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宮廷野史 > 誰在西沙永興島上立下“南海屏藩”紀念碑?

誰在西沙永興島上立下“南海屏藩”紀念碑?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5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了紀念海軍收復和經營西沙羣島,1946年11月24日,張君然在永興島立下了一方水泥紀念碑,其正面碑文爲“南海屏藩”,背面刻有“海軍收復西沙羣島紀念碑”。此碑至今仍立於永興島上,成爲西沙羣島歸屬中國的一個歷史物證——

誰在西沙永興島上立下“南海屏藩”紀念碑?

2006年3月,一隻牛皮信封從北京輾轉寄來西沙。小心剪開,竟灑落一桌曆史——是張君然收復西沙、南沙紀要。60年光陰隨之瀉出,屋裏瀰漫開一股時光的味道。倏然間,似看見君然老人從雲蒸霞蔚中走來,手裏捧着的,分明是一顆美麗的“中國心”。

2003年6月,君然老人在上海去世。他帶走的千思萬念定如南海海水般湛藍無比,留在海風中的是他對西沙永恆的眷戀。

那是一段既神聖又艱難的歲月。在最緊要的時刻,是林遵、姚汝鈺、張君然等許許多多以命相抵的軍人,把西沙這顆璀璨的明珠捧回了祖國母親的懷抱。

1945年8月,日本宣佈投降後,根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決定,臺灣、西沙和南沙羣島等島嶼應迴歸中國。1946年,臺灣省行政長官陳儀在派人巡查南海後向行政院報告:日軍撤離後,南海諸島無人駐守。不久,法新社西貢專電稱:“法國海軍陸戰隊於1946年5月曾在西沙登陸,逗留15天。”同年8月又有消息傳來,菲律賓外交部長季裏諾表示要將“新南羣島”(即我南沙羣島)併入菲律賓版圖。 9月2日,行政院火速命外交部、內政部、國防部,立即會商拿出對策。9月3日,各部代表共同商定:由海軍總司令部組織艦隊,協助廣東省政府接收西沙羣島和南沙羣島,並由海軍派出兵力進駐各島。會議同時確定了各羣島名稱:將30年代命名的南海羣島易名爲中沙羣島;又將團沙羣島(日本人強佔時期稱其爲“新南羣島”)改名爲南沙羣島,以符合各羣島所處的地理位置。

形勢之緊迫可以想見!海軍總司令部迅速調集護航驅逐艦太平號、驅潛艦永興號、坦克登陸艦中建號及中業號組成編隊南下收復西、南沙主權(後來,西沙部分島嶼及南沙太平島、中業島即以這些軍艦名命名)。編隊指揮官、副指揮官分別由海軍上校林遵和海軍上校科長姚汝鈺擔任,時任海軍總司令部海事處參謀的張君然和上尉林煥章任編隊參謀。除了迅速籌集生活、作戰、通訊等守島必備物資外,另派海軍陸戰隊及其他技術人員共59名官兵,作爲第一批守島部隊隨艦隊出征。

1946年10月25日,編隊在上海集結。29日晚各艦分別祕密出港,22時在長江口編隊南下,經臺灣外海並繞過香港,於11月1日晚到達珠江口外的伶仃洋,並於午夜時分進入虎門水面拋錨。江楓漁火、夜色闌珊,張君然不禁感慨萬分。他回憶道:“我在駕駛臺上眺望虎門羣山,遙想1840年這裏硝煙瀰漫,英國殖民主義者的炮艦,經過我國南海諸島來到虎門,用大炮轟開了清王朝的大門,使我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達一百年之久。今天,我們艦隊來到虎門,即將收復南海諸島,保衛南疆,永遠斬斷帝國主義侵略的魔爪。撫今追昔,不勝思緒萬千……”

在廣州短暫停留之後,編隊載着廣東省政府赴南海接收官員於11月6日從虎門起航南下,於11月8日抵達海南榆林港。

11月正是南海東北季風強勁時節。太平、中業兩艦曾於12日和18日兩次出航,都受天氣影響而返航。一直等到11月23日海上風浪稍減後,姚汝鈺指揮永興艦和中建艦搶先出航,於24日凌晨到達西沙永興島海域。張君然率一個戰鬥小組乘汽艇從礁盤登陸,“環島搜索,未見有人,原有建築都已破壞殆盡;棧橋及原鋪設的輕便鐵路也都殘破不全。”其時海上7級大風,波濤洶涌,物資運輸全靠人力在礁盤上肩扛揹負,進駐過程十分艱辛。經過5晝夜奮鬥,進駐工作大體完成。29日上午,編隊派出儀仗隊隨同中央各部、委代表及廣東省接收人員和駐島官兵舉行儀式,爲收復西沙紀念碑揭幕,鳴炮升旗,十分隆重。

然而,歷史的道路並不平坦。1947年1月6日,法國一架飛機飛臨永興島上空偵察。18日上午,法國軍艦“東京人號”駛抵永興島,派官兵登陸,要求我駐守人員撤離。當時駐守在永興島的電臺臺長李必珍嚴詞拒絕,並命令官兵進入緊急備戰狀態,嚴令法軍立即退走。法軍見永興島無隙可乘,只好轉而登陸珊瑚島駐紮至1955年撤離,併爲日後西沙海域爭端留下隱患。

國民黨海軍收復西沙後,張君然被任命爲第一任西沙羣島管理處主任。任職期間,張君然在行使管理職權的同時,還爲西沙的建設、向國人宣傳海洋權益、宣傳西沙羣島等作出了貢獻。他曾親赴廣州邀請廣東省政府有關人員對南海諸島作了比較深入的研究,並於1947年6月11日至15日在廣州文廟召開了一次西沙、南沙羣島物產展覽會,將各羣島的物產實物、標本、照片、圖表以及地理、歷史文物資料等公開展覽。短短几天,“觀者達30多萬人次,使廣東人民對南海諸島的重要性有一個比較深刻的印象。”此外,張君然根據收集和調查的資料,結合各島現實情況,擬定了《海軍管理和開發西沙羣島的意見書》,並根據國際氣象組織的要求,於1947年4月在西沙設立第一個氣象臺,每天用電臺向海軍總部上報氣象信息。爲了紀念1946年海軍收復和經營西沙羣島的工作,張君然在永興島立下了一方水泥紀念碑,其正面碑文爲“南海屏藩”,背面刻有“海軍收復西沙羣島紀念碑”,旁邊署“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張君然立”。此碑至今仍立於永興島上,成爲西沙羣島歸屬中國的一個歷史物證!

歷史走到特定的那一年,多少國民黨軍人去了臺灣。張君然沒有去,他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退出現役後,他回到上海工作,曾任長寧區政協委員。1986年11月,張君然應部隊邀請回到闊別近40年的西沙蔘加收復西沙和南沙羣島40週年紀念活動。12月13日,當君然老人再一次踏上永興島的土地時,心潮難以平靜。他後來寫道:“我從1949年6月離開永興島,迄今38年了,現在舊地重遊,感慨良多……西沙現在已經成爲我南海諸島的政治和經濟中心了。也是我們今後開發和建設南海羣島的重要基地。它將真正成爲我們的‘南海屏藩’。我緬懷半個世紀來爲這個事業貢獻力量、甚至獻出生命的朋友和同志們,謹向他們表示誠摯的敬意!”

美麗是西沙的名片!2005年,《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組織專家和網民進行“地理選美”,西沙羣島被評爲中國“最美麗的島嶼”第一名。專家說,從空中俯瞰永興島,就像是鑲嵌在南海萬頃碧波中的一顆美麗的心。然而,西沙的美麗絕不僅僅來自她的自然風貌,我看得見,在西沙上空悠然飄過的白雲,有着君然老人那永不肯散去的南海情、西沙魂。正是因爲有了無數像張君然這樣的人,西沙才如此美麗,他們胸中跳躍着的這一顆最美的“中國心”,灼灼地光耀着三沙地界,灼灼地光耀在神聖的中國版圖之上!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