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袁紹與曹操火拼後被公孫康所殺 只怨他太蠢了

袁紹與曹操火拼後被公孫康所殺 只怨他太蠢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建安十二年,袁熙與袁尚二人來投奔公孫康,有人向曹操建議,乘此機會,以追擊二袁爲名,派兵將公孫康解決,曹操說:“不必,我有辦法,叫公孫康把二袁的頭顱送來。”

曹操的辦法十分簡單:不派兵,也不叫人去命令公孫康如何如何。曹操知道,倘若派了人去,公孫康反而會與二袁及其殘部合在一起;不派兵去,公孫康就不懷疑曹操有順便解決他的企圖,就會殺了二袁,向曹操討好。

曹操而且不等公孫康有所表示,就率領大軍從柳城向南撤退。爲的是:讓公孫康放心。

袁紹與曹操火拼後被公孫康所殺 只怨他太蠢了

網絡配圖

曹操這一次從柳城撤退,冒了他自己所不曾預料得到的險。當時,季候不過是深秋,塞外卻已經冷得很;他的部隊被凍得受不了,更可怕的是,走了二百多裏,沒遇到水(來時,灤東地區氾濫的水,上不了長城南北兩旁的山,而且已經流掉)。後來,他吩咐軍士鑿井,鑿下去三十幾丈纔有水。軍糧也吃光了,塞外本就不產多少糧食;牛羊之類,多數都被烏桓人之中不肯投降的帶走了。曹操的錯誤,是忽略了在開拔以前向歸順了的烏桓人,多徵發一些牛羊。於是,只得殺馬充飢。殺了、吃了幾千匹馬,纔回到了長城以南出產穀類的漢人耕種區域。

倘若二袁知道了曹操在歸途如此狼狽,他們大可以率領殘部來追,像俄國人在1812年追擊拿破崙那樣,中國可能另是一個局面。

二袁之蠢,蠢在沒有先與公孫康接洽好,就貿然去投奔。他們第一是不懂政治,公孫康怎麼會在他們與曹操之間,選擇他們,而不選擇曹操?公孫康怎麼會情願爲了他們,而公然與曹操爲敵?

袁紹與曹操火拼後被公孫康所殺 只怨他太蠢了 第2張

網絡配圖

第二,二袁也似乎從未對公孫康及其父親公孫度的作風,稍作研究。公孫度與公孫康父子何嘗有過不計利害、鋤強扶弱的行爲? 《典略》這一本書上說,袁尚有意思於公孫康接待他的時候,出其不意,憑自己的膂力把公孫康抓住,殺掉,代替公孫康作遼東的大軍閥。《典略》又說,袁熙對這個餿主意,還頗爲贊同。

我認爲,二袁雖蠢,還不至於蠢到這個程度。即使袁尚力大無窮,有匹夫之勇,也不能鬥得過公孫康的成百成千的衛士。用空手道之類的功夫,也許能打死公孫康一人,卻無法抵擋衛士們的成千的亂箭。再退一步說,袁尚有本事將公孫康的若干衛士一一打死,也沒有足夠的兵力,去接收整個遼東的地盤。

《典略》的作者,是一個比起二袁,更沒有政治頭腦與軍事常識的人。

袁紹與曹操火拼後被公孫康所殺 只怨他太蠢了 第3張

網絡配圖

公孫康準備宰了二袁,向曹操討好,用不着先知道二袁有意對他下手。換句話說,二袁有沒有餿主意,不影響公孫康的“既定計劃”。

於是,公孫康就埋伏下刀斧手,二袁纔到,向他行拜見之禮,他就一聲令下,刀斧手就把二袁踢倒,砍下了血淋淋的頭。

這兩顆頭,加上活該倒黴的遼東烏桓的單千蘇僕延的頭、被裝在籠子裏,用極迅速的驛遞方式,送到鄴縣曹操的新的辦公處(曹操已經在擊敗了袁尚之時,改兼冀州牧,把兗州牧讓給了一個聽話的部下)。

曹操欣然接受公孫康的這一份厚禮,吩咐左右:一面把三顆頭掛在鄴縣的馬市,一面派遣欽差去遼東,以獻帝的名義拜公孫康爲“左將軍”,封公孫康爲“襄平侯”。這襄平侯是屬於“縣侯”的一級,比“永寧鄉侯”高。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