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綠林赤眉起義原因:一場農民起義反壓迫的戰爭

綠林赤眉起義原因:一場農民起義反壓迫的戰爭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綠林赤眉起義大概是在西漢末年時期也就是公元十七年爆發的,當時因爲西漢末年王莽想要該朝篡位而引起的戰爭,這也是一場有農民引起的起義。

綠林赤眉起義原因:一場農民起義反壓迫的戰爭

  綠林赤眉起義圖片

  王莽掌控政權後,使得民衆苦不堪言,民不聊生,農民百姓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加上地方官員的欺壓,這也使得民衆們心生不滿。而赤眉軍是因爲某地的一個官差被縣令命令去打幾個沒有交稅的農民,而這個姓呂的官差不肯去打農民,最後饒恕了縣令,縣令給呂官差判了死罪,而呂官差的母親非常的憤怒,爲了給自己的兒子報仇,竟然集合了一百多個農民將這個縣令打死,隨後逃走了;由於當時受到壓迫的農民非常多呂母親很快集合了一萬多的農民,隨後逃至泰山,最後呂母親病死,就由樊崇帶領農民。

  他們爲了和軍隊相區分,於是染紅了眉毛成爲了赤眉軍,最後他們佔領當地的領域,將搶來的糧食一部分分給當地貧窮的老百姓,還有一部分帶回了綠林山,王莽知道這件事後,派了幾萬的人前去剿滅赤眉軍,但是卻反倒是被赤眉軍打敗。

  直到後來,赤眉軍隊越來越強大,他們開始分散轉移,直到後來,由劉秀帶領的起義軍也加入了裏面,其中劉玄也參與在內,最後他們推舉了劉玄爲領導人,舊勢力打倒,劉玄開始創立自己的政權,但是他的本性暴露出來,他派人去打綠林的首要領導人,這下子局面又僵硬起來。

  綠林赤眉起義發生在哪兒

  綠林赤眉起義說的是西漢末年時期,在王莽篡漢成功之後所發生的農民起義。那麼,綠林赤眉起義發生在哪兒呢?

綠林赤眉起義原因:一場農民起義反壓迫的戰爭 第2張

  綠林山圖片

  首先,綠林赤眉起義發生在哪兒這個問題從這個起義的命名就可以看得出來。之所以叫綠林赤眉起義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爲這次起義是在綠林山開始的。之所以有這次起義是因爲在王莽統治的時期,各地頻繁的發生天災,然而王莽卻沒有正式對待,而是採用非常殘酷的鎮壓方式,本來就飢寒交迫的農民在官方的鎮壓下更加的走投無路,只好走上了起義這條道路。

  起義是由兩個比較有名望的人組織起來的,規模有幾百個人,一開始是佔領了綠林山,也就是現在湖北的大紅山。起義軍規模迅速的壯大起來,達到了七八千人,由於他們的大本營是綠林山,所以自稱爲綠林起義軍。

  不過,綠林赤眉起義發生在哪兒這個問題也有其他的答案,因爲綠林赤眉起義指的並不是一股起義軍,綠林指的是綠林山的這一批,而赤眉卻不是,赤眉起義軍是東邊發展的另一批,因爲起義軍裏面的人都將眉毛塗成了紅色,所以叫做赤眉。不過這個具體地點沒有記載,只說是西邊。

  所以說綠林赤眉起義軍發生在哪兒這個問題應該要結合兩撥起義軍的地點聯合來考慮。綠林赤眉起義軍是對王莽政權的極度不滿,大部分人都是農民,他們因爲實在走投無路纔會走上了起義的道路。

  綠林赤眉起義爲什麼會失敗

  綠林起義是在當時想要篡改政權的王莽的壓迫下而引起的農民起義。由最開始的幾百人發展到最後的幾十萬人,長達十年的戰爭,綠林起義是由最開始的樊崇帶領的農民起義。

綠林赤眉起義原因:一場農民起義反壓迫的戰爭 第3張

  綠林赤眉起義示意圖

  在佔領綠林後,卻因爲疾病而不得不散開戰力,在綠林的時候王莽曾經派數萬精兵前去圍剿綠林軍,但是卻反而被綠林軍打敗,並且將當地的軍糧開放,一部分發放給貧窮的老百姓,另一部分帶回了綠林,這也使得很多貧窮的老百姓開始追隨綠林軍。

  綠林軍後來和劉玄劉秀的軍隊混合在了一起,軍隊裏面開始複雜起來,他們爲了和官兵分開,於是將眉毛染成了紅色,也叫赤眉軍,後來綠林軍演變成了幾十萬的大軍隊,這在一定的程度上已經鎮壓到了王莽的政權,後來綠林軍推選劉玄作爲領導人,劉玄最後建立了自己的政權,不過這時,他的狼子野心也就暴露無遺,他將綠林起義的主要幾個領導人派兵殺害,這也使得劉玄和綠林軍矛盾開始尖銳。

  後來由劉秀主導的南陽地主集團也和赤眉軍有了很大的矛盾,在於赤眉軍對抗多時之後,劉秀在洛陽建立了都城,赤眉軍在湖城作戰勝利之後,沒有注意調理自己的部隊,糧食也很缺乏,最後被劉秀的軍隊圍攻,又餓又疲憊的赤眉軍最後招架不住,只好敗下陣來。

  綠林赤眉起義與綠林文化

  綠林赤眉起義主要講的是西漢末年時期王莽篡改朝權引起的農民起義,最後與劉秀主要的帶領的起義軍會和,最後終於打壓下王莽的勢力,將朝代改寫。這次起義雖然最後失敗了,但是它所含有的意義和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卻值得後世人深思。

綠林赤眉起義原因:一場農民起義反壓迫的戰爭 第4張

  綠林赤眉起義圖片

  綠林文化弘揚了告知我們中華名族爲了和平而團結對抗惡勢力,就像綠林軍一樣,由最開始的樊崇爲民解怨,而帶領民衆起義,這也是受到了當時惡勢力王莽的壓迫與官員的欺壓而造成的,一支本來只有幾百來人的小隊伍,而發展到最後的幾十萬大軍,可見當時的民衆團結一心,這也是華夏優良的品質。

  而由樊崇帶領的這支隊伍,不僅團結,而且基本上都是樸實的農民,他們雖然讀書不多,有些還是大字不識一個,但是他們卻在相互之間互相約定:“殺了人就該償命,傷了人就該受到相應的懲罰。”並且在他們之間也沒有權位的高低貴賤之分,每個人都是相互平等的,這也是人與人之間最難得可貴的一點。

  而當時的綠林起義雖然最後還是被迫投降與劉秀,但是還是對地主階級帶來沉重的打擊,劉秀順手強奪了農民的成果,建立新一代王朝——漢朝。

  雖然綠林起義失敗,但是它給我們後人帶來的意義遠非如此,正如《水滸傳》那樣,一百零八個好漢,每個好漢都代表着我們每個象徵和平的人民正直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