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奇聞異事 > 清朝的一起“叫魂案”爲何波及上萬人?“叫魂案”是怎麼引起的?

清朝的一起“叫魂案”爲何波及上萬人?“叫魂案”是怎麼引起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朝的一起“叫魂案”爲何波及上萬人?“叫魂案”是怎麼引起的?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1768年,乾隆33年,江南地區的一起尋常巫術,引得朝野動盪,天子震怒,最後以上萬人被斬首方纔終結。

01

無辜的石匠

且說乾隆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768年正月。

浙江省德清縣需要修繕一座石橋,當地一位吳石匠因爲技藝精湛被推舉爲項目負責人。

就在吳石匠準備好材料開工時,他的同鄉沈士良卻找上門來。

沈士良是富商出身,家中資產頗豐,按常理來說他與吳石匠本無交情,此時他貿然前來卻是爲何?

就在吳石匠疑慮時,沈士良從懷中掏出一錠銀子,神祕的道出了他此行的目的。

原來這沈士良家產雖豐卻無兒女可以繼承,只得將家產贈予兩個侄兒,以此要求侄兒爲他養老送終。

如今侄兒們似有反悔,沈士良決定懲治他們,便將寫有侄子名字的紙條交給吳石匠。

當時江南一帶流傳着一種說法:石匠將寫有名字的紙條壓在石頭下敲打,紙條上的人非死即殘。

沈士良對此深信不疑,他請求吳石匠修橋時將紙條隨着打底的木樁插入水底,再用大錘猛敲猛打,以達到詛咒兩個侄子的目的。

吳石匠是位淳樸的手藝人,對這類邪術從來不屑一顧。

在他看來這沈士良也是喪盡天良之人,侄子不奉養自己找官府理論就是,怎能想出這種下三濫的招數?

於是斷然拒絕。

怎奈那沈士良依然糾纏不休。

爲了免招是非,吳石匠便將他送至縣衙,一番審理下來縣官認爲不過是鄰里糾紛,將沈士良打了二十大板了結。

然而,麻煩接踵而至。

隨着此案添油加醋的的傳播,以訛傳訛,越來越多的人都相信傳聞中奪人魂魄的巫術,是真實存在的。

清朝的一起“叫魂案”爲何波及上萬人?“叫魂案”是怎麼引起的?

清人繪《清明上河圖》局部

02

瘋狂的謠言

兩個月後,德清縣的另一樁案子,令局勢更加惡化。

一個從德清縣乞討到杭州的乞丐,因爲形跡可疑被當地人扭送至官府。

一番嚴刑拷打之後,這乞丐謊稱他能用符咒奪走孩子魂魄。

這樣的言辭,在官方看來無異於天方夜譚,直接無視。

所以也沒有張貼告示來闢謠。

但現場旁聽的羣衆卻慌了神,紛紛奔走呼告。

眼見事情鬧大,官府這纔想起亡羊補牢:各地州縣,開始張貼布告。

或許是尸位素餐太久的緣故,官府擬定的佈告不僅沒有遏制謠言,反倒起了火上澆油的功效。

眼見局勢一發不可收拾,爲了政績,官員上下統一口徑,集體隱瞞不報,以致於錯過了闢謠的最後時機。

在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的策劃下,這起普通的案子,很快擾亂了大清帝國的半壁江山。

6月,山東讀書人韓沛顯招供,曾經接連剪人髮辮;

7月,山東一個蔡姓乞丐招供,有人教他用迷藥迷暈路人,剪人髮辮;

8月,景州一名72歲的張婆婆招供,曾兩次剪去侍女的衣角。

而這些人的目的,無非都是想圖謀不軌…

最好笑的是,就連陝西一位叫郭興利的學童,因爲貪看街頭戲法誤了學業,對其母謊稱被人剪了髮辮,失了魂魄…

清朝的一起“叫魂案”爲何波及上萬人?“叫魂案”是怎麼引起的? 第2張

清朝大臣畫像

03

天子震怒

紙裏終究包不住火,這陣風波很快蔓延到了京城。

盛怒之下,乾隆不禁痛斥朝臣:“大清帝國曆經康雍乾三世的勵精圖治,天下太平海晏河清,焉能被這等荒誕之言攪得不得安寧?”

乾隆之所以震怒除了眼前的亂局,他內心裏還有另一層隱憂:

自古以來,宮廷內鬥紛爭手段頻出,使用巫蠱也並非稀奇之事。且不說西漢漢武帝晚年的巫蠱之禍,就連乾隆的爺爺康熙晚年時期,還出現了大阿哥以巫術詛咒太子的醜聞。

如果任由這陣風波蔓延,偌大的皇宮內哪有安寧可言?

於是,乾隆命軍機處組成調查組,嚴查。

只是乾隆明顯低估了吏治。

事情鬧到這個地步起因原是浙江官吏們的知情不報。

如今看到皇上下旨了,各地官員都紛紛邀功亂辦。

隨着涉案人員的增多,不少地方官員也難逃干係。

牽涉的人數越多,調查組只得聯名上奏說明緣由,懇請停止調查,以免造成批量的冤假錯案。

此時距最初吳石匠案發也已經過了一年,心力交瘁的乾隆只得接受了這個奏請。

即便如此,這陣風波最後也波及了全國十二個省份,因此案丟掉性命者達一萬多人。

清朝的一起“叫魂案”爲何波及上萬人?“叫魂案”是怎麼引起的? 第3張

乾隆畫像

04

盛世危機

如此荒謬的謠言,爲什麼會在鼎盛時的大清王朝掀起軒然大波?

其一

大多數百姓目不識丁缺乏辨識力,很容易被人蠱惑。

其二

早在順治年間,朝廷就設立了硃批密摺制度,即地方官員通過密摺單獨向皇上報告要事,這一制度的使用在雍正朝達到頂峯,然而隨着乾隆朝各地官員長期安享太平生活,使得這項制度形同虛設。從案發當初,江南一帶的官員便串通一氣,沒有一份關於此案的密摺送往朝廷,直到局面不可收拾。

其三

當年攝政王多爾袞採取的“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政策的後遺症,即使到了乾隆年間,也一直沒有被平息。於是給了某些人借題發揮的機會,這也成爲這樁事件發展壯大的誘因。

謠言被平息後的幾十年,乾隆皇帝又沉浸於天朝上國的美夢中。

帝國雄獅逐漸昏沉,而在大洋彼岸正有無數雙深邃的藍眼睛,覬覦着這片富饒的土地…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