明朝爲什麼還會出現重文輕武?

圖片來源於網絡

明太祖朱元璋深知軍隊的重要性。兩宋時期的慘痛教訓仍然歷歷在目,重文輕武以後造成了中原王朝的羸弱。朱元璋靠着參加農民起義一步步壯大,西攻陳友諒、東滅張士誠,最後進行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由南向北取得成功的戰爭。但是這次北伐以後,失敗的元朝殘餘勢力仍然想再次入主中原,因此國防建設不能有絲毫的放鬆。在朱元璋在位時期,明朝多次組織力量進行大規模北伐,意欲一鼓作氣徹底打垮元廷。在北伐的同時,明朝還進行了西征,最後成功的收復了雲南等地。

在官員等級劃分上,武將也要明顯高於文官。在中央官員中,五軍都督府的五位都督都是正一品,在朱元璋取消了丞相以後,這就是最大的官職了。請注意丞相不一定非要是文官,大將軍徐達就曾任丞相。而文官最大的官職是六部尚書,只是正二品,這些文官想要升爲正一品幾乎是不可能的。再看地方官職,朱元璋廢除了元朝時期一省只有一位軍政長官的弊端,他講軍政刑分開。分別設立了都指揮使、布政使和按察使,其中負責一省軍務的都指揮使是正二品和六部尚書平起平坐。而負責一省民政的布政使卻僅僅是從二品。此外只能指揮5600人的衛指揮使也是正三品,而一個知府卻僅僅是正四品。

在朱元璋和朱棣時期,因爲頻頻對外用兵,所以非常重視武將。在明朝的前期武將地位是要高於文官的,在中央和地方的很多官職,除了文官擔任以外,武將也可以擔任。特別實在邊境地區,一些負責當地防務的武將有時會兼任當地民政。不過爲了防止明朝也出現藩鎮勢力,因此這種情況只出現在特別緊要的地區和危急時刻。  

經歷了宋朝的教訓明朝爲什麼還會出現重文輕武?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永樂皇帝朱棣駕崩以後,明朝基本上停止了對外用兵,國家的重心開始轉向內部。雖然朱元璋廢除了丞相,但是很多事物還是要有人來幹。事情發展到最後內閣大學士們出現,隨着時間的推移,內閣大學士的權力越來越多,逐步成爲了有權無名的宰相。除了正規場合不能出現宰相的稱呼以外,在私下交流中內閣大學士們一直被尊稱爲宰相。正是由於內閣權力的擴大,致使武官方面的五軍都督府成爲了雞肋。那些武將們雖然也貴爲一品,但是實際權力上相比大學士們不知差了多少倍。

在地方上武將的日子也不好過,因爲國家已經進入太平盛世,對軍隊的迫切需求不是那麼明顯,武將位高權低、有名無實的情況開始出現。雖然都指揮使管理着一個省的軍隊,但是加上軍戶的家屬在內也不過幾十萬人;而品級較低的布政使卻可以管理好幾百萬甚至上千萬人口,孰輕孰重一目瞭然。雖然都指揮使的官位高,但是實權小、高職位是虛的,而布政使雖然官位低,但權力是真的。

這種情況不單單隻存在布政使和都指揮使之間,可以試想一下,一個只能管理幾千軍隊的衛所長官有沒有底氣,對着官位比他低但管理着幾十萬百姓的知府吆五喝六?答案是他不敢,因爲權力差的太多了。隨着時間的推移,武將的地位在不斷地下降,到了明朝後期,一個六品守備見了七品知縣要先作揖請安,而知縣甚至可以不還禮。  

經歷了宋朝的教訓明朝爲什麼還會出現重文輕武?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此外科舉制度的完善也成爲文官壓制武官的助推手,因爲文官都是通過科技考上來的,他的同鄉、同年、同學和座師大多都在朝中爲官,他們的關係錯綜複雜並且相互抱團。而武將通常只有那麼幾個袍澤可以依靠,如果某位武將惹怒了某位文官,那麼他慘了,龐大的文官集團會羣起而攻,不弄死他決不罷休。

雖然文官內部也有派系爭鬥,但在針對打壓武將的態度上是完全一致的。由於地方上三司並立,造成了政出多門,最後明朝推出了巡撫爲最高長官。巡撫的人選幾乎都是文官,這就形成了中央有大學士、地方有巡撫的文官勢力的全覆蓋。武將們空有較高的官位,但是沒人理他們。到了明朝後期,經常會出現級別高的武將對着那些戶部、兵部的郎中們點頭哈腰的情況。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