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宮廷野史 > 劉伯溫死前給朱元璋留了一筐魚是什麼意思?朱元璋17年後才明白!

劉伯溫死前給朱元璋留了一筐魚是什麼意思?朱元璋17年後才明白!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伯溫死前給朱元璋留了一筐魚是什麼意思?朱元璋17年後才明白!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人都說劉伯溫是神機妙算,有很多與他有關的故事,都是在表現他的聰明智慧,只不過,因爲在流傳過程中,或許被很多人加入了一些元素,所以我們看到的劉伯溫未必就是當年那個真實的劉伯溫、而據說,劉伯溫在自己臨死之前,留給了朱元璋一筐魚,但是朱元璋想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一直到17年之後,朱元璋才終於明白了。

劉伯溫死前給朱元璋留了一筐魚是什麼意思?朱元璋17年後才明白!

俗話說得好,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從這話也能側面反應出,劉伯溫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爲明朝的建立立下了不世之功。劉伯溫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民間也有不少關於他的傳說,似乎他已經是神一樣的存在,說道他的預知能力,就不得不說他去世後,留給朱元璋的一樣東西。

1375年正月,劉伯溫就感染了風寒,一直反反覆覆的病情,直到四月十六,劉伯溫離開了這個世界,其實要說道劉伯溫的死,朱元璋是有責任的,因爲當時御醫給他開的藥,他吃過之後更加不適,但朱元璋只是簡單的說道讓他放寬心,一個開國功臣,最後也被皇上給猜疑,也是非常心寒了。

雖然朱元璋對劉伯溫不仁,但是劉伯溫作爲臣子卻不能不義,劉伯溫去世之後,他的家人按照劉伯溫的遺言,給朱元璋送了兩樣東西。第一樣東西是一本書,叫做《時務十八策》,朱元璋看後,才知自己失去了一個怎樣重要的人才,但已經後悔莫及了。第二樣東西卻讓朱元璋百思不得其解,就是一筐魚,這些魚在一個空間狹小的筐裏面不停的掙扎,直到死去。

朱元璋不明白劉伯溫的意思,詢問了很多人都沒有結果,於是朱元璋便將這筐魚賞賜下去了,但是劉伯溫是一個神機妙算之人,這筐魚肯定會有他的含義,只不過朱元璋未能理解罷了,對於這一點,朱元璋一直到17年後才恍然大悟。

劉伯溫死後的17年,也就是公元1392年,這一年,朱元璋的太子朱標突然暴斃,一時間朝廷震盪,此時的朱元璋已經是老年了,老年喪子,想要再重新挑選一個太子是何其難啊,我們也知道最終朱元璋將太子之位傳給了朱標的長子朱允炆,也就是後來的建文帝。在宣佈這個消息的時候,朱元璋想起了劉伯溫的那一筐魚,對於劉伯溫的深意也恍然大悟。

劉伯溫死前給朱元璋留了一筐魚是什麼意思?朱元璋17年後才明白! 第2張

原來當時劉伯溫送他這一筐魚,就是想要告訴他,筐外面就是大明的江山,而筐裏面這些大大小小的魚則是朱元璋的所有兒子甚至是孫子們,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這些孩子勢必是掙得你死我活,想要保護小魚的話,就只有讓大雨在筐外或者是將大魚都處理掉。於是朱元璋爲了保護朱允炆,將他所有兒子都放出就藩了,並且沒有旨意不得擅自進京。

只可惜啊,朱元璋沒有想到的是,其中有一條大魚,衝破了魚筐,將小魚吃掉了,坐上了皇位,他就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朱棣。或許劉伯溫的這一筐魚只是爲了告訴朱元璋明朝將會有一場內亂,朱元璋的曲解導致南京成了空城,終將抵不過朱棣的虎狼之師。

從古至今,智者無數,能人如雲,但真正能稱爲神乎其神的,也只有兩個人而已。一個是三國孔明:布衣爲謀,一把羽扇,讓漢家死灰復燃。再一個就是劉伯溫,亂世紛紜,卻能一眼識真龍,隻身投奔朱元璋,成了開明勳臣。

雖然兩個人都是大智之人,但境遇卻不相同,劉備對諸葛亮是言聽計從,無比的信任,諸葛亮出了茅廬,就如蛟龍入海,任憑遨遊,沒有任何的束縛,但是劉伯溫卻不同。

劉伯溫竭盡心慮,替朱元璋謀劃天下大業,到最後,稱王封侯者林立如雲,可是他卻只得了個“誠意伯”的爵位。公侯伯子男,這個劉伯溫到最後連個侯爺也沒有混上,相比諸葛亮高居丞相之位,皇帝都要尊稱相父,兩相懸殊,不可同語。

但是劉伯溫的厲害,就在他能知時命,這一點上,劉伯溫比諸葛亮要強,諸葛亮最後勞民傷財,一心想在有生之年,北伐成功,卻忘了自己早已勘破了三分大勢。最後逆勢而行,非但沒有一蹴而就,反而讓蜀國之業,也成了曇花一現。

劉伯溫死前給朱元璋留了一筐魚是什麼意思?朱元璋17年後才明白! 第3張

反觀劉伯溫,在朱元璋成就帝業後,寡言少語,旁人只當他心中有怨氣,卻不知道,他已經看到,朱元璋的心裏,藏着一把刀。戰場上的刀馬入了庫,但是權力場上難免要有一番更爲血腥的廝殺,歷代君王,司空見慣的手法,劉伯溫明明白白,他要退隱求安。

《明史》記載,從洪武三年末,劉伯溫便上書請辭官,朱元璋不許,再辭,再不許,三辭,朱元璋准予洪武四年歸還老家,劉伯溫謝恩。劉伯回家四年,便在洪武八年一命嗚呼,保住了一世善終。

據《劉伯溫生平述略》,他在死前數月,燒燬了一大批文書,僅留下《時務十八策》一書,然後親自去垂釣了一些鯉魚,他吩咐家人,自己死後,魚入筐,筐入缸,拉去南京,送給皇上。

劉伯溫死後,家人按照劉伯溫的囑咐,把鯉魚放到他親手編織的筐裏,然後置於水缸中,連同《時務十八策》,一併拉到南京。

洪武八年,《明史》是這樣記載的:“上知誠意伯薨(hong),涕袍而悲,撫籍而嘆,獨不知魚爲何意,喟左右宮人:劉基善弄巧謀,影弓昭危,死亦爲之,其性如此”

朱元璋雖然傷心劉伯溫的死,但卻只能看懂他留下的書,卻不懂魚的意思,只好吐槽劉伯溫,說他就是一肚子玄機的人,死了也不消停。

雖然朱元璋嘴上吐槽,但他也知道,劉伯溫一輩子都在“影弓昭危”,意思就是幫助別人化解危險,但是劉伯溫想最後替朱元璋化解什麼危險,朱元璋實在是想不出來。

劉伯溫死前給朱元璋留了一筐魚是什麼意思?朱元璋17年後才明白! 第4張

洪武二十五年,朱標太子病死。朱元璋顧不得失子之痛,因爲大明江山的皇統傳承有危險了。朱元璋深知皇家最怕的是什麼,那就是奪位爭儲,前車之鑑,遠的有李世民逼父殺兄,近的有趙光義燭光斧影,朱元璋不寒而慄,必須馬上決斷出一位新太子。

滿朝推舉朱棣爲尊,朱元璋也比較合意,這個四兒子,他的性情舉止,和自己不出左右,而且跟着自己南征北戰那麼多年,有歷練,有城府,有人心,皇統交給他,朱元璋是滿意的,可是就在權衡之際,朱元璋心中一個咯噔,他想起了劉伯溫死前留下的一筐魚。

那些魚已經死了十七年,但朱元璋記憶猶新,那些魚雖然放在大缸內,但因爲魚筐的網格太過密小,魚和魚都擠在一起,在宮內不出三天,就都死完了。

想到死,朱元璋臉色突變,他翻出劉伯溫的《時務十八策》,只見終篇的話便是:勢有所梏,則小柔可以服大力;形有所格,則大猛不能破小堅。

朱元璋恍然大悟,原來劉伯溫的一筐魚,是在告誡他,到了形勢桎梏時,必須要變猛爲柔,變密爲疏,這樣才能用小柔破大力,用小堅守大猛。

朱棣心性和朱元璋一樣,都是大猛之人,而天下如同筐內之魚,密而不疏,遭殃的是萬民社稷,馬上得天下,但不能靠着殺伐去治理天下,天下需要的是朱標太子這樣的仁君柔心,如今朱標已死,所謂的小柔,自然也要給他的子孫,這纔是皇統的自然延續。

朱元璋參悟明白後,馬上宣佈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繼承皇統,朱棣駐守北京,無宣不得進京。後來朱棣奪取天下,果然是南北征戰,連年狼煙,時有童謠:洪武之後又添武,天下黎民何處哭。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