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宮廷野史 > 圓明園被燒,清朝官方史書卻只寫三個字掩飾,令人憤怒

圓明園被燒,清朝官方史書卻只寫三個字掩飾,令人憤怒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朝歷代的史書,對本朝不光彩的事蹟,都會進行遮掩。比如說唐朝的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兄屠弟,逼迫父親讓位。但經過史官的美化,變成李建成三番五次陷害李世民,李世民迫不得已,才發動兵變的。清朝,特別是晚清,出現了諸多國恥,那麼清朝官方是如何掩蓋的呢?

在清朝的衆多國恥中,以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爲甚。話說在1860年9月21日,清軍將領僧格林沁率數萬騎兵在八里橋,與英法聯軍激戰,結果清軍慘敗。消息傳到北京,身處圓明園的咸豐皇帝十分驚恐,與22日以去木蘭狩獵爲名,逃離北京。

圓明園被燒,清朝官方史書卻只寫三個字掩飾,令人憤怒

此時恭親王奕訢奉命留守北京,駐紮在圓明園內,辦理“撫局”。 10月6日,數千英法聯軍繞經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清軍稍作抵抗,即潰不成軍,奕訢聞訊後,倉皇出逃,直接跑到了北京西南盧溝橋附近的長辛店。英法聯軍在園中之遇到了20多個技勇太監的抵抗而已。

此後英法聯軍對圓明園進行了十多天的劫掠,至10月18日,英軍指揮官額爾金下令,將圓明園付之一炬。這段歷史每個國人都瞭解,但是在清朝的官方史書中,卻做了掩蓋,令人完全看不出屈辱的痕跡!那麼清朝官方是怎麼寫的呢?

編者從《清文宗實錄》入手,將這段歷史梳理了一下。首先,清朝官方語焉不詳,沒有承認八里橋之戰的慘敗。咸豐帝甚至在上諭中說,“前因吧嗄禮就擒,僧格林沁與夷開仗獲勝”,即使勝保戰敗後, 也只是簡單的說“知前路接仗失利,大營退扎八里橋”。

至於咸豐帝出逃時,更是選了一個看似合適的理由,“以秋獮木蘭,自圓明園啓鑾,皇長子隨駕”。所謂木蘭秋獮,指的是每年秋天,清朝皇帝都會到承德的木蘭圍場巡視習武,行圍狩獵。但是自道光皇帝即位以來,皇帝已經有40多年沒去承德了。

圓明園被燒,清朝官方史書卻只寫三個字掩飾,令人憤怒 第2張

況且此時,也不是打獵的季節,因此木蘭秋獮不過是咸豐逃出北京的一個藉口罷了。那麼英法聯軍搶劫圓明園這段,實錄又是怎麼說的呢?咸豐皇帝在上諭中,寫到“逆夷於本月二十二日,直犯圓明園,焚燒街市”。從表面上來看,英法聯軍佔據圓明園,焚燒街市,哪裏的街市,圓明園附近的?

清朝實錄依然是語焉不詳,沒有直說英法聯軍搶劫圓明園。那麼最關鍵的地方來了,當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清文宗實錄》竟然只用了三個字來記載,哪三個字呢?“澱園火”。所謂“澱園”指的就是圓明園,我們用現代漢語來翻譯,就是圓明園着火了。

這句話存在着很大的問題,圓明園是怎麼着火的,是誰放的火,實錄是沒有任何記載,只寫下了這三個字“澱園火”。在這三個字的背後,是無盡的恥辱,清朝想竭力去掩飾這段歷史,但卻從未在這段歷史中吸取教訓。所以掩飾歷史不能解決問題,民不可欺!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