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奇聞異事 > 康熙組建了一支神祕的部隊 卻不是爲了打仗

康熙組建了一支神祕的部隊 卻不是爲了打仗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自從明成祖朱棣於1420年建成紫禁城以後,明清先後有二十四位皇帝在紫禁城裏居住。這些宮殿全是木製結構,幾百年來就和火結下不解之緣。

紫禁城失火的原因,有人爲的,也有自然的因素,剛建成的第二年,三大殿便遭到雷擊而失火,在明朝,失火主要發生在外朝三大殿、後廷三大宮以及慈寧宮。明朝紫禁城失火統計有幾十次之多。

相對明朝,清朝失火的情況相對較少,一方面是皇帝對消防的重視,另一方面在侍衛親軍中,成立一個專門的特種部隊--火班軍。

清朝皇帝對於火災的處罰十分嚴厲,特別是康熙皇帝,多次頒佈聖旨教導大家做好防火工作,設立專職太監和侍衛親軍負責巡視火燭,嚴懲引起火災的一應人員。

康熙組建了一支神祕的部隊 卻不是爲了打仗

網絡配圖

康熙十八年(1679年),太和殿失火,損失慘重,此時正值三藩作亂,康熙爺手裏也不寬裕,一時也沒錢修繕,心裏很是火大。便下令將六位責任人絞死。

爲此,康熙皇帝還特意下了一道聖旨,指導意見是這樣的:“宮內各處燈火最爲要緊。凡有火之處,必著人看守,不許一時少人,總管不時巡查。”爲了更好的杜絕火災,宮廷內還嚴謹吸菸。

出於防火的考慮,康熙皇帝下旨,在東華門、西華門外,設立了防火侍衛親軍,專門防火和救火,稱爲防火步軍。雍正剛即位,頒旨侍衛親軍,專設火班,在侍衛中挑選100名年輕體壯,熟悉防火的官兵組成了火班軍。

乾隆皇帝當政時期,對防火更是重視,他將火班軍的規模擴大,人數不斷的增多,還多次下旨消防官兵,要認真防火,做好日夜巡查工作,消除火災隱患。

清宮出於防火安全的考慮,火班軍做了大量細緻的工作,宮中燒水、取暖都用上好的無煙木炭。地面用灰磚、青石鋪地,白玉勾欄,大殿大宮都用金磚鋪地,在重要的宮殿外安放鐵缸、銅海,合計有308口。

自嘉慶以後,清王朝逐漸衰落。到了光緒,奄奄一息的清廷已經無暇于禁衛制度的整頓了,宮禁侍衛鬆懈、怠工,火班官軍們也玩忽職守,宮內發生了幾次大火。其中最嚴重的火災有兩次:一次是貞度門大火,一次是建福宮大火。

光緒十四年(1888年)十二月十五日深夜。寒冷乾燥的冬夜,北風呼嘯,位於紫禁城南部太和門西的貞度門突然濃煙滾滾,烈焰沖天。貞度門西邊是崇樓,東連大殿太和殿的正門太和門。

乾燥的空氣又遇見大風,火勢兇猛,火舌如一條條飢餓、瘋狂的飛龍無情吞噬着木建門廊。火班軍奮力營救,無奈水源嚴重不足,大火燒了兩天兩夜,貞度門、昭德門、太和門和一片迴廊都燒成了灰燼。這場火來的真是不巧,剛好是光緒皇帝的大婚前夕。

康熙組建了一支神祕的部隊 卻不是爲了打仗 第2張

網絡配圖

貞度門失火,慈禧太后十分震怒,派員嚴查。失火的原因原來是貞度門值班護軍富山、雙奎將油燈順手掛在了牆邊的木柱上,兩人昏昏入睡,油燈點燃了後檐引發了災情。這兩人後來被太后處以絞刑。

建福宮失火案發生在清末帝溥儀時期。在溥儀16歲的那年,太監帶他去建福宮中的一座倉庫,庫中珍藏了許多乾隆時期的奇珍異玩,太監懷疑內侍偷盜了許多庫中珍寶,建議皇帝清點,溥儀同意了。

清點開始的當日夜晚,建福宮便離奇的發生了大火,美麗的館閣園林化爲成了焦土,富麗的吉雲樓、延春閣、廣生樓、香雲亭、靜怡軒等被毀。這時的宮廷內,已經沒有火班軍,也沒有侍衛親軍,僅有的一些老弱內侍,只能眼看大火任其燃燒,溥儀沒有任何辦法。

自從紫禁城建立以後,這些帝王們都對防火制定了嚴格的規章制度,無奈大清衰落後,別說是防火了,更爲嚴峻的恐怕是防盜了。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