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奇聞異事 > 滿日外交軼事:日本抗議滿清沒有資格稱“中華”

滿日外交軼事:日本抗議滿清沒有資格稱“中華”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7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871年,中日兩國談判《中日修好條規》,過程中出現很有意思的插曲:日本代表團不同意清政府在條約中自稱“中國”。

日本方面認爲:“中國系對己邦邊疆荒服而言”,要求只寫“大清國”。中國代表則力爭:“我中華之稱中國,自上古迄今,由來已久,即與各國立約,亦僅只約首,書寫大清國字樣,其條款內容皆稱中國,從無寫改國號之例”,雙方陷入僵局。

後經李鴻章親自出面,與日本欽差全權大臣伊達宗城約定:“漢文約內則書中國日本,和文約內則書大日本、大清”。

滿日外交軼事:日本抗議滿清沒有資格稱“中華”

但日本代表團在謄正時,在其所持漢文本內,依舊用“大清”而非“中國”,導致中國代表團提出嚴正抗議。日本則辯稱,其漢文本中的“大清”是和文譯文,“不必與貴國正本漢文並視而論”。李鴻章息事寧人,未再堅持。(以上引自《日本外交文書》第四卷,226-245頁。轉引自《中日甲午戰爭全史》第一卷)

其實,被現代國人視若仇寇的日本,一直以中華文明的傳人自居,而將滿清時的中國看作淪陷於靼虜的“修正主義”者。

日本文化中,有十分濃厚的“尊王攘夷”觀念。當年,蒙元對日用兵失敗,數萬元軍於“弘安之役”中被俘,日本將其中的南宋降軍甄別出來,視爲“唐人”,赦之不殺,而將其它所有“靼虜”(包括朝鮮人和北方漢人),屠戮殆盡。徐繼畲在其那篇後被錈刻在美國華盛頓紀念塔碑上的啓蒙鉅著《瀛寰志略》中說:“倭人自是遂有輕中國之心。”其實,日本人不僅是看不起蒙古人這個“夷”,也看不起“攘夷”無能的宋人。作爲日本的武士道的重要精神來源,宋末的抗元志士們,如文天祥等,成爲大和民族的敬拜偶像,並在明治維新中發揮重要作用。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