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宮廷野史 > 他號稱“畫中有詩,詩中有畫” 最後爲何遁入佛門?

他號稱“畫中有詩,詩中有畫” 最後爲何遁入佛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天寶十五年安史叛軍陷長安,唐玄宗奔蜀,王維從駕不及爲叛軍所俘,乃服藥取痢,僞稱暗疾,但仍被迫接受僞官。肅宗收復長安後,凡爲僞官者分等以陷賊論罪,王維因任僞職時曾作《凝碧池》“百官何日再朝天”的詩句訴說衷曲,表明心志,同時他弟弟王縉願削官爲兄贖罪,故而僅降職爲太子中允。

他號稱“畫中有詩,詩中有畫”  最後爲何遁入佛門?

後來,王維在其《謝除太子中允表》中委任僞職一事甚有悔意:“臣聞食君之祿,死君之難。當逆胡幹紀,上皇出宮,臣進不得從行,退不能自殺,情雖可察,罪不容誅。(陛下)仍開祝網之恩,免臣釁鼓之戮。投書削罪,端衽立朝。穢污殘骸,死滅餘氣,伏謁明主,豈不自愧於心;仰廁羣臣,亦復何施其面。跼天自省,無地自容。”

順治九年清廷“詔起遺逸”,是以名利籠絡江南士子。第二年秋,吳梅村即以祕書院侍讀的名義徵用入京。調令一下,吳梅村即陷入兩難境地。

崇禎帝對吳梅村優渥有加,在他殿試遭遇非議時,親筆在其試卷上硃批了“正大博雅,足式詭靡”八個字,以示肯定。後又“奉旨成婚”,風頭出盡,天下人無不仰頸羨慕,以致後人對其有“欽賜歸娶,天下榮之”的描述。陳繼儒有《送吳榜眼奉旨歸娶》頌曰:“年少朱衣馬上郎,春闈第一姓名香。泥金帖貯黃金屋,種玉人歸白玉堂。北面謝恩才合巹,東方待曉漸催妝。詞臣何以酬明主,願進關雎窈窕章。”他的老師、同榜題名的張溥也寫下了《送吳駿公歸娶》:“孝弟相成靜亦娛,遭逢偶爾未懸殊。人間好事皆歸子,日下清名不愧儒。富貴無忘家室始,聖賢可學友朋須。行時襆被猶衣錦,偏避金銀似我愚。” 後黃道周被彈劾,皇上極爲惱怒,嚴旨責問事件的參與者,七個人中六個受到處分,惟獨吳梅村被免於追究,不降反升,任東宮講官主試湖廣,升遷南京國子監司業、中允、諭德,由九品而正六品。

他號稱“畫中有詩,詩中有畫”  最後爲何遁入佛門? 第2張

侯朝宗曾馳書提醒吳梅村不要接受徵召出山,他幾乎未多考慮就斬釘截鐵地回答說:誓死不出。一同被徵召的周廷鑨、姚思孝、朱明鎬等人,皆以不同的理由加以拒絕。但吳梅村沒有。

然而清廷並未特別優厚這位前朝會元榜眼、宮詹學士、復社黨魁,只按照當初徵召時講好的職務,授祕書院侍講,充修太祖、太宗聖訓纂,後又任國子監祭酒,從四品。四年後,吳梅村終於忍受不了內心的巨大失落以親人生病爲由辭官南歸。

回鄉後,吳的日子過得也並不舒心,《丹午筆記》就記載了一則“吳梅村被嘲”的故事:復社生童五百人於虎阜千人石上會課,請吳梅村執牛耳。次日清晨,吳欲覽遊,步至千人石,見有詩題壁雲:千人石上坐千人,不仕清兮不仕明。只有婁東吳太史,一朝天子兩朝臣。吳見之,廢然而返。又江南有一木匠某,進上供奉建造宮闕,當道款之,吳亦在座。方演劇,吳有心點《爛柯山》全本。優人以爲有礙木匠,副淨出場,改稱石匠。吳謂匠曰:“有竅得緊。”少焉,張別古罵買臣妻曰:“你難道忘了姓朱的了麼?”匠謂吳曰:“無竅得緊。”吳不終席而去。

康熙十年,六十三歲的吳梅村告別了人世。王士禛《池北偶談》有記錄:“吳駿公辛亥元旦夢上帝召爲泰山府君,是歲病革,有絕命詞。先生屬疾時作令書,乃自敘事,略曰:‘吾一生遭際,萬事憂危,無一刻不歷艱難,無一境不嘗辛苦,實爲天下大苦人。吾死後,斂以僧裝,葬吾於鄧尉、靈巖相近,墓前立一圓石,曰詩人吳梅村之墓’。”

他號稱“畫中有詩,詩中有畫”  最後爲何遁入佛門? 第3張

懺悔之後的王維在《謝除太子中允表》中即表明“伏願陛下中興,逆賊殄滅,臣即出家修道,極其精勤,庶裨萬一”的心願。王維遂隱居輞川別業,後又施莊爲寺,獻別業於僧。尤侗在《祭吳祭酒文》中說出了梅村先生遺命着裝的原委:“吾聞先生遺命,殮以觀音兜、長領衣,殆將返其初服、逃軒冕而即韋布乎!”他覺得去了陰間,見到崇禎皇帝和順治皇帝,穿明朝官服和清朝官服都不合適,只有穿僧裝。

僧者,真能託付起二臣之悔這沉甸甸的分量嗎?

對於二臣,《清高宗實錄》記錄有乾隆的評價:“所以致有二姓之臣者,非其臣之過,皆其君之過也。”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