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諸葛亮拒絕魏延子午谷的建議,是因爲他有什麼方案?

諸葛亮拒絕魏延子午谷的建議,是因爲他有什麼方案?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諸葛亮爲什麼不採納魏延兵出子午谷的計劃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諸葛亮不採納魏延兵出子午谷的建議,是因爲他有一個更好的方案,這個方案風險小收益大。只不過因爲一個人的意外死亡,打亂了他的計劃,導致他原本完美的計劃出現了漏洞。

劉備死後諸葛亮等了6年才決定北伐。除了他需要時間梳理內部問題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等待時機。

諸葛亮時期和劉備時期還不一樣,劉備時期要將有將,要兵有兵,要糧食也很充足,打得曹操都主動放棄了漢中。到了諸葛亮時期,由於劉備發動的伐吳戰爭失敗,蜀國損兵折將,國力大損,諸葛亮北伐時可以說兵微將寡。同時戰場的推進到漢中,漢中人口稀少(曹操得到漢中曾大批遷人)再往北走需要從大後方補給,這就導致糧草轉運非常困難。跟魏國耗,根本耗不過。

所以諸葛亮北伐必須找一個好時機才行。等魏國內部發生問題,比如說老皇帝駕崩、新皇帝上任,或者魏國被某場戰爭拖住。

按理說公元226年5月曹丕駕崩,曹睿繼位這個時間是最好的時機。但是這次機會諸葛亮沒動,而是等了一年多,到了公元228年春才發動第一次北伐。

諸葛亮這時候發動北伐有什麼對蜀國有什麼利好是事嗎?

利好事件有兩個:

第一個是通過散佈謠言,魏國已經解除了司馬懿的統兵權。最難纏的對手調離了崗位。

諸葛亮拒絕魏延子午谷的建議,是因爲他有什麼方案?

第二個是新城(原上庸)的孟達不受魏國新帝待見,想重新迴歸蜀國。

說到這可能有人會反駁,不對吧?諸葛亮北伐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了,孟達才寫信通過李嚴來聯絡諸葛亮,說出迴歸蜀國的願望。這能算在諸葛亮北伐的有利條件中嗎?

其實勸降孟達的工作,諸葛亮一直在做。當初劉備駕崩,劉禪剛剛繼位,魏國就動員了五路大軍攻打蜀國,其中一路就是孟達的上庸十萬兵馬。最後怎麼解決的呢?

又知孟達引兵出漢中;達與李嚴曾結生死之交;臣回成都時,留李嚴守永安宮;臣已作一書、只做李嚴親筆,令人送與孟達;達必然推病不出,以慢軍心:此一路又不足憂矣。

此事之後,諸葛亮應該沒少拉攏孟達,只不過那時候曹丕對孟達非常好。孟達能示好是一回事,拉攏投降則是另外一回事。

曹丕愛其才,時以駿馬金珠賜之,曾同輦出入,封爲散騎常侍,領新城太守,鎮守上庸、金城等處,委以西南之任。

曹睿繼位之後,一朝天子一朝臣,孟達沒了曹丕時的待遇,情況就大不同了。

自丕死後,曹睿即位,朝中多人嫉妒,孟達日夜不安。

諸葛亮拒絕魏延子午谷的建議,是因爲他有什麼方案? 第2張

經過一年多的的惴惴不安,諸葛亮的勸說工作應該是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孟達迴歸想在蜀國取得不錯的地位,除了帶新城投蜀國外,還要立下更大的功勞才行。乘虛打下宛洛就是一個不世之功。孟達本人也是這麼想的。

今在新城,聽知丞相伐魏,欲起金城、新城、上庸三處軍馬,就彼舉事,徑取洛陽:丞相取長安,兩京大定矣。今某引來人並累次書信呈上。

兩翼齊飛固然是好,但這不現實。能把一路完成就很不錯了。兩相比較取下宛洛比打下長安意義更大一些。

諸葛亮拒絕魏延子午谷的建議,是因爲他有什麼方案? 第3張

想要讓孟達完成這個工作。這就需要諸葛亮牽制魏軍的主力。長安城距離宛洛是非常近的,一旦主戰場放在長安,不管能不能取下長安,宛洛不會出現空防區。最好的辦法是把主戰場放在遠離長安的地方,把魏軍的主力吸引過去。

宛洛有長安在外圍,很可能會空防。這樣孟達的機會就來了。一旦讓孟達打下宛洛,天下必將震動。

魏國如果回軍救援,諸葛亮則會趁機打下長安,即使魏國從別處調兵,吳國也不會幹看着。總之機會隨處可見,比起魏延的建議在長安死磕要美好的多。

可惜孟達在新城沒有心腹,身邊的武將都是和他離心離德的人,連親戚也是(做人好失敗),他自己尚不自知。這等機密很快就被泄露。再加上司馬復出,孟達豈是司馬懿的對手。

也因爲孟達的失敗,諸葛亮原本穩妥完美的計劃出現了漏洞。派馬謖補漏失敗後,不得不退回漢中。大好的第一次北伐就這麼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