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解密:日本政府戰後是如何反思扶植“僞滿”政權?

解密:日本政府戰後是如何反思扶植“僞滿”政權?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東軍本欲劃東北入日本版圖,後因形勢所迫轉而扶植“僞滿”

1931年4月,日本陸軍參謀本部對於中國東北,曾制定有“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是扶植親日政權;第二步,是建立“脫離中國本土”的“獨立國”,即扶植傀儡政權;第三步,吞併東北,使之變爲日本領土。軍部並預估該策略需要有至少一年的準備時間。不過,關東軍的謀劃要比軍部更爲積極和激進,遂有“九一八事變”的突然爆發。關東軍方面的主導人物板垣徵四郎、石原莞爾等人更是主張將東北直接劃入日本版圖。

不過,因中國訴諸國聯,日本政府一度制定了不擴大戰端的指令,軍部在事變初期對向東北派遣援軍這一問題,採取了消極態度。關東軍不得不調整策略,聽取參謀本部的建川美次的主張,將目標變更爲“消滅現有東北政權,樹立以宣統帝爲盟主,接受日本支持的政權,當爲上策。”①

在其後的會議上,建川將建議具體化:第一,將軍事行動控制在哈爾濱以南;第二,出兵吉林及洮南;第三,還是通過扶植溥儀,控制東北。在歷史上,洮南以南的南滿是日本勢力範圍,洮南以北的北滿則屬蘇聯勢力。建川建議將軍事行動控制在南滿,就是爲了避免刺激蘇聯,導致日、蘇衝突。以支持東北民衆“自治”、“獨立”爲名義,則能避免公然破壞《九國公約》,使日本回避破壞中國領土完整的惡名。②經過權衡,日本軍部決定採用建川美次的建議。

隨後日本即制定了一個《滿蒙問題解決方案》,提出以溥儀爲“元首”,建立“新政權”,“領土包括東北四省及蒙古”;這個“新政權”的“國防和外交由日本帝國掌握”,“交通、通訊的主要部分”也要由日本管理。這樣一來,日本“避名取實”,再實際上控制了東北。③1932年3月,僞滿洲國宣佈“建國”。

解密:日本政府戰後是如何反思扶植“僞滿”政權?

日本戰後反省,認爲扶植僞滿、退出國聯,乃是不智之舉

僞滿洲國曾通告日、美、英、蘇、法、德等17國,宣佈成立過程、外交方針等。日本扶植僞滿,破壞華盛頓體系,違背《九國公約》與門戶開放政策,各國當然不予承認。國聯特別大會42票贊成、1票反對通過了要求日軍撤退到滿鐵附屬地,並承認中國對滿洲統治權的決議。這個決議要求將東北交由國際共管,而不是恢復原狀,但依舊爲日本所反對。

3月28日,日本宣佈退出國聯。日本在通告書中說,國聯“斷定九一八當時及其後日軍行動,非出於自衛權之發動……又於一方蔑視‘滿洲國’成立之真相,否認日本承認‘滿洲國’之立場”,以至日本“帝國政府現信今日再無與國聯合作之餘地”。④

對於日本扶植“滿洲國”,並因此退出國聯的舉動,日本外務省在1950年代有所反省。外務省認爲,“不可以說當時日本除了武力進出政策以外,再也沒有其他活路,其實並不存在做如此斷定的根據……應該說日本在包括滿洲在內的中國各地,一面和英美競爭,一面和平進行經濟進出是有充分可能性的。”⑤

退一步,“從當時中國的特殊情況來看,即使難以制止某種程度的武力行動,但也不至於會乘勢發展到使滿洲國獨立、進而退出國際聯盟,結果一無所獲。”“退出國際聯盟成了日本和美英決裂的發端。如果當時有即便出現四十二票對一票的情況,也應設法留在國際聯盟這樣積極寬闊的視野就好了。應該說那種潔癖式的想法在現實政治中最不可取。”

日本戰後的這種反省,實令人深思。

註釋:

①③姜念東等:《僞滿洲國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84、85頁;②黃自進:《九一八事變時期的日中政治動員與軍事作戰》,《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26期;④《日本退出國聯通告書》,國際關係學院編《現代國際關係史參考資料(1933-1939)》,高等教育出版社1958年,第165、166頁;⑤⑥翟新:《戰後日本的對外觀》,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262、26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