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普加喬夫起義簡介:沙俄農民羣起反抗農奴制

普加喬夫起義簡介:沙俄農民羣起反抗農奴制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7~18世紀俄國爆發的多次農民起義。16世紀中葉起,沙皇政府頒佈一系列法令加快俄國農民農奴化過程。爲擴張領土,沙皇政府連年發動對外戰爭,戰爭重負大都轉嫁到農民身上。遇到災荒瘟疫,農民更是苦難不堪。因此,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其中規模較大的有三次(博洛特尼科夫起義(1606~1607)、拉辛起義(1670~1671)、普加喬夫起義(1773~1775))。

普加喬夫起義(1773~1775)Y.I.普加喬夫約生於1742年,頓河哥薩克人。17歲起在哥薩克軍隊服役,參加過七年戰爭和俄土戰爭,獲少尉軍銜。退役後,在頓河、伏爾加河一帶流浪。18世紀60年代,俄國中部以及烏拉爾、頓河地區不時發生農奴暴動。1773年9月17日,普加喬夫在烏拉爾河畔雅克鎮率領80名哥薩克起義。10月,起義軍發展到近3000人,圍攻南俄戰略要地奧倫堡。此時,俄國正與土耳其交戰,與瑞典及其盟國法國關係緊張,無力鎮壓起義。普加喬夫藉此有利時機發布《全民告諭》,提出鮮明的反封建口號,同時大力發展武裝力量,成立軍事委員會,加強組織紀律,得到廣泛支持,起義浪潮席捲喀山、烏拉爾、西西伯利亞。

普加喬夫起義簡介:沙俄農民羣起反抗農奴制

11月,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兩次派兵討伐,均被粉碎。至年底,起義軍發展到2.5萬人,擁有火炮86門。1774年1月,沙皇政府調重兵鎮壓起義。3月,起義軍與政府軍在塔季謝沃要塞激戰,損失6000人,火炮丟失殆盡。普加喬夫被迫放棄對奧倫堡的包圍,向東北方向撤退。途中在薩克瑪爾斯克再敗於政府軍,殘部500餘人撤至烏拉爾山區,發動農民堅持鬥爭。5月,普加喬夫率部向烏拉爾草原轉移,然後西進伏爾加河,於7月攻佔喀山,但損失7000人。起義軍轉而南下,連克數城,於8月底包圍察裏津。9月3日,起義軍在察裏津附近受到從對土作戰前線調來的俄國名將A.V.蘇沃洛夫所部的毀滅性打擊,幾乎全軍覆沒。9月25日,普加喬夫因叛徒出賣被捕,次年1月10日在莫斯科壯烈就義。至1775年8月,起義完全失敗。

俄國農民起義是俄國戰爭史上悲壯的一頁,在不同程度上打擊了沙皇的專制統治,推動了俄國曆史的發展。俄國農民的反抗精神和革命傳統對俄國後代革命民主主義者產生了巨大影響。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