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奇聞異事 > 龐涓自大爲亡:被孫臏圍困亂箭射死

龐涓自大爲亡:被孫臏圍困亂箭射死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龐涓之死

龐涓,戰國時期的著名軍事家,統領着當時號稱“東方最強”的軍隊,最後卻敗在了以逃跑著稱的齊國軍隊,龐涓也在馬陵之戰中,兵敗被殺。龐涓之所以兵敗死亡,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可以將它分爲兩個部分來分析,一個是外部,一個是內部。

龐涓自大爲亡:被孫臏圍困亂箭射死

龐涓之死

龐涓之死的外部原因是孫臏用兵太巧,抓住了龐涓的人物心理。龐涓之所以會失敗,是因爲自己的同學孫臏對他太瞭解了。孫臏正是因爲非常瞭解龐涓,所以纔敢大膽的使用“增兵減竈”的計策,這才使得龐涓一步步邁進孫臏佈置的陷進之中,最終龐涓被孫臏圍殺於馬陵。

內部原因一個是龐涓的自大狂妄,龐涓此人雖然有着很不錯的軍事才能,但是他不知道什麼是韜光養晦,鋒芒內斂。據歷史記載,龐涓此人,好大喜功,有一點小小的功勞,都可以吹噓到天上去。所以,他在魏國國內被很多人排斥,要不是龐涓確實有那麼點才能,估計早就被魏王給殺了。也是因爲他的自大狂妄,才讓孫臏有機可乘,抓住了這一缺點,最後死在了這個缺點之上。

內部原因的第二方面就是魏國內部的不團結,勾心鬥角,窩裏鬥是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的傳統。魏國軍事實力在龐涓的手上的刀巨大的發展,但是國內並不怎麼團結,這也就使得魏國的國力不怎麼穩定,拖慢了經濟的發展,進一步導致國力的衰退。

所以,最後魏國的軍隊在馬陵之戰中一失敗,整個魏國就陷入到了絕境,一下子處於崩潰的邊緣。

孫臏困龐涓

孫臏困龐涓的故事就是著名戰役“馬陵之戰”的結局部分,孫臏用計將龐涓困在馬陵,然後龐涓被亂箭射死。

龐涓自大爲亡:被孫臏圍困亂箭射死 第2張

馬陵之戰遺址

孫臏在利用“增兵減竈”這個計策,成功釣到了自大的龐涓之後,又命一萬名弓箭手,埋伏在一個山坡附近。他命人將山坡上的一棵大樹的樹皮剝去一部分,在上面寫上了“龐涓死於此樹之下”,落款寫的是自己的名字孫臏。他估計龐涓追到這個地方的時候,大概是傍晚,於是他和埋伏的士兵約定,一見到山坡上有亮光,就馬上向山坡放箭。

龐涓率領先鋒軍追到山坡的時候,恰好是傍晚的時候,龐涓看到山坡的樹上寫着字,但是又看不清楚,只好命令士兵點起了火把。士兵點好了火把,龐涓看到樹上的字,才意識到了中了埋伏。等到他想逃跑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最後龐涓死於亂箭之中。實現了他對孫臏所發的“如違誓言,必受萬箭穿心之痛”誓言。

龐涓死後,魏國的軍隊投降的投降,戰死的戰死,魏國的窮兵黷武,爲自己的國家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災難。“馬陵之戰”的失敗,使得魏國處於崩潰的邊緣,徹底喪失了和齊國爭霸東方的機會,至此齊國成爲東方一霸。

龐涓之所以被孫臏圍困於馬陵之地,主要是因爲他的自大,他的目中無人。龐涓低估了齊軍的作戰能力,也低估了孫臏的軍事才能。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孫臏瞭解龐涓的缺點,並很好的利用了他的缺點,最終,取得了這場關鍵戰爭的勝利。

龐涓觀陣

這是一個有關龐涓和孫臏的故事,這是龐涓和孫臏的最後一次接觸,因爲龐涓就死在了和孫臏的這一次爭鬥之中。龐涓觀的這個陣就是孫臏特地爲他設計的陷阱,這個陷阱正是導致龐涓死亡的最根本原因。

龐涓自大爲亡:被孫臏圍困亂箭射死 第3張

龐涓和孫臏

公元前342年,這一年的大魏國軍事實力在龐涓的手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隱隱有了東部一霸的意思。魏國軍隊在名將龐涓的帶領下,開始向周邊國家進攻,和魏國比較近的韓國,就首先受到了衝擊。當時的齊國,一直以東部大國自稱,當然不會由着魏國胡來,挑戰自己的地位。

齊王命令大將軍田忌和軍師孫臏帶大軍支援韓國,孫臏經過局勢分析,決定再次兵圍魏國國都大梁城。無奈,龐涓只得回身救援,雖然他在之前就吃過一次孫臏的“圍魏救趙”的虧,但是龐涓對地利的分析,發現這次孫臏不會再沿途設計伏兵的,自己可以放心的回師大梁。的確,孫臏沒有在沿途設伏兵,他卻將龐涓一步步誘入自己的包圍圈,最後讓龐涓被亂箭射死。

龐涓觀陣就是發生在龐涓邁入孫臏的陷阱之前,孫臏利用龐涓的自大,讓齊國士兵沿途較少軍竈的數量,但是卻偷偷的增加士兵。這樣做的最大的好處,就是讓龐涓認爲自己怕了他,讓龐涓自己邁進陷阱之中。龐涓在看到了齊國軍隊遺留下的營地殘骸的時候,自大的說“齊人膽小怕死,不足爲懼,此次我們可以一勞永逸”。

殊不知,最後一勞永逸的卻是被他瞧不起的齊人。

龐涓墓

龐涓在馬陵之戰中,被萬箭穿心之後,他的墓葬之地,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現在有關龐涓的墓共有三處,分別是河南通許、山東淄川和山西榆次。

龐涓自大爲亡:被孫臏圍困亂箭射死 第4張

龐涓墓無字碑

河南通許的龐涓墓被認爲是比較正統的龐涓墓,此墓南北寬36米,東西長爲36.8米,高5米。整個墓葬保護的還是比較的完整,龐涓墓呈圓丘形,另外墓的旁邊是一條河流。墓前立着一座無字碑,相傳這座墓是孫臏爲龐涓所立。孫臏在伏殺龐涓之後,命人將龐涓的屍體收殮,按照將軍的禮儀安葬,還親自爲龐涓立下了無字碑。在秦末以前,墓葬多是立無字碑的,碑上題字的傳統起源於漢代。所以,通許的龐涓墓是一個正規的戰國大墓。

但是,可惜的是,這座珍貴的大墓,由於數次被盜,裏面的文物基本都已遺失,這座大墓所留存下來的只有一個圓形的墳丘,裏面也只有散落的屍骨和被打開的棺槨。這些棺槨也爲該墓葬提供了重要的證明,因爲在戰國時期,人們喜歡用棺槨這樣的墓葬方式。

山東淄川的龐涓墓由來,是根據《淄川縣誌》來推斷出來的。根據縣誌記載,龐涓在死後,他的屍首被韓國和趙國國君得到,兩人搶着將龐涓分屍,最後雙方共同得到了龐涓的頭,就順手將他的頭葬在了這個地方。後來,也有村民在墓中挖出了一個石盒子,裏面有着一隻頭骨。

山西榆次龐涓墓的由來是民國時期的《榆次縣誌》,據縣誌記載,在榆次的東賈村,有着一個佔地四頃的荒草灘,相傳此地有兩個大墓,都是戰國時期魏國將軍的墓葬之地。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