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宮廷野史 > 二戰後真假天皇風波:日本曾冒出十幾位“天皇”

二戰後真假天皇風波:日本曾冒出十幾位“天皇”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46年1月18日,美軍的機關報《星條報》在頭版頭條赫然刊登了題爲《他纔是真正的日本天皇》的爆炸性圖片新聞。照片中的人身着印有十六瓣菊花徽章的和服,站在印有同樣大型菊花徽章的帷幕前,宣稱自己纔是“正統的天皇”。他就是56歲的熊澤寬道,當時是名古屋市一家雜貨店的老闆。熊澤在報紙上聲稱:“我是真正應該繼承皇位的南朝直系,北朝血統的裕仁天皇應該退位,我應該繼承皇位”。三天後,美國《生活》雜誌再次以封面故事的形式對此事進行了報道,使日本天皇的皇位之爭成爲當時世界關注的焦點。

早在1945年9月,熊澤寬道就給駐日美軍司令麥克阿瑟將軍遞交了一份陳情書,信中稱:“我是南朝後龜山天皇第18代子孫,是正統的天皇,現在的天皇是篡位的北朝天皇的子孫,他必須將皇位返還給我”。這件事引起了麥克阿瑟的注意,他專門派軍官赴名古屋探訪熊澤。此事曝光後,日本報紙爭相報道,國內輿論一片譁然,日本皇室極爲緊張,人們紛紛猜測美軍是否會用熊澤替換當時的天皇裕仁。無獨有偶,在熊澤之後,熊澤的3個親戚也不甘落後,加入了爭奪皇位的行列。除了熊澤系“天皇”外,日本各地又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了十幾位“天皇”,如愛知縣的“外村天皇”和“三浦天皇”、鹿兒島縣的“長濱天皇”、新澙縣的“佐渡天皇”、高知縣的“橫倉天皇”……他們均稱自己纔是正統天皇,將這場爭奪皇位的大戲推向了高潮。

日本此時爲何會出現天皇的正統之爭,這還得追溯到日本的南北朝時代。公元13世紀末期,日本天皇統治已是徒有虛名,國家實權掌握在鎌倉幕府手中。此時,皇室內部又因爲爭奪皇位分裂成兩大派別,即以後深草天皇爲首的持明院派和以龜山天皇爲首的大覺寺派。當時,執掌大權的鎌倉幕府對兩派採取不偏不倚政策,明確表示:皇位應由兩派交替輪流即位。1318年,大覺寺派的後醍醐天皇即位,並於1333年滅亡鎌倉幕府,一度恢復了天皇親政。然而不久後,武士首領足利尊氏謀反,擁立持明院派的豐仁親王爲天皇,史稱光明天皇。身陷囹圄的後醍醐天皇於1336年男扮女裝逃出京都,潛入京都以南的吉野山,重開朝政。從此,京都光明天皇的朝廷稱北朝,吉野山後醍醐天皇的朝廷稱南朝,雙方均自稱正統,稱對方是“僞朝”,開始了南北朝之間長達數十年的對立。

1392年,室町幕府第3代將軍足利義滿致函南朝後龜山天皇,要求南北朝統一,條件是將象徵皇權的三神器(鏡、玉、劍)和皇位讓給北朝,今後皇位由皇室兩派交替繼承。同年,後龜山天皇答應了足利義滿的條件,返回京都將神器交給了北朝的後小松天皇,至此,半個多世紀的南北朝對峙基本結束。

二戰後真假天皇風波:日本曾冒出十幾位“天皇”

南北朝統一後,足利義滿卻沒有兌現自己的諾言,後龜山天皇大呼上當。1410年,後龜山天皇逃出京都重建南朝,史稱後南朝。爲重奪皇位,南朝天皇的子孫不斷進行鬥爭,持續了一個世紀左右,無奈大勢已去,於事無補。此後,日本天皇均出自北朝天皇后裔。1946年元旦,裕仁天皇在美軍的強大壓力下發布《人格宣言》,第一次向全國申明自己是人而不是神,給一向視天皇爲“現人神”的日本國民以巨大沖擊。兩週後,美國《星條報》便緊接着擡出“熊澤天皇”,此舉無疑是趁熱打鐵,推動“化神爲人”的運動,也是利用南朝後裔向裕仁施壓,迫使其俯首帖耳,順從地貫徹執行美國的佔領政策。

麥克阿瑟在剛踏上日本土地時,曾想嚴懲日本、審判天皇,以報在菲律賓戰敗的“一箭之仇”,履行他“不追究天皇的戰爭責任,死不瞑目!”的誓言。可是,當麥克阿瑟來到日本後,看到各地負隅頑抗的日軍在天皇的命令下迅速解除了武裝,他意識到“天皇是勝過20個機械化師團的力量”,萌生了利用天皇進行間接統治的想法。

於是,麥克阿瑟決定不再更換天皇,而要極力維護裕仁和日本的天皇制度。1945年9月27日,裕仁親自登門拜訪麥克阿瑟,會見結束後,麥克阿瑟立即致電杜魯門總統,建議美國政府“不能把裕仁作爲戰犯逮捕”。在麥克阿瑟的積極活動下,美國政府的態度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1945年12月初,盟軍最高司令部國際檢察局局長、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首席檢察官基南動身前往日本,在飛機即將起飛時,一封杜魯門總統的信交到他手裏,指示他不得對裕仁和皇室任何成員起訴。然而,在二戰中深受日本之害的盟國們並不領情,澳大利亞等國提出了包括天皇在內的日本主要戰犯名單,讓美國政府大爲惱火。美國政府一面遊說盟國不要起訴天皇,一面向麥克阿瑟發出祕密指示:“日本國民顯然是支持天皇制的。對天皇制的直接攻擊會削弱民主勢力而加強共產主義和軍國主義這兩種極端勢力。故此命令總司令官暗中協助擴大天皇的聲望,並促使其化神爲人

接到國內指示後,麥克阿瑟思忖再三,精心策劃了一項日本天皇巡遊全國的活動。麥克阿瑟想借此瞭解天皇在日本國民心目中的地位,以決定是否保留天皇和是否在遠東軍事法庭上審判天皇。1946年2月,也就是諸位“天皇”冒出後不久,裕仁天皇開始巡視全國,所到之處受到日本國民熱烈歡迎。這次變相的民意測驗,更加堅定了美國庇護裕仁、保留天皇制的決心。於是,“熊澤天皇”很快被美國人拋棄。

“熊澤天皇”不甘心失敗,他利用各種場合宣傳“裕仁是僞天子”,“發動侵略戰爭、篡奪南朝皇位是北朝的殘暴本性”。“熊澤天皇”吸引了很多支持者,他們有的出資,有的提供官邸。一個叫吉田長藏的人還組織了“南朝奉戴會”,發誓要效忠“熊澤天皇”。1946年秋,裕仁天皇巡視名古屋時,“熊澤天皇”和他的吉田“侍從長”尾隨其後,要與裕仁理論,結果無人理睬。備受美軍和國人冷落的熊澤,一氣之下於1951年1月將裕仁告上東京地方法院,提出“確認現任天皇不夠資格”的訴訟,但被法院以“天皇不受司法約束”爲由駁回。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