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劉伯溫臨終前送朱元璋一筐魚,背後真相是什麼?

劉伯溫臨終前送朱元璋一筐魚,背後真相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1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語有云:“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節軍事諸葛亮,後世軍事劉伯溫。”劉伯溫可以說是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的最大功臣。

這一點朱元璋也毫不諱言,他說“(劉基)學貫天人,資兼文武;其氣剛正,其才宏博。”這個評價是極高的,不過後面還有一句:“卿能言之,朕能審而用之,式克至於今日。凡所建明,悉有成效。”這便是說劉伯溫提的策略都是經過了他的審覈,所以才能行之有效。

從朱元璋的這一句話中不難看出他對幫助他打江山的功臣的態度,事實也是如此,在朱元璋稱帝之後,那些大功臣們紛紛被朱元璋用雷霆手段清除,“胡惟庸案”和“胡藍之獄”便是典型代表。

劉伯溫雖然沒有被“狡兔死,走狗烹”,不過由於朱元璋對他的忌憚,在論功行賞之時,劉伯溫只得了一個次一等的伯爵,而且是俸祿最低的那一個。

一、火燒慶功樓僥倖逃命

朱元璋上位之後,一直對前代王朝衰落的原因十分在意,他覺得主要是由於朝廷大臣爲了自己的利益,背叛了皇權,因此朱元璋十分在意大臣對自己的忠誠。他不僅特意下令作了申誡公侯的《鐵榜文》,還編輯了《資質通訓》來督促大臣盡忠職守。

不過朱元璋這個人有一個很大的毛病,他的疑心病很重,同時他又嗜殺,這兩點結合在一起,便成爲了中國歷史上罕見的殘暴君王。爲了徹底鞏固自己的權力,避免出現前朝皇權被架空的情況,朱元璋對開國功臣們進行了一場“大清洗”。

劉伯溫臨終前送朱元璋一筐魚,背後真相是什麼?

火燒慶功樓便是朱元璋屠戮有功之臣的典型事件,當時朱元璋在慶功樓爲追隨自己打下大明江山的功臣們擺下了一席慶功宴。與會的大臣並不知道這是一場鴻門宴,都在席間開心地享受朱元璋賜下的美酒佳餚。

劉伯溫也參與了這一次宴會,不過他向來是一個十分警惕的人,他知道朱元璋的疑心病,因此他一直很低調謹慎。果然在他仔細觀察後,發現慶功樓的氛圍不太對,劉伯溫直覺可能會有大事發生。

謹慎的劉伯溫選擇離開這個是非之地,他藉故家中有事,提前告退,雖然這引起了朱元璋的不滿,不過朱元璋也沒有強行把他留下來。劉伯溫回到家中不久就傳來了慶功樓失火的消息。嚇出了一身冷汗的劉伯溫知道自己僥倖逃過了一劫。

二、馬皇后送禮告病還鄉

劉伯溫在離開慶功樓的時候,還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當時馬皇后從後面追上他,交給他一個籃子,並且囑咐劉伯溫一定要回家之後再看籃子裏的東西。

劉伯溫回家之後,聽說了“火燒慶功樓”之事,便知道籃子裏面一定是馬皇后想要給自己的忠告,因爲當時大明朝廷唯一能夠制止朱元璋濫殺的人,正是馬皇后。

沒想到偌大的籃子裏面只裝了一個梨子和兩個棗子,作爲明朝第一大謀士的劉伯溫立刻明白了馬皇后的意思,她是讓自己早早離去。

劉伯溫臨終前送朱元璋一筐魚,背後真相是什麼? 第2張

劉伯溫看着籃子,想到慶功樓的事情,爲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很快就以身體不適爲由向朱元璋告老還鄉了,劉伯溫的舉動果然讓朱元璋放棄了對他的戒心,就這樣劉伯溫逃離了充滿危險的朝廷。

三、朱元璋收魚悔之晚矣

劉伯溫回到家鄉後,享受了一段清淨的日子,可是劉伯溫畢竟在中樞朝廷效力過,雖然遠離了朝廷,依然關心着朝政,這又讓朱元璋對他產生了疑心。

當時甌、閩地域的鹽販子和盜賊十分猖獗,劉伯溫爲了地方的安寧和百姓的生活便讓自己當官的兒子劉璉上報此事給朝廷,請求派兵剿匪。

這件事情上報之後,被劉伯溫的老對手胡惟庸利用起來造謠劉伯溫此舉是爲了鎮壓當地百姓,方便給自己選擇祖墳。朱元璋知道此事後,對劉伯溫又升起了戒心,爲了安撫朱元璋,劉伯溫只好重返京城,生活在朱元璋的眼皮底下。

公元1375年,偶感風寒的劉伯溫被朱元璋下令賜藥醫治,沒想到吃完藥後身體更加不適,他知道自己已經命不久矣,在死之前,劉伯溫讓次子劉璟將自己平時釣的魚裝進一個魚筐裏,然後把魚筐裝進一個大缸裏獻給了朱元璋。

朱元璋當時並不明白劉伯溫送魚的目的,直到17年後,朱元璋才突然醒悟過來,明白了劉伯溫當時的深意:魚在水缸內遊動,但是魚筐太擁擠,最後擠在狹小空間中的魚全都會死去。

明白這個道理後,朱元璋立即下令將其他皇子調離京城,分封爲藩王,此舉在一段時間內避免了皇室權力的爭鬥,但是此時已經爲時已晚,燕王已經培養起了自己的勢力。果然在朱元璋駕崩,朱允炆上位三年後,燕王朱棣便發動靖難之役,奪取了皇位。

四、功臣難有好下場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那些幫助帝王打下江山的功臣歷來是沒有幾個有好下場的,一代兵神韓信便是如此,不僅從齊王變成了淮陰侯,後面更是被呂后設計殺死。

所謂功高震主,若一個臣子的能力特別突出,往往最容易遭到皇帝的猜忌,自古能夠登上帝位的無不是心思深沉之人,朱元璋不過只是其中之一,甚至他都不能算曆史上最殘暴的皇帝。

所以很多有大智慧的人會選擇功成身退,明哲保身,劉伯溫本來已經告老還鄉,遠離是非了,可惜世事不能盡如人意,最後依然落得被賜死的下場。

小結:

朱元璋一生多疑,若是他能夠給這些臣子多一些信任,也不至於在多年後才明白劉伯溫的告誡,那時已經悔之晚矣了。而劉伯溫即便在臨死之時,依然想着爲朱元璋出謀劃策,這份忠心,令人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