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宮廷野史 > 曾經改變中國歷史的五場三角戀:盤點古代三角戀

曾經改變中國歷史的五場三角戀:盤點古代三角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從古至今,男女之間的“三角戀”屢見不鮮。有的“三角戀”可能只侷限於男女之間的風流韻事,但是,有的“三角戀”發生在歷史上一些重大的轉折關頭,可能就會影響到歷史的發展進程了。縱觀中國歷史的千年紅塵,可以看到下面所說的五大男女“三角戀”,不但影響中國歷史的發展,而且影響中國歷史的走向。

呂不韋、子楚和趙姬的“三角戀”

影響中國歷史發展的男女“三角戀”,應該首推春秋戰國時期呂不韋、子楚和趙姬的“三角戀”。這場非同尋常的“三角戀”是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決定性因素。

戰國末期,秦國爲鞏固與趙國的關係將王子子楚送到趙國做人質。商人呂不韋偶然遇見了潦倒不堪的子楚,在得知子楚是秦國的王子後,馬上感覺到“此奇貨可居”。在打聽到秦國太子安國君寵幸的華陽夫人沒有兒子後,利用他天才商人的聰明開始進行政治上的投資。他散盡千金,結交賓客,一方面在諸侯中大力宣傳子楚的賢德,一方面給安國君和華陽夫人灌迷魂湯,使安國君和華陽夫人立子楚爲後嗣。

在一次宴會上,子楚看見了呂不韋寵愛的小妾趙姬豔光四射,嬌媚無比,不禁心生愛意。心懷詭祕的呂不韋就主動把自己的愛妾趙姬送給了子楚。而此時趙姬已經懷上了呂不韋的孩子,也就是後來成爲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嬴政。而沉浸在愛河之中的子楚卻被矇在鼓裏,還以爲是自己的骨肉。呂不韋與趙姬分開後,依然舊情不斷,時常私通。因此,就構成了歷史上最著名的“三角戀”。

曾經改變中國歷史的五場三角戀:盤點古代三角戀

秦昭王死後,安國君爲王,華陽夫人爲王后,子楚自然成了太子。子楚成爲秦王之後,立即封呂不韋爲文信侯,食河南洛陽十萬戶。子楚死後,嬴政爲王,尊呂爲相國,號稱“仲父”。秦始皇剛登上王位時,年僅十三歲,國家大權就落入了呂不韋之手。因趙姬性慾太強,呂不韋無法滿足,又害怕事情暴露,於是私下找到一個叫嫪毐的人,拔去鬚眉,假裝宦官,送給太后享用。後來,秦始皇長大了,有人向他告了密,他就將嫪毐夷了三族,殺了太后與嫪毐所生的兩個兒子,然後把太后遷往雍地。而呂不韋結果也在流放到蜀地,得途中飲鴆而死。可以說,如果沒有當初那一場帶有商業交易色彩的“三角戀”,也就沒有後來的秦始皇,更沒有再後來的天下一統,歷史可能會是另一番模樣。

“百子池頭一曲春,君恩和淚落埃塵。當時應恨秦皇帝,不殺南山皓首人。”這是宋代詩人李覯寫的題爲《戚夫人》一首詩,講的是兩女一男的“三角戀”,男的是劉邦,女的是呂后和戚夫人。這無疑是影響中國歷史發展的一場著名的“三角戀”。

曹操對二喬的單相思 霸佔有夫之婦

曹操對二喬的單相思可能沒有多少歷史根據,但是歷史上一些重大的轉折關頭,確實與男女三角戀有關。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唐]杜牧《赤壁》

這是晚唐時期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的詩人杜牧的一首詩。杜牧於842年任黃州刺史時,遊覽黃州赤壁磯,在水邊沙中發現了一段長形物件,磨去上面的斑斑鏽跡,原來是一支折斷的鐵戟。既然在赤壁水邊,就應該是三國時赤壁之戰的殘留。那場震動中國歷史的大戰,改變了當時各方軍事力量的對比,最後確立了三國鼎立的格局。而據說那場戰役竟然決定於一場東風,於是在演義小說中有借東風的故事。《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寫諸葛亮在高九尺的七星壇上仗劍作法,借來東風,周瑜才能以火攻破曹,所以有“七星壇上臥龍登,一夜東風江水騰。不是孔明施妙計,周郎安得逞才能”之說。根據《三國志·吳·周瑜魯肅呂蒙傳》記載,提出用火攻之計對付曹操大軍的是周瑜的部將黃蓋,黃蓋向周瑜建議說:“今寇衆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而真正實施計劃的也是黃蓋。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遊說孫權,使孫權同意與劉備聯合對付曹操。孫劉聯軍的勝利全靠火攻,而火攻成功的關鍵確實在於東風。據記載,赤壁之戰發生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的冬天(十二月,或曰十月),這一年冬天天氣反常,氣溫較高,常常刮東南風,可以說是天助孫劉。但杜牧的詩歌中尤引後人注意的還是後兩句,意思是假如這年冬天的天氣不反常,如果沒有東風,也就無法使用火攻,那麼曹操必勝無疑,而一旦東吳失敗,東吳的兩個美女就會被曹操搶去,因爲據說曹操早就建好了銅雀臺準備藏嬌,而這次進軍江南,就是慕二喬之名而來。

曾經改變中國歷史的五場三角戀:盤點古代三角戀 第2張

到底曹操的銅雀臺是不是爲二喬而建,二喬到底是誰之女,是歷史上的一樁公案。《三國志·吳書·周瑜傳》載:“得喬公二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喬,瑜納小喬。”而根據《江表傳》記載:“策以言戲瑜曰:‘喬公二女雖流離,得吾二人作婿,亦足爲歡!’”喬公是誰,有的人說是喬玄,漢代有個喬玄曾任司空、司徒、太尉等職,爲一代名臣,而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喬玄對年輕的曹操非常賞識,預言曹操將成大器,還要以妻子相托,曹操成就事業後,感喬玄知遇之恩,常常懷念喬玄。史書中未提及喬玄有兩個美麗的女兒,而據年齡推算,即使喬玄有女兒,其女兒當與孫策、周瑜年齡相差甚大,不可能嫁給孫策、周瑜。那麼二喬之父喬公當另有其人,或謂喬公當爲“橋公”。無論如何,江東二喬爲美女無可置疑,二喬嫁給孫策、周瑜也無可置疑,曹操建築了銅雀臺,而曹操的兒子曹植寫了《銅雀臺賦》,據說其中有“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之句,於是纔有“銅雀春深鎖二喬”之說,有了後來小說中的演義。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到江東遊說,周瑜對聯合劉備抗擊曹操猶豫不決,諸葛亮就提出東吳有兩個人可以退敵,周瑜趕緊問:“用何二人,可退操兵?”諸葛亮就說是江東喬國老的兩個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女兒,因爲曹操建築銅雀臺後,曾發誓,一要掃平四海以成帝業,一要得到江東二喬,置之銅雀臺,以樂晚年。周瑜一聽,氣得七竅生煙,下定決心對抗曹操,於是纔有赤壁之戰,纔有隨後的三國鼎立。

雖然曹操喜歡美女是真,但曹操進軍江東絕對不會僅僅是爲了美女。特別是在後來的正統史家看來,將一場如此轟轟烈烈的戰役歸因於兩個美女,是非常不嚴肅的。宋代的評論家就批評杜牧《赤壁》詩不關心社稷存亡、生靈塗炭,只恐捉了二喬,“可見措大不識好惡”(《彥周詩話》)。清代的學者沈德潛在《清詩別裁集》中說杜牧的《赤壁》“近輕薄少年語”。仔細品味杜牧的詩,其中除了有對歷史的感慨評議外,還表達了對歷史的一種另類的觀點。在外人、後人、老百姓看來是關係國運的歷史大事,對局內人來說,可能只是決定於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比較典型的就是三角戀,而這就是第二場改變歷史的三角戀。

劉邦、呂后與戚夫人的“三角戀”

劉邦的結髮妻子是呂后,但遇到了戚夫人後,一心愛上了戚夫人,戚夫人不僅美麗無比,還善於鼓瑟、跳舞,她跳的舞被稱爲“翹袖折腰”之舞,因爲跳舞時兩隻彩袖凌空飛旋,嬌軀翩轉,一甩袖、一折腰都美妙無比,讓劉邦看了如癡如醉。戚夫人和劉邦生了一個兒子叫如意,劉邦做了皇帝后,封如意爲趙王。因爲劉邦太愛戚夫人了,就想廢了太子劉盈,改立如意爲太子。呂后早就有預感了,她聽了張良的建議,請當時聞名遐邇的賢人商山四皓輔佐太子,劉邦曾想請這四人出山,這四個人沒有答應。在一次宴會上,劉邦看到了商山四皓,知道呂后已經作了準備,太子的羽翼已成,換立之事已不可能,就召來戚夫人,將情況告訴了她,戚夫人非常傷心。

漢惠帝劉盈剛滿17歲,他天生軟弱無能,身體又不太好,這樣呂后就掌握了朝中的大權。呂后本是個極有心計、性格剛強的人,她一旦掌了朝中的大權,就開始了對一個個敵手的打擊。呂后平常最恨的,就是深受高祖寵愛的威夫人。劉邦一死,呂后就讓人將戚夫人抓起來,囚禁在宮中的長巷——永巷內,這裏原先是囚禁犯罪的宮女的地方,押解了許多宮內的犯人,戚夫人一旦失勢,在這裏受盡了犯人們的凌辱。但呂后並不滿足,她讓人剃光戚夫人的頭髮,用鐵鏈鎖住她的雙腳,又給她穿了一身破爛的衣服,關在一間潮溼陰暗破爛的屋子裏,讓她一天到晚舂米,舂不到一定數量的米,就不給飯吃。這時候,戚夫人和劉邦的兒子 如意在趙國作諸侯王,戚夫人想到往昔,又想起兒子,非常傷心,就一邊舂米,一邊唱着哀歌:“子爲王,母爲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爲伍。相離三千里,當使誰告汝!”呂后聽到戚夫人的哀歌后,就把戚姬的兒子趙王如意從趙國封地上召到京城裏來,準備殺害他。

惠帝劉盈心地善良,聽說母親呂后把如意召來,知道母親想要對如意下毒手,他很可憐這個年幼無辜的弟弟,決心加以保護,於是乘趙王未入長安之前,揹着呂后到城外去迎接。他把趙王一直接回自己的宮寶居住,起居飲食都在一起,呂后雖然痛恨如意,卻沒有機會對如意下手。一天,漢惠帝清早起來出去打獵,如意正在睡懶覺,惠帝就沒有忍心叫醒他。呂后終於找到了可乘之機,她立即就派人送去毒酒,把如意給毒死了。惠帝打獵回來一看,如意早已毒發身亡,惠帝只得抱着這位兄弟的屍體大哭了一場,厚葬了事。

曾經改變中國歷史的五場三角戀:盤點古代三角戀 第3張

趙王已死,戚夫人失去了最後的靠山,呂后就讓人砍掉戚夫人的手和腳,挖掉眼珠,弄聾耳朵,又灌了啞藥,把她叫做“人彘”,放在廁所裏面。過了幾天,呂后又叫漢惠帝來看。惠帝從未聽說過“人彘”,覺得很新穎,便即跟着太監去看。宮監曲曲折折,導入永巷,趨入一間廁所中,開了廁門,指示惠帝說:“廁內就是‘人彘’。”惠帝向廁內一望,看見是一個人身,既無兩手,又無兩足,眼內又無眼珠,只剩了兩個血肉模糊的窟窿,身子還稍能活動,一張嘴開得甚大,卻不聞有什麼聲音。看了一回,又驚又怕,不由的縮轉身軀,顧問宮監,這是什麼東西?宮監說出戚夫人三字。一語未了,把惠帝嚇得幾乎暈倒,勉強按定了神,想問個底細。宮監附耳說是呂后砍掉她的手足,挖去她的眼睛,薰聾她的耳朵,再強灌下暗藥,使之不能言語,然後半死不活地拋入廁所,折磨至死。當時臥在地上的戚夫人,已不像一個人形,成了一段血肉模糊的東西。惠帝大哭起來,回去後大病一場,臥牀歲餘不能起。他派人對太后說:“人彘之事,非人所爲。戚夫人隨侍先帝有年,如何使她如此慘苦?臣爲太后子,終不能治天下!”惠帝大病一場。

劉盈看到了廁所中的這個血肉模糊無四肢的光頭怪物的時候,嚎啕大哭,即病了一年多。後來,因爲“人彘事件”的刺激,他從此沉迷於酒色之中,不理朝政,僅在“人彘事件”發生七年後,就抑鬱而亡。

唐王朝發生的“三角戀”

漢代是因一場“三角戀”而走向強盛,但唐朝則因一場“三角戀”卻走向衰落。更令人歎爲觀止的事,這一場 “三角戀”並不是普通的兩男一女的三角情緣,而是一對皇家父子與一位絕代美女的不倫之戀。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這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中詩句,講的是唐玄宗和楊玉環的故事。唐玄宗李隆基和貴妃楊玉環的愛情,因白居易的《長恨歌》而千古傳唱,但《長恨歌》對唐玄宗和楊玉環的相遇經過卻語焉不詳。其實,楊玉環是唐玄宗的兒子壽王李瑁的妃子,唐玄宗聽近臣說,他的兒媳楊玉環天生麗質,就想了個藉口,把楊玉環招來看看。唐玄宗一看,果然是美貌無比,從此茶飯不香,天天想的是楊玉環。但是楊玉環是自己的兒媳,該怎麼辦呢?於是貼身太監高力士出了個主意,就是可以先讓楊玉環以出家做女道士爲由和壽王李瑁離婚,過了一段時間,等朝野上下都把這件事忘得差不多的時候,再讓楊玉環還俗,然後召進宮中,這樣就萬事大吉了。

曾經改變中國歷史的五場三角戀:盤點古代三角戀 第4張

楊玉環和壽王李瑁年齡相當,感情很好,本來是十分幸福的一對,但既然是皇帝看中了自己,硬要拆散自己與壽王的姻緣,她作爲兒媳婦,更作爲臣妾,再大的膽子也不敢反抗。剛進入皇宮的時候,楊玉環面對着一個老頭子,還常常想到年輕英俊的壽王李瑁,但受到一國之君的寵愛,所謂“三千寵愛在一身”,也就慢慢地把原來的丈夫忘記了。唐玄宗被楊玉環迷得神魂顛倒,從此無心朝政,“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國家大事就讓李林甫、楊國忠去處理了,政治開始腐敗,國力開始衰落,終於釀成了安史之亂,大唐王朝的盛世輝煌便從此一去不復返了。

當然,將大唐王朝的衰落的責任推到楊玉環身上顯然不太公正,因爲楊玉環是一個弱女子,最多不過是陪陪唐玄宗洗洗溫泉浴,聽聽歌,跳跳舞,因爲喜歡吃荔枝,累壞了幾匹馬。但是,從另一方面說,如果沒有楊玉環,沒有唐玄宗、壽王李瑁和楊玉環的三角,就沒有唐玄宗的荒廢朝政,楊國忠就不會專權,安祿山就沒有機會發動了以討伐楊國忠爲名、行奪取皇位之實的叛亂。也就沒有“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也就沒有“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也就更沒有大唐王朝走向沒落和衰敗。

衝冠一怒爲紅顏 陳圓圓惹出的“三角戀”

公元十七世紀的明清之際,又一場驚天動地的“三角戀”導致大明王朝的中原萬里錦繡河山慘遭滿清八旗勁旅鐵蹄的蹂躪。明末清初的著名詩人吳梅村的《圓圓曲》中的“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爲紅顏”所說的正是這場驚天動地的“三角戀”。這場“三角戀”的男主角是明朝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和起義軍李自成的部下劉宗敏,而女主角便是風情萬種的秦淮名妓陳圓圓。

當時清兵之所以能長驅直入地進入山海關而所向披靡,主要就是因爲吳三桂主動打開關口並引導清兵長驅直入。而吳三桂之所以會置國家民族大義於不顧,主要的則是因爲陳圓圓。陳圓圓原名陳沅,是個蜚聲江南的絕代佳人。當明朝內憂外患之時,崇禎帝鬱鬱寡歡,有個外戚想尋求絕色美女獻給皇帝解悶,於是找到了陳圓圓,沒想到崇禎帝無心於女色,將陳圓圓退回,大臣田畹遂私下佔爲己有。不久李自成的隊伍逼近京師,崇禎帝急召吳三桂鎮山海關。田畹設盛筵爲吳三桂餞行,吳三桂在宴席上見到了圓圓,神魂盪漾,就向田畹索要陳圓圓,並表示在亂時將保護田家。田畹無奈只好答應,吳三桂和陳圓圓舉辦了簡單的婚禮,因軍情緊急,就將陳圓圓留在京城,急急地趕往邊關。

然而,令吳三桂始料不及的是,李自成的大順軍很快地便攻入了京城。李自成的部將劉宗敏拷打吳三桂的父親,勒索錢財,又將陳圓圓霸佔。吳三桂本有意投降李自成,聽說這個消息後,怒髮衝冠,遂投降了清軍。

曾經改變中國歷史的五場三角戀:盤點古代三角戀 第5張

李自成戰敗後,將吳三桂父親及家中三十八人全部殺死,然後棄京出走。吳三桂追殺李自成,一路直到山西。吳三桂的部將在京城搜尋到陳圓圓,飛騎傳送到吳三桂那裏。吳三桂以隆重的儀式迎接陳圓圓。明朝滅亡後,吳三桂被封爲平西王,欲將陳圓圓立爲正妃,陳圓圓託故辭退,獨居別院,後削髮爲尼。在五華山華國寺長齋繡佛。吳三桂死後,陳圓圓亦自沉於寺外蓮花池,死後葬於池側。直至清末,寺中還藏有陳圓圓照片,池畔留有石刻詩。

孝莊太后與多爾袞皇太極的三角關係

在古代,但凡是女人,只要與政治牽扯上一點兒關係,往往就會爲人所詬病。倘若這個女人和多個男人有染,那紅顏禍水的大帽子恐怕是摘不掉了。但是凡事總有例外,在清代歷史上有這樣一個女人,她曾經下嫁自己的小叔子,而且在政治場上長袖善舞。更難能可貴的是,無論正史還是野史,對她都評價頗高,這個人就是大清開國以來最了不起的女人——孝莊文皇太后,通常我們稱之爲孝莊太后。

據說皇太極死後,孝莊嫁給了自己的小叔子多爾袞,她跟多爾袞、皇太極這個三角關係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皇太極作爲一位皇帝,自然是妻妾成羣,其中一個老婆叫哲哲,是孝莊的親姑姑;後來皇太極又娶來一個蒙古女人,叫海蘭珠,是孝莊的親姐姐;最後皇太極連孝莊也娶來了。兩輩人侍奉一個丈夫,本來孝莊管皇太極叫姑父,最後姑父變成了老公,歷史上到底有沒有這種不倫之戀?

孝莊是蒙古顯赫的科爾沁部貝勒寨桑的二女兒,13歲就成了34歲的皇太極的新娘。孝莊憑着自己的聰明才智,籠絡各方勢力,在皇太極駕崩後讓自己唯一的兒子福臨登上了皇位。孝莊痛失愛子後,輔佐幼孫康熙繼承大業、開創盛世、殫精竭慮、鞠躬盡瘁。這便是孝莊,一個清初三代帝王背後的女人。

曾經改變中國歷史的五場三角戀:盤點古代三角戀 第6張

孝莊下嫁多爾袞?捕風捉影的“太后下嫁”

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十一月,多爾袞擅改“皇叔父攝政王”爲“皇父攝政王”,這也是孝莊太后下嫁傳說出現的源頭。攝政王而又冠以皇父,中國古代歷朝無此先例,一時“民間議論紛起”。人們由皇“父”聯想到皇“母”,皇“父”是攝政王,皇“母”是孝莊太后,猜測想必是攝政王與孝莊太后成婚了。

前輩學者孟森先生,在《太后下嫁考實》一文中傳述了這種情況,他說:“清世雖不敢言朝廷所諱言之事,然謂清世祖之太后下嫁攝政王,則無南北,無老幼,無男女,凡愛述故老傳說者,無不能言之。求其明文則無有也。”

孟森先生認爲,皇父之稱,猶如古代“尚父”、“仲父”,都是皇帝對臣下的尊稱,並不能指爲太后下嫁的確據。如周文王稱呂望(姜子牙)爲尚父,意爲可尊尚的父輩。齊桓公尊管仲爲仲父,乃事之如父之意。總之,“尚父”、“仲父”之稱,並非真的成了父親,都是國君對勞苦功高重臣的尊稱。多爾袞之稱“皇父”,當屬此例。

“太后下嫁說”最早出自從事抗清鬥爭的張煌言寫的太后下嫁詩。

據史書載,清朝於順治十年(公元1653年)修建慈寧宮。孝莊太后是這年才搬進去的,時年已經42歲。如果在慈寧宮大辦婚事,必須在順治十年後。但多爾袞已於順治七年十二月病死,皇太后下嫁誰呢?

“春官昨進新儀注”,是說禮部進呈結婚的禮儀程序,後來演繹成這個草擬太后下嫁儀注的禮部尚書便是錢謙益。而至今未見當時禮部有什麼太后下嫁的新儀注。錢謙益曾做過南明弘光小朝廷的禮部尚書。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時,錢謙益降清,翌年五月,被清廷任命爲禮部侍郎兼管祕書院事,充明史館副總裁。至六月,以病退休。順治五年冬多爾袞稱皇父攝政王時,錢謙益早已返回原籍,說他以禮部尚書領銜奏事太后大婚,實爲子虛烏有。

張煌言的詩,有鮮明的政治色彩,是南明與清朝對抗在文學領域的延伸。言及歷史,無事實根據,任意評說,極不可取,更不可信。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