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皮影製作的敷彩發汗熨平,具體是採用什麼樣的方法?

皮影製作的敷彩發汗熨平,具體是採用什麼樣的方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0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皮影製作的敷彩發汗熨平,具體是採用什麼樣的方法?皮影雕完之後是敷彩。老藝人用色十分講究。大都自己用紫銅、銀硃、普蘭等礦植物炮製出大紅、大綠、杏黃等顏色着色。着色的方法也各有不同。

以陝西皮影爲例,敷彩的方法是先把制好的純色化入稍大的酒盅內,放進幾塊用精皮熬製的透明皮膠,然後把盅子放在特製的燈架上,下邊點燃酒精燈火,使膠色交融成爲粥狀,趁熱敷在影人上。雖是色彩種類不多,但老藝人善於配色,再加上點染的濃淡變化,使色彩效果異常絢爛。

敷色後還要給皮影脫水發汗,這是一項關鍵性工藝。它的目的是爲了使敷彩經過適當高溫吃入牛皮內,並使皮內保留的水分得以揮發。脫水發汗的方法很多,有的用薄木板夾住皮影部件,壓在熱炕的席下;也有的用平布包裹皮影部件,以烙鐵或電熨斗燙;此外還有一種土辦法是用土坯或磚塊搭成人字形,下面用麥秸燒熱,壓平皮影使之脫水發汗。

脫水發汗的成敗關鍵在於掌握溫度火候。過去藝人們掌握火候的土辦法叫“彈指點水”,就是用手指蘸水或唾液彈滴在熨具上,觀察水的變化,判斷溫度的高低。既看水點所起泡沫大小的變化,也看水分蒸發的速度快慢。

皮影製作的敷彩發汗熨平,具體是採用什麼樣的方法?

所要求的溫度一般在攝氏七十度上下。溫度恰當,皮子脫水發汗順利,皮內水分揮發了,顏色也吃入皮內了,皮影色澤鮮美,且久不褪色,而膠質也可溶化封閉住皮子的毛孔,使皮影永久不翹扭變形。如果溫度過高則會使皮子縮爲一團,工藝全部報廢;溫度不足,膠色就不能溶入肉皮,皮內的水分難以排盡,造成皮影人物的色澤不亮,時間長了還會變形。

皮影製作是一項複雜的製作技藝,要求製作者必須具備紮實的繪畫功底和高超的雕刻技巧,以及持之以恆的毅力和韌勁,他們恰恰具備了這樣的條件和素質,最重要的是他們熱愛着皮影,眷戀着皮影,癡迷着皮影。幾十年如一日的執着追求,才成就了以他們爲代表的昌黎一代刻影藝人。

影人不只是用於皮影戲的演出,而且每個人都可以用雙手耍玩娛樂,還可以置於窗前或白牆之上,作爲室內藝術裝飾。由於皮影造型古樸典雅,民族氣味濃厚,既具有藝術欣賞性又有收藏價值。

在影人的製作上要選用堅固耐用、柔韌性好的材料,可以用驢皮、羊皮、馬皮、牛皮等,其中驢皮應用最爲廣泛,刻畫出的影人形態逼真、薄厚均勻、色彩鮮亮,各種精美的皮影藝術造型標誌着皮影製作技術日漸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