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皮影製作的畫稿過稿的具體過程是什麼樣的?

皮影製作的畫稿過稿的具體過程是什麼樣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據史書記載,皮影戲早在元代時期就已經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那麼皮影製作的畫稿過稿的具體過程是什麼樣的?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皮影人物的設計往往臉部體現個性、服飾強調共性,所以一個皮影班的皮影人物,常常皮影頭像有一、二千個,而皮影身體只有幾百個。演出時,根據劇情需要,只要將不同的頭像插到不同身份的軀幹上即可。皮影班有句行話叫"一個身體七個頭",說的就是這情景。但女性頭像一般是不換的,大約是爲了線條的秀美和流暢。

先是畫稿,即按人物的不同身份和個性,設計出不同的形象,但這種設計是有一定程式的,如武生飾武生巾,將軍爲扎巾、元帥戴沖天盔;丞相穿相貂,文官着板吉;男子按年齡分無須、短鬚和三髯等。皮影人物的設計往往臉部體現個性、服飾強調共性,所以一個皮影班的皮影人物,常常皮影頭像有一、二千個,而皮影身體只有幾百個。

演出時,根據劇情需要,只要將不同的頭像插到不同身份的軀幹上即可。皮影班有句行話叫"一個身體七個頭",說的就是這情景。但女性頭像一般是不換的,大約是爲了線條的秀美和流暢。

製作皮影時有專門的畫稿,稱爲"樣譜",這些設計圖稿世代相傳。即按人物的不同身份和個性,設計出不同的形象,但這種設計是有一定程式的,如武生飾武生巾,將軍爲扎巾、元帥戴沖天盔;丞相穿相貂,文官着板吉;男子按年齡分無須、短鬚和三髯等。

皮影製作的畫稿過稿的具體過程是什麼樣的?

雕刻藝人將刮好的皮分解成塊,用溼布潮軟後,再用特製的推板,稍加油汁逐次推摩,使牛皮更加平展光滑,並能解除皮質的收縮性,然後才能描圖樣。畫稿前對成品皮的合理使用,也是一項細緻的工作。薄而透亮的成品皮,要用於頭、胸、腹這些顯要部位;較厚而色暗的成品皮,可用於腿部和其他一般道具上。這樣既可節約原料,又提高了皮影質量,同時也使皮影人物上輕下重,在挑籤表演和靜置靠站時安穩、趁手。接下來是描圖樣,用鋼針把各部件的輪廓和設計圖案紋樣分別拷貝、描繪在皮面上,這叫“過稿”,再把皮子放在棗木或梨木板上進行刻制。

皮影戲,舊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用蠟燭或燃燒的酒精等光源照射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唱述故事(有時用方言),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絃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在河南、山西、陝西、甘肅天水等地農村,這種拙樸的漢族民間藝術形式很受人們的歡迎。

“皮影”是對皮影戲和皮影戲人物(包括場面道具景物)製品的通用稱謂。皮影戲是讓觀衆通過白色幕布,觀看一種平面人偶表演的燈影來達到藝術效果的戲劇形式;而皮影戲中的平面人偶以及場面景物,通常是民間藝人用手工,刀雕彩繪而成的皮製品,故稱之爲皮影。在過去還沒有電影、電視的年代,皮影戲曾是十分受歡迎的民間娛樂活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