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燕然勒石”有沒有資格與“封狼居胥”並列漢民族最高軍功?

“燕然勒石”有沒有資格與“封狼居胥”並列漢民族最高軍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日,一條來自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中心的信息,讓一份在歷史中埋藏了許多年的文物原件重出江湖——那便是爲了紀念公元89年東漢將軍竇憲大破北匈奴,著名史學家,《漢書》的作者班固親筆題刻的《燕然山銘》。一直以來,“封狼居胥,勒石燕然”都被認爲是漢民族的最高軍功,因此也成爲中國曆代英雄豪傑或者詩人騷客所夢想或吟誦的對象,王維的“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李白的“請纓不繫越,且向燕然山”,范仲淹的“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都是家喻戶曉的名篇。

“燕然勒石”有沒有資格與“封狼居胥”並列漢民族最高軍功?

因此,班固《燕然山銘》杭愛山原件近日被中蒙聯合考古隊所確認,便一石激起千層浪,激發了無數人的議論,有熱血青年誇耀大漢榮耀的。但也有“歷史愛好者”一本正經地站出來,說什麼“燕然勒石”只不過是漢朝“幾近鞭屍”已經被鮮卑和天災折磨的不成樣子的北匈奴,在軍事上根本就沒有什麼含金量,沒有緩解反而加強了漢朝的邊患,製造了一個新的邊患鮮卑。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

“燕然勒石”有沒有資格與“封狼居胥”並列漢民族最高軍功? 第2張

▲《燕然山銘》原刻

有人說,南北匈奴分裂之後,活躍於漠北的北匈奴已經有如風中殘燭,不消漢朝用力,自己就會倒下。但永平年間漢朝對北匈奴的評價是,“時北匈奴猶盛,數寇邊,朝廷以爲憂”(《後漢書•南匈奴列傳》)。

當然,懷着莫名其妙的聖母思想的人並不是今天才有。公元89年,就有漢朝大臣上書稱“匈奴不犯邊塞,而無故勞師遠涉,損費國用,徼功萬里,非社稷之計”,全然不顧在僅僅十幾年前,就發生了“北匈奴寇河西諸郡”、“北匈奴寇雲中”的事件(以上見《後漢書•明帝紀》)。在北匈奴入侵東漢河西地區的時候,還要求西域諸國一起出兵,甚至還發生過年初北匈奴“乞和親”,冬天就轉而入寇這種言而無信的事情。

“燕然勒石”有沒有資格與“封狼居胥”並列漢民族最高軍功? 第3張

▲考古工作者在整理保護《燕然山銘》

更何況,北匈奴的手段並不簡單的是入侵、打打草谷就完事的。北匈奴不僅派呼衍王“常展轉蒲類、秦海之間,專制西域,共爲寇抄”,即在天山一帶一邊放牧一邊威脅河西走廊與絲綢之路,還扶持于闐和龜茲等勢力把控西域。

大家都知道,班超在西域立威的第一步就是斬殺了北匈奴使者。很明顯,北匈奴使者到了西域,西域諸國對漢使的態度都驟然下降了一個檔次,如果倘若北匈奴是個風中殘燭一樣的勢力,西域各國何苦得罪“以漢強凌匈奴弱”的大漢,去巴結半死不活的北匈奴?事實上,之後漢朝與匈奴也爲爭奪西域展開了一場拉鋸戰,以“十三壯士歸玉門”的忠義而青史留名的耿恭,就一度和“(北匈奴)左鹿蠡王二萬騎”交戰。

“燕然勒石”有沒有資格與“封狼居胥”並列漢民族最高軍功? 第4張

另外,北匈奴在與漢朝連年接戰之際,在裝備武器上相較之前的匈奴國都有明顯提升,《居延漢簡》曾經記載有北匈奴騎兵“皆衣鎧負魯攻隧”,即匈奴騎兵個個身披鐵甲,使用漢式的攻城武器攻打漢朝的邊塞系統。

北匈奴的郅支單于還曾經僅以三千人就縱橫中亞河中地區。在這片被前蘇聯考古界稱爲“漢朝都沒有擁有過”的“強大裝備——甲騎具裝”的發源地上,當地的國王們竟不能制伏郅支單于,還被迫爲匈奴人供工供物供女人。在郅支單于被漢軍圍攻時,康居王還出動一萬餘騎試圖解圍。北匈奴人的軍威和勢力可見一斑。

“燕然勒石”有沒有資格與“封狼居胥”並列漢民族最高軍功? 第5張

▲到北匈奴時代,匈奴人雖然失去了漠南地,但是武器裝備卻有了進一步的更新

有一些貶低竇憲北伐含金量的人,除了貶低北匈奴的實力外,還喜歡說漢朝攻打北匈奴是南匈奴挑撥離間的結果。

其實,漢朝不是沒有給過北匈奴機會。東漢永平八年,漢朝答應和北匈奴以和親條件達成和約,馬上引發了南匈奴的不滿,即南匈奴“須卜骨都侯等知漢與北虜交使,懷嫌怨欲畔”。這種不滿引發的結果,並不是南匈奴像吃醋的小媳婦一樣去打“小三”北匈奴,卻是南匈奴轉過來“密因北使,令遣兵迎之”,即南匈奴須卜骨都侯都決定去當匈奴“皇協軍”。哦不,決定再次投奔匈奴“皇軍”,迎接北匈奴大軍到來。看上去溫順無害的北匈奴就真的不管馬上要達成的和親條約,派遣了二千騎入寇河西地區來幫助須卜骨都侯的叛變大業。以“遊牧民族質樸老實性子直,不懂漢人彎彎繞”的“優良品質”著稱的匈奴人,就以這種背後捅刀子的陰損做法,第一次損耗了東漢朝廷的耐心。

即便是竇憲勒石燕然,大破匈奴之後,北匈奴右谷蠡王於降鞬自立爲單于,請求竇憲幫忙上書,讓北匈奴也仿造南匈奴模式,成爲漢朝的屬國。竇憲的奏章得到了朝廷的批准,漢朝聖母派滿心歡喜的給北匈奴單于“授璽綬,賜玉劍四具,羽蓋一駟”,並準備幫助於降鞬返回漠北,重建北匈奴。結果還沒等到第二年,於降鞬就反漢叛逃。羽毛未豐滿就敢如此出爾反爾,讓筆者實在難以假如真的按照某些聖母文人的計劃,沒徹底擊敗北匈奴之前就行羈縻之策,讓一個有餘力的北匈奴叛服不定,會引發多大規模的災難,又會有多少人無辜而死。

“燕然勒石”有沒有資格與“封狼居胥”並列漢民族最高軍功? 第6張

▲北匈奴叛服不定,讓漢朝徹底下決心摧毀匈奴政權

有一些人在竇憲擊破北匈奴後,還說什麼“中國北方又出現了一個強敵鮮卑,邊境受害,比西漢前期更嚴重”。但實際上,在俄羅斯崛起,封死了遊牧民族西方的“補血通道”前,草原上強權此起彼伏,彼此吞併是常態。鮮卑吞掉北匈奴而崛起,北匈奴吞掉鮮卑同樣能崛起。就算兩者誰也吃不掉誰,從上面的史料來看,北匈奴叛服不定,怎麼就可以信任只要漢朝“以夷制夷”,北匈奴就會安心的和鮮卑打個你死我活,而不是兩邊合計一起搶漢朝?

“燕然勒石”有沒有資格與“封狼居胥”並列漢民族最高軍功? 第7張
“燕然勒石”有沒有資格與“封狼居胥”並列漢民族最高軍功? 第8張

▲竇憲給了北匈奴最後一擊

最最關鍵的,以得到漢朝的錢糧支援,最多達到“一億九千萬錢”的南匈奴爲例,雖然有人誇耀其“軍事力量遠強於東漢邊郡”,但在打北匈奴的時候還是請求以漢朝兵爲主。在《後漢書》記載的十八次東漢與鮮卑之戰中,只有五次南匈奴敢於和漢朝邊軍一起作戰,其他大多數時間南匈奴都只能自保。他們還一度因爲恐懼鮮卑入侵,“上言求復障塞”,即請求漢朝派兵保護。南匈奴都如此,隔得更遠的北匈奴即便真心歸附漢朝,在鮮卑入侵的時候也極大可能變成豬隊友,白白浪費漢朝的錢糧人力。因此,竇憲勒石燕然,並不像某些人說的,是養虎爲患和好大喜功的錯誤章節,而是爲漢匈之戰寫下最後的章節,比肩“封狼居胥”的漢民族最高軍功。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