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伯溫去世前給朱元璋送了一筐魚,爲什麼17年後他才明白?

劉伯溫去世前給朱元璋送了一筐魚,爲什麼17年後他才明白?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本站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朱元璋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這樣說劉伯溫其實不太準確,應該把明初和漢初來做對比。朱元璋和劉邦一樣,都是起於最底層的皇帝,他們身邊都有一批優秀的人才。

這兩批人才中,有兩個人是比較相似的,一個劉邦的軍師張良,另一個是朱元璋的劉基。

當然相比於子房先生的雲遊天下,終老山林,劉伯溫的結局就令人惋惜得很啊,當然這也跟他貪戀權位的性格有關。

公元1375年,也就是洪武八年,劉伯溫偶感風寒,朱元璋派遣胡惟庸帶着御醫去探望,御醫開了藥後,照方抓藥服用後,身體日漸沉重,病情加重。

此時,劉伯溫還有點看不清形勢,巴巴地找朱元璋去告狀去了,認爲是胡惟庸毒害他,結果朱元璋根本不接這茬,劉伯溫終於明白什麼個意思了,當年五月份,劉伯溫在家鄉病逝。

劉伯溫去世前給朱元璋送了一筐魚,爲什麼17年後他才明白?

民間傳說,劉伯溫臨終前,託人給朱元璋送去了一筐魚

傳說朱元璋看到這筐魚後,第一重意思朱元璋很快就明白了,劉伯溫將他自己比作這一筐奄奄一息,等待宰殺的魚,祈求朱元璋饒恕他的家人,朱元璋看明白了,也就沒有爲難劉伯溫的兒子。

第二重意思是十七年後,朱元璋才明白,原定的皇位繼承人太子朱標病逝,儲君之位空缺,留在京城的皇子們相互爭鬥。

朱元璋猛然想起劉伯溫送給他的那筐魚的寓意,這天下就是一個大筐,衆位皇子就是筐中的魚,如果把網收得太緊,裏面的魚要爭奪生存的空間,相互激烈攻伐,最後都會重傷而死。

朱元璋明白劉伯溫的警示後,立馬冊封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爲皇太孫,命令京城的所有皇子全部出京就藩,不得滯留京城。

第三重意思,勸朱元璋善良,寬容勳貴功臣

劉伯溫將自己和其他的明初功臣比作是筐中的魚,天下已經安定,魚兒已經失去了撒歡的環境。太平盛世下的開國功臣,就如同筐中的魚,翻不起什麼大浪,及時作亂,也是皇帝砧板上的魚肉。

同時,將魚兒養活在筐中,如果朝廷需要用人的時候,他們也可以發揮作用,筐中的魚殺光了,朝廷就沒有可用之才了。

所以劉伯溫的第三重意思,其實是在提醒已經開始在舉屠刀的朱元璋,刀下留情,待部下以寬容,切勿大開殺戒。

劉伯溫去世前給朱元璋送了一筐魚,爲什麼17年後他才明白? 第2張

劉基病逝於洪武八年,當時朱元璋還沒有進行大規模的勳貴清理,但是已經開始有功臣因爲一些小錯被殺害,而且劉基也認爲自己是被朱元璋下毒殺死的。

所以他在臨終前,其實是打算上書朱元璋寬容執法的,此事在他臨終前交代次子劉璟時說:

爲政的要領在寬柔與剛猛循環相濟。如今朝廷最必須做的,是在位者儘量修養道德,法律則應該儘量簡要。平日在位者若能以身作則,以道德感化羣衆,效果一定比刑罰要好,影響也比較深遠,一旦部屬或百姓犯錯,也較能以仁厚的胸懷爲對方設身處地的着想,如此一來,上天便會更加佑我朝永命萬年。

劉伯溫原計劃由自己來寫給朱元璋寫這封遺言的,但是又想到胡惟庸肯定會從中阻撓,所以交代兒子,等胡惟庸倒臺以後,再代替他上書給朱元璋。

不知道劉璟有沒有上這道奏疏,但是從結果來看,朱元璋是肯定沒有聽進去,也沒有明白劉伯溫那筐魚要表達的第三重意思。

第四重意思,分封政策,未來必定魚死網破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肆分封自己的兒子爲藩王,但是很多文臣反對,認爲必定會出現西漢“七國之亂”的慘劇。但是沉浸在自己美夢中的朱元璋根本聽不進去,很多人因此而被殺。

作爲學究天人,上算五百年、下算五百年的劉伯溫,必定是清楚朱元璋這個分封政策的貽害無窮。但是在朱元璋當時鐵了心要進行分封的情況下,也無法去明確表示反對。

所以他就以一筐魚來警示朱元璋,分封子孫,子孫無窮,而天下有限,就像魚筐一樣,魚筐的大小是固定的,放進太多的魚進去,必定是筐壞掉,魚死光的結局。

劉伯溫去世前給朱元璋送了一筐魚,爲什麼17年後他才明白? 第3張

這是在提醒朱元璋及明朝皇帝,針對皇室子孫的分封政策,必須要提早考慮對策,或者參考漢武帝的推恩令,來限制皇室成員的繁衍和權力過大,危害王朝的根基。

同時的,朱元璋也根本沒有看出劉伯溫對他的這層警示,自以爲子孫守衛邊疆,就江山永固,沒想到他剛死,燕王朱棣就起兵奪取了侄子的江山。

更加沒有想到,他自己制定的皇室奉養政策,造成一種“養豬式”的惡果,宗室成員急劇膨脹,嚴重拖累了明朝的財政制度。

到明朝中後期,朝廷的財政收入,每年要花費達千萬兩之巨來供養各地的宗室,同時他們又佔據了大量的土地,不承擔賦稅,造成明朝財政的急劇惡化。

爲政的要領在寬柔與剛猛循環相濟。如今朝廷最必須做的,是在位者儘量修養道德,法律則應該儘量簡要。平日在位者若能以身作則,以道德感化羣衆,效果一定比刑罰要好,影響也比較深遠,一旦部屬或百姓犯錯,也較能以仁厚的胸懷爲對方設身處地的着想,如此一來,上天便會更加佑我朝永命萬年。

劉伯溫原計劃由自己來寫給朱元璋寫這封遺言的,但是又想到胡惟庸肯定會從中阻撓,所以交代兒子,等胡惟庸倒臺以後,再代替他上書給朱元璋。

不知道劉璟有沒有上這道奏疏,但是從結果來看,朱元璋是肯定沒有聽進去,也沒有明白劉伯溫那筐魚要表達的第三重意思。

第四重意思,分封政策,未來必定魚死網破

劉伯溫去世前給朱元璋送了一筐魚,爲什麼17年後他才明白? 第4張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肆分封自己的兒子爲藩王,但是很多文臣反對,認爲必定會出現西漢“七國之亂”的慘劇。但是沉浸在自己美夢中的朱元璋根本聽不進去,很多人因此而被殺。

作爲學究天人,上算五百年、下算五百年的劉伯溫,必定是清楚朱元璋這個分封政策的貽害無窮。但是在朱元璋當時鐵了心要進行分封的情況下,也無法去明確表示反對。

所以他就以一筐魚來警示朱元璋,分封子孫,子孫無窮,而天下有限,就像魚筐一樣,魚筐的大小是固定的,放進太多的魚進去,必定是筐壞掉,魚死光的結局。

這是在提醒朱元璋及明朝皇帝,針對皇室子孫的分封政策,必須要提早考慮對策,或者參考漢武帝的推恩令,來限制皇室成員的繁衍和權力過大,危害王朝的根基。

同時的,朱元璋也根本沒有看出劉伯溫對他的這層警示,自以爲子孫守衛邊疆,就江山永固,沒想到他剛死,燕王朱棣就起兵奪取了侄子的江山。

更加沒有想到,他自己制定的皇室奉養政策,造成一種“養豬式”的惡果,宗室成員急劇膨脹,嚴重拖累了明朝的財政制度。

到明朝中後期,朝廷的財政收入,每年要花費達千萬兩之巨來供養各地的宗室,同時他們又佔據了大量的土地,不承擔賦稅,造成明朝財政的急劇惡化。

可以說,如果沒有明朝宗室的貪婪和索取無度,對朝廷財政和賦稅體系的破壞,明朝是有能力延續更長時間的,朱元璋養魚終於把自己建立的王朝給養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